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詹奇++劉爽++劉爽++齊磊
[摘要] 目的 探究與分析全程無縫隙護理對膠質瘤患者術后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收治的90例膠質瘤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與全程無縫隙護理組,每組各45例,連續護理6個月。比較兩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 結果 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降低;與常規護理組相比,全程無縫隙護理組SAS及SD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均降低;與常規護理組相比,全程無縫隙護理組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與常規護理組相比,全程無縫隙護理組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給予膠質瘤患者術后全程無縫隙護理,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進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全程無縫隙護理;膠質瘤;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150-04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seamless care i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ma
XIAO Jing1 ZHAN Qi1▲ LIU Shuang1 LIU Shuang2 QI Lei1 GAI Xiaobo1 MA Jianing1
1.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10, China; 2.Disinfection Supply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whole seamless care in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lioma. Methods 90 cases with glioma treated in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ll the patients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nursing for 6 month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cancer-related fatigue rating scal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s of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and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body fatigue, emotional fatigue and cognitive fatigue scores of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before, and the scores of the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role function,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of whole seamless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whole seamless apply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after surgery can allevi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cancer-related fatigue degree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Whole seamless care; Glioma; Negative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膠質瘤是一類發病率較高的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據調查資料顯示,膠質瘤占全部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45%~55%,其中以Ⅲ型與Ⅳ型最為多見[1-2]。由于膠質瘤的病情較為復雜,且術后需要長時間的放化療,易產生癌因性疲乏,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及預后。因此,對于膠質瘤患者術后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至關重要[3]。常規護理雖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諸多不足,現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了全程無縫隙護理,并與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對比,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0例膠質瘤患者。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2007年由WHO制訂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4],均為Ⅲ型與Ⅳ型患者;術后需要結合放化療治療;術后具有清楚的意識,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為15分,能夠正常溝通與交流;患者及其家屬簽署關于本次試驗的知情權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意識功能障礙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護理組與全程無縫隙護理組,每組各45例,常規護理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6~59歲,平均年齡(42.5±2.3)歲。全程無縫隙護理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為(43.4±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方法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包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心電圖等,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心理疏導及其他日常護理等。
全程無縫隙護理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按以下方法實施:①成立全程無縫隙護理小組。根據院內的具體條件,指派從事神經外科治療護理工作,并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醫生與護士構成小組,嚴格按照膠質瘤的治療原則,查詢相關文獻結合以往的臨床資料制訂全程無縫隙護理方案。定期組織小組內人員進行學習并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神經外科常見病的發病原因、治療過程中及護理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等。另外,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護理方法、要點、注意事項及需要配合的方向等,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面對患者的疑問給予耐心的解答[5]。②編寫膠質瘤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手冊。由組內人員編寫關于膠質瘤相關知識的教育手冊,內容包括疾病的治療方法、癥狀改變、不良反應、護理常識、護理注意事項等,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明確手冊中的內容,面對患者所提疑問給予耐心解答。③短信電話溝通。制訂一條專門為膠質瘤患者提供的隨訪通道,鼓勵患者在術后接受放化療期間與醫院取得聯系,同時由醫院對患者進行隨訪,詢問患者關于疾病相關問題,并對患者的疾病給予跟蹤記錄。④上門訪視。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生活環境進行明確調查后,對患者的進行家庭隨訪,隨訪時間分別為放療開始前1周、結束后1周、第1次化療前1周及最后1次化療后1周,每位患者進行4次訪視,期間對患者的疾病變化、生命體征等進行觀察與記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針對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緒給予解答[6]。⑤鼓勵病友間的溝通。護理人員不定期的組織膠質瘤患者來院參與病友間的溝通與交流,每個月組織1次。期間由小組內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咨詢,并邀請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向患者介紹術后放化療及康復的經驗等,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關于疾病治療做出相關的討論等,也可建立討論小組,互相鼓勵面對疾病的治療。兩組患者護理持續時間均為6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及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
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分別采用由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7],均包括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制。SAS得分在50分以上評為焦慮,SDS得分在54分以上評為抑郁,SAS或SDS得分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情緒越嚴重。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采用中文版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評價[8],分為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3個項目,得分越高說明疲乏程度越重。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評價,量表中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4個項目,每個項目的滿分為100分,指導患者按照自身情況評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及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及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SAS及SDS評分均降低,其中全程無縫隙護理組SAS及SDS評分比常規護理組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注:t1、P1為兩組護理前比較;t2、P2為兩組護理后比較;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癌因性疲乏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均降低,其中全程無縫隙護理組各項評分比常規護理組降低更加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與常規護理組相比,全程無縫隙護理組的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腦膠質瘤作為臨床上一類發病率較高的顱內腫瘤,以星形細胞膠質瘤作為常見,具有較長的病程,嚴重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腦干癥狀,尤其是惡性腦膠質瘤,病程較短,生長速度較快,存在諸多不同類型的并發癥,病死率也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影響[9-10]。目前針對膠質瘤患者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術后再配合放化療,雖可取得一定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殘率與病死率。但部分患者因疾病本身帶來的軀體功能方面的影響,加之腦膠質瘤的切除風險較大,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易對腦葉等其他組織過分牽拉,對下丘腦造成損傷,術中可局部引起不同程度的水腫,頭部的敷料包扎也可存在過緊的情況,導致部分患者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甚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1-12]。因此,在膠質瘤患者術后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至關重要[13]。以往臨床工作中所實施的常規護理僅能滿足患者的基本需求,部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個體情況并無更加深入的了解,通常只能按照醫囑完成相關的護理服務,不利于患者消除負面情緒,在促進預后方面的效果仍較差。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全程無縫隙護理是一種建立在現代護理理念上的新型護理方法,更加的全面化及具體化,強化并建立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通過護理人員的全力協作,與病情緊密結合的護理,從根本上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盡早幫助患者擺脫病痛,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滿足患者需求[14-15]。
由于膠質瘤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腫瘤性疾病,在術后通常需要給予放化療對腫瘤進行充分抑制。有研究報道指出,在進行放化療期間,部分患者可能隨著病情的進展產生疲勞現象,若此時給予全程無縫隙護理則可明顯緩解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疲勞[16-17],與本次研究中的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SAS及SDS評分均降低,全程無縫隙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相比SAS及SDS評分降低更加顯著,提示全程無縫隙護理能夠加強對患者內心情況的了解,并做出準確評價同時給予專業心理疏導,促進消除上述常見的焦慮抑郁情緒。結果還可見兩組患者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均降低,全程無縫隙護理組與對照組相比軀體疲乏、情感疲乏及認知疲乏評分降低更加顯著,提示全程無縫隙護理幫助促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治療及護理的耐受能力,在軀體功能恢復方面具有促進改善作用,為后續治療提供基礎。另外,對比生活質量時可見,全程無縫隙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相比,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評分較高,提示由于患者的病情的復發與其心態具有較大的關系,為此在術后進行放化療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得到來自身邊人的溫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情緒方面對患者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促進提高患者整體的身體功能狀況以及術后的生活質量[18-20]。
綜上所述,給予膠質瘤患者術后全程無縫隙護理,可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促進提高生活質量。但由于本次試驗樣本量有限,未能進行長期的隨訪,可能對數據的收集產生誤差,需要通過進一步研究以獲得精確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陳燁,劉耀華.舒適護理在顯微手術治療額葉膠質瘤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23-124.
[2] 張運香.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8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4):1234-1235.
[3] 王娟,趙瑞霞,云海麗.額葉膠質瘤顯微手術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2015,18(16):1134-1135.
[4] 姜洋.額葉膠質瘤術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1336-1337.
[5] 劉傳建,劉穗媛,張麗秋,等.腦膠質瘤的手術治療方法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2104-2105.
[6] 李穎.護理干預對額葉膠質瘤患者術前焦慮及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4):135-136.
[7] 徐世英.系統的規范化護理對腦膠質瘤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2):77-78.
[8] 冷臘梅.探討60例額葉膠質瘤術后患者神經心理分析及其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0):123-124.
[9] 白紅民,王偉民,梁樹杰,等.腦功能區膠質瘤的現代手術策略[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1,8(5):245-248.
[10] 李方明,聶青,趙文銳.CHO PET功能顯像:腦膠質瘤診斷和優化放化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 10(2):154-155.
[11] 任琳,任學芳,郎黎薇,等.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膠質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6):123-124.
[12] 樊慶榮,王恩任,張列,等.顯微手術治療腦膠質瘤的臨床療效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4):234-235.
[13] 占加元.惡性腦膠質瘤綜合治療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6):123-124.
[14] 朱凌云,黃慧,湯麗萍.熒光導航下腦膠質瘤切除術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7):618-619.
[15] 包婺安,胡福安.尼妥珠單抗治療高分級膠質瘤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3):179-180.
[16] 于淑平.人性化服務在腦膠質瘤護理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9):1802-1803.
[17] 劉燕舞,黃健.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對提高膠質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 19(3):141-142.
[18] 于淑平.人性化服務在腦膠質瘤護理中的應用[J].西部醫學,2011,23(9):90-91.
[19] 于婷,張麗萍.替莫唑胺聯合放療治療惡性腦膠質瘤護理體會[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1,25(4):78-79.
[20] 馮曼玲.家屬的護理干預對腦膠質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狀態的影響[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5):43-44.
(收稿日期:2016-10-11 本文編輯:李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