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萍
摘 要: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也是社會主義新中國必須完成的任務。本文以多元文化教育為背景,探討了多元教育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方式和策略,對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和延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策略方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誕生和消亡。但無論是已經消亡的還是現存的少數民族文化,都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融合為中華文化體系影響世人。信息時代的來臨,打破了人們溝通和信息文化壁壘,這在促進了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同時,也使少數民族文化面臨著逐步消亡的風險。少數民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少數民族文化逐漸消亡的現狀,我們必須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視,使少數民族文化能夠繼續傳承。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最早源自于西方,這一理論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多民族國家通過大量實踐,已經證明其優越性。但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如何運用好這一理論體系,實現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則成為社會各階層和專家學者重點研究和談論的問題。
一、將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納入國家教育法規和制度
漢文化是我國國家教育開展的基礎,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漢文化教育也占據著主流地位。但這雖然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打下基礎,但也使少數民族文化不可避免的面臨著流失問題。在國家教育法規和制度中將少數民族文化納入教育體系中,使各族人民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國家中的地位,形成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現代社會里教育已經普遍成為一國公民必須承擔的義務和權利。因此在多民族國家的教育體系里應該在相應的條款中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進行制度化的規定,使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具有法律保障。這樣,才能保證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能夠在國民教育中得到普遍的實施。尤其在一些少數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立法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對少數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明確的規定,促使人們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自覺地履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義務。
二、在各層次的教育內容中加入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
要真正實現多元文化教育,不僅少數民族人民自身要學習,主體民族的人民也要學習,也就是說必須是全民的學習和教育。當然這種教育并非一定要成為國民教育的主體內容,是在堅持現有教育體系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少數民族文化的知識或者在現行的某一教育內容中增加更多的少數民族文化知識。這種教育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尤其是一些單一民族聚居的地區,在民族文化教育內容里應以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適當加入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比如說可以在小學、中學的教育內容中適當的增加一些有關少數民族文化知識的課程,讓學生對本民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教學內容上,主要以一些常識性的內容為主,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傳授,通俗易懂。二是在一些非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內容更要精心設計,內容既要全面,又要高度濃縮,還要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和知識性。這對教育實施者來說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在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各級教育層次中都要進行,使其成為全民必須接受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通過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社會教育活動,宣傳少數民族文化影響力
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社會教育活動,宣傳少數民族文化知識,擴大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主體的范圍。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視野下,任何一個人包括少數民族人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都可以參與到教育的活動中來,因此教育或者接受教育是全民的。為了擴大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范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共同相處,在普通民眾中進行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和教育是必要的。在現代社會里,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然而不同民族之間在文化上的隔閡,往往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甚至引起大的沖突。因此對普通民眾進行少數是在一些多民族雜居地區,這項工作顯得非常重要。當然對普通群眾的教育是一種不同于學校教育的社會教育,其教育形式更是要靈活多樣,要充分考慮到普通群眾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這種教育可以采取靈活的形式,比如說舉辦一些各民族普遍參與的文藝活動展現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組織一些民間組織吸納不同民族的人參與,增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舉辦各種形式的民間活動,在活動中吸收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也可以對一些當地知識文化較高的人進行專門的教育,請當地民族的一些人士進行本民族文化的講解等等。
四、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領導干部文化水平,使其擔負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
盡管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存在著比較多的民族融合現象。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級領導干部中既有少數民族也有漢族的,既有本民族的也有其他少數民族的,因此作為地方最直接的領導者,地方政府的各級領導干部學習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知識,尤其是自己所任職地區的民族的知識,應該成為一項基本的業務能力。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同樣應該接受教育,盡可能多地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常識,并自覺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尤其在現代社會里,隨著民族地區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不斷發展,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日益成為一種迅速改變當地社會經濟狀況的重要資本。許多領導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有意識地鼓勵群眾發展民族文化,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
在這種情況下,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領導干部進行適當的少數民族文化知識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和本質,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鑒別能力,以便政府在實施相關政策過程中確保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內容能夠發揚光大,并在人民中間發掘出更多的優秀文化要素。當這些領導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后,他們勢必會將其作為發展地方經濟和提升地方文化品位的一個重要手段,而鼓勵群眾進行廣泛的學習和宣傳,這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來說無疑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促進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多元文化理論在教育系統中的應用實踐具有極高的價值。想要實現多元教育論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就一定要從國家教育法律法規的層面,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教育地位,并通過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改革,來提高國民教育體系中少數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最后,還要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領導干部的文化水平,使其能夠以正確的觀點看到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真正成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守護者,為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傳承與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伊麗斯克, 鄧猛. 多元文化視野下少數民族特殊教育發展的思考[J]. 中國特殊教育, 2016(1).
[2]張洪英, 霍涌泉, 商存慧. 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及對我國民族教育改革創新的啟示[J]. 貴州民族研究, 2014(4):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