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寧
(上林縣人民醫院,廣西 上林 530500)
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該病可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胃黏膜分泌過多的胃酸和蛋白酶對其胃壁和十二指腸壁的黏膜組織造成了一定的損傷,從而在患處形成了潰瘍面[1]。該病多發于患者的胃體、幽門及十二指腸,其病程較長,其發病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節律性。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該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黑便、腹痛及嘔血等,嚴重危害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有臨床資料顯示,在內窺鏡下用藥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效果。為此,筆者對上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內窺鏡下用藥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選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間上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6例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n=43)和治療組(n=43)。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有女性18例;其年齡為23-68歲,平均年齡為41.2±4.6歲;其患有消化性潰瘍的病程為1-14天,平均病程為3.1±0.6天;其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程為1-8天,平均病程為3.5±0.9天;其中有胃潰瘍患者29例,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4例。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有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20-69歲,平均年齡為41.7±4.4歲;其患有消化性潰瘍的病程為1-16天,平均病程為3.4±0.8天;其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程為1-8天,平均病程為3.2±0.7天;其中有胃潰瘍患者31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1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為:為患者靜脈滴注奧美拉唑,80 mg/次,1次/d,連續用藥三天后,改為口服奧美拉唑進行治療,20 mg/次,3次/d。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在內窺鏡下使用腎上腺素進行治療。具體方法為:將內窺鏡置入患者的消化道,在內窺鏡下,使用0.5~1.0mL濃度為1∶10000的腎上腺素溶液在每個出血病灶處以緩慢的速度進行注射。若在24~72 h內患者再次出血,可再次使用此法對其進行治療。
治療2周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其消化道潰瘍面消失時間、其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時間、其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及消化道再出血的情況。
臨床治愈:經治療,患者消化道的出血現象完全消失,經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其消化道潰瘍面積消失,其消化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消化道的出血現量減少,經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其消化道潰瘍面積縮小程度超過50%,其消化功能有明顯改善;無效:患者消化道的出血量沒有減少,經內窺鏡檢查結果顯示其消化道潰瘍面積縮小程度沒有達到50%,其消化功能沒有改善或其病情再加重[3]。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治療組患者潰瘍面消失的時間和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消化道潰瘍面消失的時間和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的比較(d ,±s )

表2 兩組患者消化道潰瘍面消失的時間和消化道出血停止時間的比較(d ,±s )
組別 例數(n) 消化道潰瘍面消失的時間 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時間對照組 43 14.69±1.36 5.69±1.36治療組 43 6.18±0.74 1.12±0.58 P值 <0.05 <0.05
治療期間,在治療組患者中有2例(占4.6%)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在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占20.9%)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治療期間,在治療組患者中有1例(占2.3%)患者發生消化道再出血。在對照組患者中有7例發生消化道再出血(占16.3%)。治療組患者的消化道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疾病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該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黑便、腹痛及嘔血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常使用奧美拉唑對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4、5]。近年來,隨著內鏡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內窺鏡下用藥治療消化性潰瘍逐漸應用到該病的治療中。該方法可根據患者病灶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治療,從而縮短患者的用藥時間,減少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防止其病情再次復發。該療法對用藥設備、藥物劑型、醫護人員操作技能的要求相對較低,具有較為理想的臨床應用前景,特別適合基層醫院或門診使用[6]。
綜上所述,在內窺鏡下用藥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
[1]張麗艷,吳戰軍.序貫療法和三聯療法聯合益生菌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對照研究[J].胃腸病學,2013,18(5):286-287.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全國幽門螺桿菌研究協作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胃腸病學,2012,17(10):618-619.
[3]鐘華,鐘冬梅.泮托拉唑聯合奧曲肽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研究[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9(4):300-301
[4]梁彩平,劉俏敏,張璋,等.奧曲肽聯合泮托拉唑治療老年患者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80-81.
[5]金哲,周寶民,王大勇,等.泮托拉唑聯合奧曲肽在消化性潰瘍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應用[J].臨床薈萃,2014,8(11):1299-1301
[6]金思思,王瓊,林賢凡.四聯、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0):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