項佳雯 容美辰子
摘 要:中國傳統民居裝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展演變,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獨特的造型規律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在歷史、科學、工藝美術方面都有著較高的價值。研究傳統民居裝飾,會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裝飾美學和傳統文化實質。認真分析傳統民居裝飾形式、造型規律和文化內涵,提煉出傳統民居裝飾的設計語言,應用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發展地繼承這一傳統藝術形式。
關鍵詞:傳統民居;裝飾建筑;裝飾
中圖分類號:TU24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192-01
傳統民居裝飾就是指依附于傳統民居建筑實體上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不僅具有中國傳統建筑裝飾的總體特征,還形成了不同區域、不同環境中的建筑風格。傳統民居裝飾從裝飾題材、部位、手法、技藝上表現出不同的面貌,加上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審美情趣上,共同形成了復雜多樣藝術形式。由于本質是基本建材,強調構架組合方式,因此,每一個細小的建筑構件都可成為獨立的裝飾對象。無論是梁、柱、楊、椽,還是門、窗、檐、墻,以至欄桿、隔斷等都成為重要的裝飾部位。由于建筑構件的材質、形狀和性能各異,導致裝飾方式和手法眾多,如粉刷、髯漆、雕刻、塑繪、嵌瓷等。裝飾是美化建筑的手段,依附在建筑構件上,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可從裝飾與建筑的關系及演進歷程,簡要分析其特點。建筑裝飾多分布在構件連接部位、轉折部位和結束部位。建筑構件的節點,是形體結構轉折的關鍵,是裝飾的首要部位。
有的建筑裝飾本身就是建筑構件,由于對其形式上的關注而逐漸演變成為建筑裝飾。盡管可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有可能造型上有所改進,卻沒有失去建筑構件的初有功能。因此,裝飾成為了建筑構件的掩飾。有的建筑構件出于功能上的考慮而具有了某種造型,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可能這種功能己經喪失,或是被其他建筑構件所代替。但其造型卻由于形式美感和象征意義而延續下來,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傳統民居裝飾除了有其他類型建筑裝飾共同的特點外,還有著其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傳統民居有著不一樣的表現風格,不同的風格有著不同的裝飾表現形式。從對氣候環境、地理環境的適應,對當地物質材料的利用,到師徒承傳的建造技藝、一致的審美觀以及當地民俗風情的浸染等等,促成了一個地區內的傳統民居裝飾有著趨同的特征。
二、原創性
傳統民居裝飾源于民間文化,而"民間文化帶有原發性特點,面廣量大,一直成為其他文化攝取滋養的基礎,因而,帶有‘母型文化的性質”。因此,傳統民居裝飾具有原創性的特點,表現形式多樣,豐富而新穎。美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由權威壟斷的,而是在人的主觀理解下形成的。
三、制約性
裝飾是一種美化行為,是物質需求被滿足后的一種精神層次上的追求。而傳統民居裝飾是一門實用工藝美術,其裝飾效果必然受到多方面條件的制約。比如經濟上、材料上、技術上等多方面的限制。
傳統民居裝飾豐富多樣,蔚為大觀。可以說,只要有建筑構件的地方就有裝飾,只是裝飾程度不同而己。歷來外觀顯眼部位、中心軸線部位、構件連接部位、相鄰面交接過渡部位、構件結束部位等都是傳統民居裝飾的重點。如室內有梁架、天花、隔扇、陳設、掛落等,室外有門窗、墻面、照壁、屋脊、鋪地、山花、欄桿等。
傳統民居裝飾藝術是借鑒其他藝術形式而發展起來的,所以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著相關聯和相通之處。在傳統民居中,裝飾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造型裝飾、圖案裝飾、色彩裝飾、陳設裝飾、匾聯裝飾和肌理裝飾。中國傳統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以木結構為體系的傳統建筑的結構形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變化不大。因此,傳統民居裝飾對象相對固定,內容和題材也長期而穩定地流傳下來,經久不衰。從裝飾形象角度來看,傳統民居裝飾內容可分為動物、植物、人物、器物、文字、幾何紋樣典型的六類,以及由這幾種綜合組成的裝飾題材內容。雕刻是傳統民居裝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民居建筑中可以施以雕飾的材料有木、磚、石、竹等,常見的有石雕、磚雕、木雕三種。泥塑主要用于表現屋頂,即板瓦、筒瓦、勾頭、滴水、脊獸,以及其他各種脊飾。嵌瓷是利用破碎瓷片作為原材料的飾面技術,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多見。嵌瓷有平瓷、半浮一瓷、浮瓷三種,多用在屋脊、影壁、翼角、墻面和鋪地等。傳統民居裝飾無論是造型與形式,還是題材與內容,都存在多種表現手段和效果,加之受到歷史與地方文化的影響,使之愈顯紛繁。但是,在這多樣的表象之中蘊含著傳統民居裝飾的造型規律。(1)裝飾題材理想化。(2)裝飾造型程式化。(3)裝飾畫面情節化。
傳統民居裝飾蘊含著極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裝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正日趨為人們所關注,其美學價值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它豐富的裝飾表現形式,獨特的藝術造型規律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傳達出強烈的民族傳統韻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和環境國際化、全球化的大趨勢中,也越來越表現出回歸自然、本土化、民族化傾向。
參考文獻:
[1]魯杰,魯輝,魯寧.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大觀門窗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朱永春等編.中國建筑精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王菊生.造型藝術原理[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