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美
(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300)
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是臨床上用于診斷和治療各種膽囊疾病和胰腺疾病的常用術式。卓婷莉等[1]指出,在對接受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時,若護理方法或護理時機不當,就容易導致其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從而可影響其手術治療的效果。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本文主要探討對接受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
將60例進行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納入本研究。這60例患者均為2017年5月至2017年11月期間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收治的患者。其中,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不具有進行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指征、病歷資料缺失及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2]。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比組和風險管理組。在風險管理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2例(占40%),男性患者18例(占60%);其年齡在19~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62±10.14)歲;其中,有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患者11例(占36.67%),膽總管結石患者10例(占33.33%),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6例(占20%),膽管良性狹窄患者3例(占10%)。在對比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3例(占43.33%),男性患者17例(占56.67%);其年齡在1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29±10.28)歲;其中,有急性梗阻化膿性膽管炎患者12例(占40%),膽總管結石患者8例(占26.67%),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7例(占23.33%),膽管良性狹窄患者3例(占1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術前,詳細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齡、病情、疾病史、過敏史及手術安排等基本情況,協助其進行各項常規體檢。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圍手術期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事件及相應的防范措施。術后,加強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和病情觀察,對發生全麻蘇醒期躁動的患者進行適當的約束,同時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和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對風險管理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方法是:1)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負責統籌和安排各項護理工作。由責任護士任組員,負責執行各項護理措施。2)對圍手術期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檢索網絡數據庫及對以往護理工作中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統計、匯總和分析,總結對接受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時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3)制定護理計劃及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和咨詢護理專家,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且行之有效的護理計劃。組織小組成員參加培訓,向其重點講解護患溝通的技巧、進行圍手術期護理的要點及預防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措施等,以提高其護理操作的技巧,強化其風險意識[3]。4)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的實施。(1)術前,對患者進行護理風險評估,對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進行重點管理。詳細向患者講解進行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注意事項、具體流程及術后預防并發癥發生的措施等,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護理工作。定期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打掃和消毒,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規程對其進行護理,以防其發生院內感染。保持病房和走廊地面的清潔、干燥,在潮濕地面上鋪設防滑墊,在衛生間安裝扶手,以防患者滑倒。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及時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以消除其負面情緒,以防其受負面情緒的影響而做出危險的舉動(或擅自增減藥量、自行離院外出等)。術中,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嚴格執行三級確認制度,認真核對患者的姓名、科室、手術名稱和手術部位等。巡回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確保其呼吸順暢、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器械護士要及時配合主刀醫生進行手術操作,快、準、穩地為其傳遞相應的手術器械。術中,加強對患者進行保暖,避免其出現體溫下降、寒戰、血壓降低等不良情況。術后,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要保持動作輕穩,避免使用拉、拽等動作。妥善固定患者身上的導管(如引流管、輸液管等),避免導管出現扭曲、滑脫等情況。在對患者進行管路護理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遵循相應的操作流程,避免因護理操作不當而導致患者發生感染。5)持續質量改進。組長要定期對組員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并定期組織組員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和存在的安全隱患,然后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4]。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如院內感染、跌倒、導管滑脫等)的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如賁門撕裂、膽道感染、切口出血等)的發生率。采用自制的《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患者對護理滿意率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此量表分為護理服務質量評價和綜合服務質量評價兩大項。其中,護理服務質量評價中共包括15個小項,綜合服務質量評價中共包括5個小項。每個小項的分值均為0~5分,總分為100分。評分>85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質量滿意;評分為60~85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的質量基本滿意,評分<60分,表示其對護理服務的質量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如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等)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風險管理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n)]
風險管理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0%(其中,對護理不滿意、基本滿意和滿意的患者分別有3例、11例和16例),對比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70%(其中,對護理不滿意、基本滿意和滿意的患者分別有9例、10例和11例)。風險管理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比組患者(P<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微創手術技術的發展,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已經成為臨床上治療各類膽囊疾病和胰腺疾病的常用術式[5]。但作為一種侵入性手術,實施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易導致其術后發生賁門撕裂、膽道感染等并發癥。另外,對接受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進行護理時,若護理方法或護理時機不當,就容易導致其發生護理不良事件。鄒瑋君等[6]指出,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法對接受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對降低其護理不良事件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均大有益處。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降低其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卓婷莉,張有為,高珺,等.護理風險管理在氣管內支架置入治療氣管狹窄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23):2889-2891
[2]許靜波,王曉燕.護理干預對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6,35(29):156-158.
[3]趙青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167-169.
[4]林啟玲.護理安全風險管理防御機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6):166-168.
[5]黃秀芹,諸葛瑋瑋,黃慶科,等.護理風險管理在ERCP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2):59-61.
[6]鄒瑋君.淺析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