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鑫蕊
摘 要: 不知從何時起,無論是經常用來聯系的微信、QQ,還是類似微博、貼吧的社交網絡,都被各大表情包所占據。簡單易懂、搞笑幽默,人們越來越習慣、接受并喜愛這樣的表達方式。在聊天對話中使用表情,這一活動已經不能用簡單的現象二字來形容,它早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網絡文化。
關鍵詞:美表情包;社交網絡;視覺符號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80-01
從1982年9月19日人類第一個表情符號誕生到現在34年時間,網絡表情經歷了不斷的發展與更新,由最初的字符表情到日式顏文字,再到圖標式表情以及后來的圖片、文字或圖文混合等多種表情包共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表情包得到了快速傳播。
一、讀圖時代的來臨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上網越來越便捷,打破了空間、時間限制。圖片加載不再如此困難,打開一篇帶圖的文章,不需要花費過多時間等待,為讀圖創造便利。
相對于文字,圖片在視覺方面有很多優勢,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時代,增加流量、獲取用戶成為互聯網公司發展的重點。圖片不像文字顏色單一,它色彩豐富,在一堆文字中非常亮眼,這與互聯網公司“吸睛”、“博人眼球”的期望值相一致。同時圖片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便于記憶,通常我們記憶一段文字,會選擇將文字轉化成圖像然后記憶,例如一團云朵,頭腦里馬上就有相應的情景圖像然后轉存成記憶,如此看來圖片比文字節省很多信息轉化過程。文字用作表達,還需要揣測它所在的語境,說話人的心情及所站立場,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去理解筆者的用意,相比之下圖片表達就更直觀一些。
二、表情包的視覺呈現
最開始網絡流行的是以字符形式呈現簡單的微笑或悲傷的表情。后來日式顏文字在字符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提取了可愛動物的輪廓形象搭配組合,使表情自成一種萌態。通訊工具也開始加入表情,除了上述兩種字符表情以外,還通過提取人物的表情與狀態設計出圖標表情,社交軟件也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圖標表情,微博每年都會更新出一款或幾款新表情,今年的“攤手”表情,因為比較可愛傳神所以一經推出就深受廣大網友喜歡。微信和QQ雖然同屬騰訊公司,但他們各自推出的圖標表情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微信偏靜態,嚴肅活潑,QQ動態居多憨厚可愛,深得人心,還有大家熟悉的emoji表情。除了人物表情,動物、植物、交通工具、指示圖標等都被用來設計成圖標表情用作互聯網交流,使表情不再單一。
隨著社交需要,對于網絡表情的需求也隨之多元化,人們開始紛紛自己加入制作表情的行列,這為繪畫專業的學生打開了一扇大門,他們紛紛創作具有獨特形象的系列表情包,通過網絡進行推廣。像最早出現的兔斯基、羅小黑、阿貍、長草顏文字等,這些形象大多呆萌可愛,憨態可掬,推出之后不斷更新,緊跟節日與時代,使表情適用于各種情境。社交平臺與這些創作者簽約,用戶可以在表情里添加創作者作品即可輕松使用各大表情。
除了正統的表情以外,廣大網民發揮自身聰明才智貢獻出許多表情包。這些表情有圖片的,有圖文混合的,也有動圖的;有真人的,有截圖的,也有合成的。一時間表情包呈現出井噴式的多樣化。從明星到草根,從動物到食物,網民們不會浪費任何一個可以制作成表情的素材,圖片加上文字雙重表達,畫龍點睛。表情越是來自于民間越是有群眾基礎。
三、表情包流行的原因
微笑、大笑、壞笑、奸笑、笑哭了,僅是笑就有這么多的表情可以表達,而且形象貼切,能夠把事物的狀態和程度直觀展現。很多時候我們不會在聊天過程中用文字如此細致的描繪狀態,僅一個表情就可以讓對方快速的進入語境,不易出現誤解。
文字可以用來交流,表情包也可以,一言不合就斗圖,說明表情包在語義表達上是可行的。很多表情包連結在一起可以展現出一種語境,正如發射禮物表情包盛行,拒絕發送禮物表情包作為對立面也流行了起來,這一來一回,情境就被構建出來了。當然網友的智慧是無窮的,總會以出乎意料的表情方式接住發過來的挑戰。
表情包除了逗樂還很貼合生活,很多想說的話,想要表達的事情都可以在一個表情包中找到共鳴。2016年“葛優癱”表情很火,很多忙于工作、學習的人轉發使用此表情感嘆生活不易,一時間紛紛得到理解與同情,仿佛找到了組織?,F實的人物表情、動作被提取成為大眾所接受的符號進行傳播,雖然有些表情包相對粗俗,但卻有著很大的群眾基礎和可接受程度。制作或添加表情的操作程序簡單,也使越來越多的人樂意去使用或制作表情。表情包加入社交網絡不僅能提升網民活躍度,同時也促使人們更加樂于表達自我。
參考文獻:
[1]魏然.網絡表情符號的視覺修辭分析.[J]東南傳播,2016(10).
[2]廖舉舉.趙發揚.社交網絡中表情符號的視覺影響[J].新媒體研究,2016(17).
[3]陳喬丹.中國網絡表情符號的使用及其文化內涵[J].大眾文藝,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