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彬,朱家寶,陳小東
(1.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超聲科, 江蘇 南通 226000;2.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 南通 226000)
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此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居全身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大量的臨床實踐證實,對疑似患有肝癌的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可顯著改善其預后。目前,彩超檢查和MRI(磁共振成像)檢查是臨床上診斷肝硬化基礎上肝癌的主要方法[1]。為了探討這兩種檢查方法在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中的價值,筆者對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疑似患有肝癌的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分別進行了彩超檢查和MRI檢查,并對比分析其診斷的結果和準確率,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間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疑似患有肝癌的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在這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為33~75歲,平均年齡為(60.72±5.43)歲。這40例患者共有55個肝內小結節,其肝內小結節的直徑在0.6 cm~2.0 cm之間,平均直徑為(1.47±0.39)cm。這40例患者均具備完整的影像學檢查資料、臨床病史資料和實驗室檢查資料。
對這40例患者均進行彩超檢查和MRI檢查。1)我們采用GE LOGIQ E9 彩色多普勒彩超診斷儀為患者進行肝內病灶檢查。具體的檢查方法是:⑴將彩超診斷儀的探頭頻率設置在3.0 MHz~5.0 MHz之間。⑵根據患者病灶的部位,讓其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⑶叮囑患者保持呼吸平穩,必要時屏住呼吸,以便醫生能夠選取最佳的病灶顯示切面。⑷將探頭進行固定,并切換至CEUS顯像模式。⑸仔細觀察患者病灶的動脈相、門脈相以及延遲相的增強特點,同時保存檢測圖像。2)我們采用GE公司生產的Hde1.5T超導型磁共振儀為患者進行肝內病灶檢查。具體的檢查方法是:⑴進行橫斷面常規掃描。采用快速擾相梯度回波序列雙回波的T1WI同反相位進行掃描。在進行橫斷面掃描時,通過呼吸激發迅速進行翻轉實現自旋回波達到抑脂T2WI,抑脂快速成像穩態采集序列T2WI。⑵進行橫斷面動態增強掃描。在肺動脈顯影約7s后,對動脈期圖像進行采集,在肺動脈顯影約15s后,對門脈期圖像進行采集。在肺動脈顯影約3min后,對平衡期圖像進行采集[2]。
1)觀察并記錄進行彩超檢查與進行MRI檢查的肝癌檢出情況。2)記錄進行彩超檢查、進行MRI平掃檢查及進行各期增強掃描的肝癌檢出情況。3)我們以進行病理組織活檢的結果作為本次檢查的黃金標準。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來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40例患者的肝內小結節均經病理組織活檢被確診為癌性小結節。
對于直徑<1.0 cm的病灶,進行彩超檢查的檢出率(91.67%)明顯高于進行MRI檢查的檢出率(6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直徑在1.1 cm~1.5 cm之間的病灶和直徑在1.6 cm~2.0 cm之間病灶,進行彩超檢查的檢出率(85.71%、81.82%)明顯低于進行MRI檢查的檢出率(95.24%、95.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對肝癌進行彩超檢查的檢出率(85.45%)和進行MRI檢查的檢出率(87.27%)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用兩種檢查方法檢查肝癌的檢出率對比 [n(%)]
用彩超檢查肝癌動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門靜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延遲期的檢出率分別為:91.49%、68.09%和72.34%,用MRI檢查肝癌動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門靜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延遲期的檢出率分別為:93.75%、66.67%和81.25%。用彩超和MRI檢查肝癌動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門靜脈期的檢出率、檢查肝癌延遲期的檢出率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3736、0.0459、2.2275,P>0.05)。 用 MRI平 掃檢查肝癌的檢出率為79.17%,用MRI各期增強掃描檢查肝癌的檢出率為72.92%,用MRI平掃檢查肝癌的檢出率與用MRI各期增強掃描檢查肝癌的檢出率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722,P>0.05)。詳見表2。

表2 用兩種檢查方法、MRI平掃及各期增強掃描檢查肝癌的檢出率對比 [n,(%)]
肝硬化是由肝實質纖維化、肝實質結節、進行性肝實質損傷發展而成的。在肝硬化的基礎上通常會存在良性或惡性的結節灶,因此加強對肝硬化再生結節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3]。彩超檢查和MRI檢查都是臨床上診斷疾病的檢查方法。其中,對患有肝癌的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時,其聲像圖的特征會表現出明顯的圓型或橢圓形低回聲結節,且結節后方回聲明顯提高[4]。MRI檢查是一種無創、無輻射的檢查診斷疾病的方法。它可以清楚地觀察患者的病灶及其病灶周圍組織的病理學變化[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對于直徑<1.0 cm的肝結節病灶,用彩超檢查的檢出率(91.67%)明顯高于用MRI檢查的檢出率(6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直徑在1.1 cm~1.5 cm之間的肝結節病灶和直徑在1.6 cm~2.0 cm之間的肝結節病灶,用彩超檢查的檢出率(85.71%、81.82%)明顯低于用MRI檢查的檢出率(95.24%、95.4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用彩超檢查肝癌的檢出率(85.45%)和用MRI檢查肝癌的檢出率(87.27%)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用彩超與用MRI檢查肝癌動脈期的檢出率(91.49%/93.75%)、檢查肝癌門靜脈期的檢出率(68.09%/66.67%)、檢查肝癌延遲期的檢出率(72.34%/81.25%)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3736、0.0459、2.2275,P>0.05)。用MRI平掃檢查肝癌的檢出率(79.17%)與用MRI各期增強掃描檢查肝癌的檢出率(72.92%)相比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722,P>0.05)。這說明,這兩種檢查方法均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陷。
綜上所述,在肝硬化再生結節的檢查診斷中,用彩超檢查和用MRI檢查的肝癌檢出率相比無明顯差異,兩種方法各有優勢和缺陷,但均具有較高的檢查診斷價值。
[1]孫建鋒,吳曉恬.超聲與CT對肝硬化再生結節和小肝癌的鑒別診斷價值[J].青島醫藥衛生,2015,47(5):344-346.
[2]楊淑霞,孫曉飛.超聲造影和增強MRI診斷肝硬化基礎上肝癌的對比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10):8-82.
[3]沈莉紅.超聲對肝硬化再生結節和小肝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7):107-108.
[4]紀建松,楊宏遠,王祖飛,等.超聲、CT及MRI隨訪在肝硬化結節惡變篩查及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醫學雜志,2014,94(5):368-371.
[5]郭新忠,戚元剛.超聲和CT鑒別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和小肝癌的價值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