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華
摘 要:筆者針對我國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的現狀以及現存的問題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護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提高節水灌溉的技術,加強法律法規的保障力度,改善水資源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環保工程,想法設法減輕水災害的影響和加強水資源的利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水資源;開發利用;合理配置;有效保護;改革思路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
水是生命之源,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我們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也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成為當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筆者結合工作實踐,針對我國水資源的缺乏和污染現狀以及水資源現存的問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水資源的有效保護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
一、目前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
1.水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均缺水嚴重
由于我國地形地貌的特征,西北地勢高,東南地勢低,而且受到季風的影響,水資源的分布基本上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過程,所以西北地區普遍缺水,人均水資源極少,荒漠化現象非常嚴重。同時由于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再加上氣候的影響,常常是南方不缺水的地方發生水澇災害,北方缺水的地方干旱嚴重,這種旱澇問題,嚴重制約我國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我國水資源水質越來越差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農業用水量節節攀升,再加上人們的環保意識落后,監管不到位,導致我國工農業的生產和生活污水排放嚴重,導致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水質越來越差。尤其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由于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污水過度排放,導致水質急劇下降,重金屬含量超標,出現大量污染帶。
3.水資源需求不斷增加,但是利用率低
長期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工農業用水量巨大,但由于水資源原本就不足,所以地下水資源被過度開采利用,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結構,導致大面積地陷和植被死亡,更加加劇水資源的消耗,缺水問題越發突出。同時我國水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中的利用率極低,單位面積產能消耗的水資源是國外的數倍,甚至幾十倍,水資源的利用技術嚴重落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些突出的問題,現在也越來越制約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多負面的作用。
二、我國提倡節約用水的必要性
目前,不僅在我國存在水資源的危機,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處于水資源危機的狀態,對于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的保護,進行高效合理地開發,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1.節約用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
由于工農業發展需要利用大量的水資源,但是目前我國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導致許多地區的供水緊張,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建設節約型社會,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改變過去的傳統用水觀念,已經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
2.節約用水是提高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的工農業生產仍然處于粗放型的經營模式。在農業方面,很多地區的耕作方式依然采用引水漫灌的灌溉方式,這就導致大量的水資源浪費。在一些工業地區,政府和企業對于先進的節水技術的開發引進不積極,資金支持力度不高,所以傳統的發展觀念和經營方式,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包括水資源在內的資源消耗,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3.節約用水是提高我國國民素質的重要方面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很多原來的鄉村居民搬遷到城市居住,對于水資源的利用,觀念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加強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樹立大家的節水意識,對于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城鎮居民對于水資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很多城市出現供水不足的難題,所以提倡節水意識,增強大家的環保觀念,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質量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有效措施
1.提高節水灌溉的技術
節水灌溉技術是一項可行性較高效果較好的節水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經驗。所以作為一種高效的節水技術,應與相應的管理機制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對其進行大力推廣及應用,及時總結經驗及教訓,從而為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加強法律法規的保障力度
在全國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節水意識,弘揚節約精神,讓群眾參與到水土保持、防止水污染的工作中。對我國目前的水資源狀況進行宣傳,從而使群眾意識到對水資源進行保護的重要性及緊迫性。通過有效手段,增強群眾的憂患意識,從而為推動水資源利用率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改善水資源的生態環境
有關部門在加強對現有的綠地進行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大對有關地區退耕還林的建設力度,從而減少水土流失,對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進行調整,從而增加降雨量,徹底改善水資源的生態環境,努力緩解不同主體間的用水矛盾。若水源地中已有井灌區,那么要對其實施低壓管道的節水方式對工程進行改造,從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水成本,減少用于農業灌溉的地下水開采量,逐漸緩解不同主體間的用水矛盾。同時,還要對水源地中的灌機井進行詳細地調查,檢查其井位及井距是否滿足國家相關規定,若不符合要對其進行強制關閉。對于那些未經任何許可而自行開采出來的機井,有關部門一定要依法關閉,若造成損失由項目負責人承擔責任。
4.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
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資源屬于國家所用,因此,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開發必須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中的有關規定,做到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于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對水利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因此,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即進行環境評價,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報告,對環境影響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編寫環境影響評價表。另外,對亂砍亂伐造成的植被嚴重破壞引起水土保濕及水資源污染等行為應堅決制止。
5.加大水利投入,支持環保工程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和管理是公共財政支持的重點領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加大公共財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繼續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長期建設國債投資的重點,力爭用于水利建設的比重有所提高。穩定水利建設基金政策,擴大基金籌集范圍。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業發展市場化、行業監管法制化得城市水務的運行機制。調整經濟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形成政府財政資金、銀行信貸資金、國債資金、企業資本和私人資本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資體制。構建一個長期穩定的投資信貸體系。
結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的重要性不需贅言,水資源作為生命之源、生態之基、生產之要注定了我們離不開水。面對日益突出的水問題,我們應該提高警惕,想方設法減輕水災害的影響和加強水資源的利用,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昌明,陳志愷.中國水資源現狀評價和供需發展趨勢分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2]沈國航,王禮先.中國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3]郝華.我國城市地下水污染狀況與對策研究[J].水利發展研究,2004,4(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