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秋

《松瀑》 余 欣/作

《清曠》 余 欣/作
余欣是當今海上畫壇的活躍分子之一。他畫的山水畫云氣蒸騰間透析出一份淡定和從容,就是作品背后的故事令人油然生畏。
已過知天命的余欣,打小喜好丹青。從開始懂事起,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追逐幾近瘋狂,用他的話,“莫名其妙、真的喜歡”。其實人的志向和熱情,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悟性。余欣高中畢業進工廠做工,他要的工種竟是清潔工,這種不被常人理解的做法,倒也說明了他是一個極有想法的藝術青年。工作的單純不就可以騰出時間畫畫學習了嗎。余欣暗自高興,似乎找到了開啟心扉的鑰匙。
那是一個特別寒冷的日子,我們彼此相對而坐,聊及了人生藝術和辛酸苦辣,回想少年心中承載的無盡的熱愛和偏執,畫意奇妙,它能左右你的心緒,機緣和時運有時會并肩到來。20世紀80年代,余欣的山水畫已小有名氣,他有機會借調到黃山腳下新落成的上海總工會療養院工作,這對行走在藝術邊緣的余欣來講,如同跌進糖缸里。他太懂得什么叫珍惜,黃山是歷朝歷代畫家向往的圣地,尤為重要的它是“新安畫派”的發源地。“收盡其峰打草稿”,自然為我師。當今沒有畫家能在黃山住上三年之久的吧,余欣卻獲得這份榮幸。一年四季,工作之余就往山里躥,那時黃山還未被完全開發,野趣十足。借輛破舊自行車,帶著職工食堂賣剩的冷饅頭,一個大城市來的小伙子面對自然,他真的陶醉了。
黑痕斷處是江流。余欣講,在山間斷處,你能依稀傾聽出流水的潺潺聲!煙云間的空靈是真實的天籟之音。我對余欣講,你是一個富有的人,因為三年的風雨日子,回過頭來看看對畫山水的人而言,多么寶貴,一段煙云供養心飛揚的美好時光。在那里與許多前輩大家的交往,這又是一筆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
余欣山水畫達到的境界,與其經歷密不可分,也來源于他心中不懈的追求。《仰望天空得心愿》是余欣近年的山水畫佳作,融合了他的心路歷程和師法造化的意象。畫外之音似乎也告訴我們,師承傳統的真實內涵,就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地走。內心涌動著山水情懷,墨韻水流才會生生不息。因為生活中的山水清音在慰藉著我們的心靈。

《空山松泉》 余 欣/作

余欣簡介:
余欣,1959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號見山道人、本欣居士,1978年師從江宏先生學習中國山水畫,1984年入華東師范大學藝術教育系進修山水畫,2002—2005年入上海中國畫院山水畫高研班。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兼職畫師。
近年參加:“海上丹青引”新民晚報藝術沙龍(2015春季)七人展;中華藝術宮2015上海中國畫作品展。
出版《中國畫入門·水墨山水》(上海書畫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