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人才穩定性差等就業問題的出現。本文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中出現的一些實際,以市場為依據,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觀,建立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機制,建立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尋找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機制研究。
關鍵詞:市場 就業指導機制 實踐教學基地
高職學生就業方式由 “政府統包統分”向“自主擇業、雙向選擇”轉變[1]123-125, 這使高職學生就業壓力較之前增大、就業難度也隨之增強。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大政策就業環境等的影響,導致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難,人才穩定性差等就業問題的出現。本文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中出現的一些實際情況,尋找相應的有效就業機制。
一、以市場為依據,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觀
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此專業的存亡問題。市場經濟以來,以市場為依托,尋求旅游管理學生就業出路,成了此專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市場觀念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以“銷”定“產”,要求企業的行為基于市場的需求。高職院校就讀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和家長的需求是很明確的,簡單來說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畢業時能找個好工作。因此,對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來說,為學生提供好的就業方向,學生“暢銷”,專業與發展就有出路。如果畢業生沒有好的出路,不僅影響學生的報考積極性,影響學生的未來,更有甚者會影響旅游管理專業乃至學院的發展前途。
以市場為依據,需要對市場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和研究,對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分析研究。旅游管理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必須多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因為市場需要的旅游管理專業員工具有什么樣的工作能力,什么樣的員工能給他們創造更多的利益和價值,用人單位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在設置旅游管理專業和進行旅游專業教學時,必須深入社會調查,對于具體的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充分聽取“市場”的意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旅游企業人員參與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專業教學、教材編寫、實訓基地建設等,即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用人單位發展的課程,把企業人員請進教室,進行具體宣講。或者把老師和學生送出去,把課堂搬到企業現場,讓學生身臨其境,提前了解企業的文化和工作環境,感受市場對就業人員需求變化,縮短就業適應期,降低轉行率。
二、建立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機制
在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具體的就業培訓指導中,有必要建立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機制。
首先,要建立一支專業性較強的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強化就業指導機制。高職院校應該通過競聘組,建一支專業性較強的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指導教師隊伍,設立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指導小組,配備專職的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指導教師。每位導師均應具有豐富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就業指導知識和經驗,將就業指導工作從體系上、流程上進行逐步規范,把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指導工作常態化,納入到日常工作當中。
其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要樹立市場觀念,把就業作為其未來的一個重要的觀念來培養。針對入校旅游管理專業新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本專業知識之前,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具體規劃,進一步明確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習目標并樹立職業目標,盡快制訂與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的更為科學的、合理的學習計劃。
再次,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強化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根據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特點,將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能力培訓目標分解入旅游管理課程中,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機會,進行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讓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知識;對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班的學生進行就業宣傳,讓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了解就業流程,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行業與崗位的特點,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求職技巧培訓,開展社交禮儀培訓,并注重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疏導。
最后,在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求職過程中進行督促和指導,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切實的幫助;對已畢業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學生在上崗后的狀況和思想變化,為下一輪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參考。
三、建立并完善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學生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在學生能力培養的不同階段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多方面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是由某一位教師、某一門課程就能夠實現的,需要高職院校各管理部門、各教學部門和每一個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便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大學三年中接受一個科學的、系統性的、全方位的培養。
除了在入學前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在一二年級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到三年級必須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和就業能力的培養,避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脫節。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能夠增加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具有很重要的實際價值,其對人才的培養、經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出此考慮,有能力的高職院校都籌建了具體的旅游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既鍛煉了學生,又提高了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在以往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學生要想進行實踐活動,需要在畢業后去社會上尋找能提供實踐機會的旅游單位。這樣不僅機會難尋,同時其也無法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學校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有目的、有步驟地提供實踐機會,對學生進行有序地指導和培養,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進步,更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 沈東華 . 當前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2).
[2]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第 11 版.2003.
[3] 凌曉萍,蔣家勝.就業指導實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4] 人民網教育頻道.http://edu.people.com.cn.李少華.創業就業.
作者簡介:
彭惠林(1982.6.5-),漢族,湖南婁底雙峰人,湖南高爾夫旅游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