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王莉華

摘 要:水是城市居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尤其是生活飲用水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飲用水的水質好壞,關系著市民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隨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以致于城市生活飲水造成了破壞。本文先對當前的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以及環境污染對飲用水的影響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城市生活飲用水質量管理,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生活飲用水;環境污染;水質;影響
一、城市居民生活飲水水源
當前國內多數城市居民的生活飲用水來源于水庫、河流以及湖泊和地下水等。上述類型的水源有不同的存在方式,而且流經區域也大相徑庭,水質質量存在較大差異。其中,河流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飲用水水源,影響因素比較多;湖泊以及水庫內的水流動性較差,水質很容易受到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動植物在此繁衍,加之水產養殖以及各類垃圾和排泄物,容易引發藻類大面積生長,水庫和湖泊的水質處于過營養化狀態,其中很多散發出嚴重的異味。實踐中可以看到,如果生活飲用水太臟,就會導致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超標,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生活飲用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不得超標,具體檢測指標如下:
水庫和湖泊中的水中含有大量的土壤蒸發物以及碳酸鹽等,較之于河水中的含量要高很多,而且河水要比地下水含量高很多。通過對于地下水進行分析,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以及鐵、錳等物質,水的味道深受其影響。就目前國內水質受污染情況來看,以地下水為城市居民生活飲用水最宜。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地區的地下水都充足,必須另外選擇河水后者湖庫中的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源。工業廢水會導致亞硝酸鹽氮超標,飲用高硝酸鹽含量的飲水,會導致血液中變性血紅蛋白增加而中毒。因此國家有關標準對水體中硝酸鹽濃度做了規定其中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硝酸鹽最高允許濃度為20mg/L以N計地表水質量標準GB 3838-2002規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硝酸鹽最高允許濃度為10mg/L以N計。因國內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非常的嚴重,基本符合飲用水質量標準的水源僅有三成;以地下水作為生活飲用水源的地區,有大約77.8%的城市受到污染,而82%的湖泊受污染,并且有92%的城市生活水源面臨污染威脅。
二、城市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以及環境污染
1、水質分析
對生活飲用水的感覺最初來自于其味道,區域以及人的個體差異,都會影響水味的感覺與判斷。對于質優的生活飲用水而言,以綠色、安全為主,其中不含有害成分。對于水的味道而言,其主要取決于水中的各種成分含量,其中包括兩方面的構成,即水中含有的自然成分與水受到污染以后的相關物質含量等。一般而言,自然條件下的水的成分,主要包括其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碳酸根以及氯離子和鐵等,這些物質的含量,決定了水的品質。
2、環境污染對飲用水的影響
對于人為污染而言,主要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大量廢水,以及人類生活過程中的污水以及排泄物等,導致水源水質惡化。這里所講的水質污染,實際上就是人為污染。一般而言,水源有自我凈化的功能。即沉淀堆積、氧化還原以及稀釋擴散和微生物分解等,其可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污染階段。污染物大量滲入其中,導致水質惡化,水中富含細菌,少有生物存活,特別是一些自氧生物非常少見;第二階段,生物體大量繁殖,具有旺盛的分解活動能力,而且消耗的溶解氧量非常的大。當水中需氧量減少時,溶解氧量逐漸增多;第三階段,魚類、藻類以及大型生物活躍,水質逐漸變清;第四階段,水中富含溶解氧,水質非常的清澈,此時自凈步驟終止。從當前國內城市生活飲用水水質情況來看,國內各大江河、水庫以及湖泊中的淡水資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污染,無法有效滿足居民的生活飲用需求,以致于本來就非常緊張的淡水資源變得更加的匱乏。以遼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源水質為例,其受污染度分別為63.1%和35.4%,其中后者水源水質經改善后受污染程度也超三成。具體而言,諸如上述主要河流河段的污染物質,主要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以及生化需氧量等。以國內某省城市為例,對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水源(34個)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其中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分別為20個和12個,其中地表水源以水庫水源為主。經監測分析,有兩處水源的飲水為中硬水,地下水硬度比地表水大一些。從硝酸鹽的含量來看,地下水明顯超過了地表水的含量,大約8倍,最高區域可達15.8 mg/L。 對于有機物污染嚴重程度而言,地表水高于地下水。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各種水源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污染,所選地區的水源水質基本達標,滿足城市生活飲用水國標,可以放心飲用。
三、加強城市生活飲用水水質保護和控制的有效策略
1、提高全民飲用水源保護意識
實踐中,可以采用廣播、電視以及手機微信和多媒體網絡技術手段與方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飲用水源安全保護意識。尤其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供水水源比較分散,為此需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保護意識,通過減少城市水源污染,改良城市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加同時,還要強企業管理,盡可能杜絕一切因水源保護意識差、管理到位或者隨意向水源排污廢棄物的現象發生。
2、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應當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對各類企業排污嚴格監管,尤其要做好重點排污企業的實時檢查與監督管理工作。對于那些無法滿足排放標準的排污企業,應當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必要時責令其停產整頓,或者直接關閉、吊銷營業執照。在取水口附近,應當合理劃定保護區,堅決避免水源受到污染,以此來有效減少對水源的潛在威脅。
3、根據飲水安全事故的性質及其區域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對于那些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區,比如山西、內蒙、吉林、寧夏以及安徽和青海等省份城市,應當采取有效的降砷措施;對于飲水型氟中毒城市,比如遼寧、吉林、陜西以及天津和江蘇等省份城市,必須積極采用有效的措施進行降氟改水,并對其長期抽樣調查和監測。對于那些因累積效應而造成的飲用水污染安全事故,應當加強排污管制,從根本上遏制水質惡化之勢。
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水環境保護,減小和防范環境污染,是對城市居民生活飲用水污染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應當從人的思想轉變、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等方面著手,多管齊下,才能準確把握城市生活飲用水質量。
參考文獻:
[1]甄瑜,張虎,王希明,等.張掖市農村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狀況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9(9):849-850.
[2]葉倩.桐廬縣2007-2011年生活飲用水微生物指標檢測結果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3,25(7):56-5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S]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