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進入河北省書畫院展覽大廳,一幅狂草作品非常奪目,我反復品讀,久久不忍離去,那種流暢的線條、那種灑脫的落筆、那種豐富的書法語言、那種鮮活的生命意象,令我暗暗尋思:這就是真正的藝術。經書法家郭少斌老師引薦,我有幸認識了那幅書法的作者,曾任河北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的李世文先生。人生由很多機緣巧合組成,眼前的李世文先生衣著樸素,和藹可親,似鄰家大伯。
和先生的對話還是從草書開啟。我說:“李老,我接觸過不少書家,他們都說寫草書很難,草書大家多是‘人書俱老’的年邁書家。有的書法家習書一輩子,也不觸動草書,您也有個漫長而艱難的學書經歷吧?”先生說:“當然,不算小學時的描紅和‘文革’中的抄寫大字報,從80年代初堅持日課,每天不少于半小時,到現在也已經30多年了。除了篆書,隸、楷、行,什么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的《多寶塔》、柳公權的《神策軍》、《張遷碑》、《蘭亭序》《圣教序》、趙孟頫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都下功夫臨過。后來才涉及草書,諸如王羲之的《十七帖》以及張旭、懷素、黃庭堅、祝枝山、王鐸等名家草書。學習書法從楷(廣義:含篆、隸、魏碑)入手,繼之行,再之草,循序漸進,這是書法愛好者通向書法家的必經之路。基礎越扎實,品位提升越快。不過,我在習書道路上走得比較順暢。一是名師指點早。在習書初起階段,就得到了承德民族師范學院齊敬之教授和隸書名宿歐伯達先生的指教。到省文聯工作后,又耳濡目染到旭宇、陶然、陶佛錫、李尚才等先生的作品。書法的一些玄奧之處,似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名師只言片語的點撥,往往勝過很長時間的摸索。二是看得多聽得多。我長時間分管省書協,每年看展覽、聽評委們點評作品不下幾十次,在欣賞比較中得到啟示。三是理論研究和書寫實踐相結合。古代名家書論,現代書學論文,只要能看到的我都學,并邊默讀邊琢磨邊指畫邊糾正自己的不到之處。我和蔡子鄂先生合著的《書學美學詹言》以及我的一些體會性論文,既是理論研究的成果,也是促進我書法創作的加速器。四是與我大學學的哲學專業有關。其實,書法運筆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結字的覆載顧盼、大小參差;墨法的濃淡干濕;布局的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似欹還正、筆斷意連,等等,無不體現著辯證關系。書法創作不就是用對立統一規律制造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嗎?有哲學這把鑰匙,書法奧秘這把鎖就容易打開了。以上這些為我習書提供了較好的機遇和條件。
翻閱著先生的作品集,一冊是《追夢之旅》,一冊叫《家訓承揚》,我很欣賞先生作品所具有的主題性和系列性。觀眾在享受書法藝術的同時,亦得到了家風方面的濡養和教育,從而為社會提供了正能量。
先生雖在工作崗位上退休了,實際上是退而未休,始終關注著書壇的狀況。他說:作為一位老藝術工作者,作為曾任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和河北省書協顧問及河北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人,有責任從自己做起,把握書法發展的前進方向。當前,書法發展的總趨勢是健康的,小學設書法課,有利于這項中國特有國藝的傳承和持續發展;書畫市場回歸正常,會逐漸糾正以官位決定藝術價值的不良傾向;許多高、中等院校開設書法專業,為培養高文化素養的書法人才開辟著廣闊前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一、健康的學術氛圍,不能在研討會上一味地道好捧場,也不能個人看著不順眼就開罵,要以書法評論促進書法創作。二、加強書法隊伍的古文、詩詞等國學培養,提高書法文本的文化內涵,不僅要“技進乎道”,還要書以載道。三、既勉勵繼承又鼓勵創新,繼承是根,根深才能葉茂;創新是開辟蹊徑,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信筆涂鴉是俗,雷同重復同樣是俗。“好書不入俗人眼”,我希望更多有潛力的書家,大膽創新,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佳作,成為當代大家。

白居易《暮江吟》 李世文/作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真)珠月似弓。
藝術既可以觸類旁通又可以相互借鑒。先生揮灑丹青翰墨的同時,著書立說,寫詩,寫散文,還寫過很多書法理論,發表過《書法與辯證法芻議》《習書絮語》,1993年編寫五卷本《資政大典》中的《歷代政治家詩賦名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6年,論文《關于文化市場的幾點思考》在省報省刊發表后,入選《全國“八五”科技成果選》,等等,這些都是他稟賦才情的延伸與拓展。先生以文言志,是以文字的形式表達著自己對書法的熱愛之情、對社會和人生的諸多感受。
和李世文先生聊天,他話語平和,不但有哲理,且邏輯性很強,他曾用具有哲思之美的筆名“哲叟”。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李世文先生已有一個優秀書法家所具有的敏捷睿智的藝術思維和旺盛的創作活力。中國書協原副主席旭宇為《李世文書法作品集》題詞:“書壇一輪月,老鶴萬里心。”對李世文先生的人品、書品給予很高的評價。此言可謂實至名歸。先生在任時,為推動河北乃至中國文化繁榮傾注著心血,如今退下來,仍關心書壇的動態和發展,多么難能可貴!
李世文先生雖已古稀之年,仍精力充沛,整日徜徉在他的春牧齋,讀書、習字,把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傾注到筆端墨間,灑落在他的書法世界里,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筆墨精神和藝術語言。我們祝他書法藝術之樹永遠長青。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李世文/作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世文簡介:
李世文,1943年生。天津武清人。1967年畢業于河北大學哲學專業。中國文聯第六、七屆委員。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協第四屆學術委員、第五屆教育委員。河北省書協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
書法論文《書法與辯證法芻議》入選全國第五屆書學研討會,出版了與人合作的書法理論論著《書學美學詹言》(65萬字,與蔡子諤合著)和《李世文書法藝術散論》(郗吉堂著)。
書法創作以行草、大草見長,作品入選中國第二屆書法藝術節和全國首屆老年書法展,以及多次省以上展覽,作品曾被國家博物館、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體育館(鳥巢)、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單位收藏。曾在河北省美術館、河北省博物館、山東臨沂市文化藝術館和廊坊、承德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還曾參加與韓國、法國、泰國、日本等國書法交流活動以及美國洛杉磯瑪雅書畫藝術節。有4部書法作品集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