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平
(南京市江寧區中醫醫院外科,江蘇 南京 211100)
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結腸癌的發病率位居第三[1]。據統計,有超過50%的結腸癌患者會在病情進展至晚期后發生癌細胞肝轉移。有超過20%的結腸癌患者在原發癌初次得到確診時就已發生癌細胞肝轉移,其預后較差[2]。若能徹底切除肝轉移病灶,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達到20%~40%[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采用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與同期肝轉移灶切除術治療結腸癌肝轉移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南京市江寧區中醫醫院外科收治的40例結腸癌肝轉移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CT檢查、MRI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等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活檢得到確診,其原發病灶與肝轉移灶的病理組織學類型一致。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排便障礙、排黏液血便、腹部隱痛、消瘦及貧血等。這些患者均排除了在術前曾接受輔助放化療、其癌細胞發生肝外轉移、存在心、肺、腎嚴重器質性病變的可能[4]。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20例)與對照組(20例)。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2例,女8例;其年齡為32~67歲,平均年齡為(54.3±7.1)歲;其中有升結腸癌患者8例,橫結腸癌患者2例,降結腸癌患者6例,乙狀結腸癌患者4例;病理類型為中高分化腺癌的患者有3例,為中分化腺癌的患者有14例,為低分化腺癌的患者有3例;肝轉移部位為肝左葉的患者有7例,為肝右葉的患者有11例,為雙肝葉的患者有2例;肝轉移灶的直徑在2cm以下的患者有7例,為2~3cm的患者有10例,超過3cm的患者有3例;其中存在單個肝轉移灶的患者有11例,存在多發轉移灶的患者有9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3例,女7例;其年齡為29~69歲,平均年齡為(54.1±7.4)歲;其中有升結腸癌患者7例,橫結腸癌患者3例,降結腸癌患者5例,乙狀結腸癌患者5例;病理類型為中高分化腺癌的患者有4例,為中分化腺癌的患者有13例,為低分化腺癌的患者有3例;肝轉移部位為肝左葉的患者有8例,為肝右葉的患者有9例,為雙肝葉的患者有3例;肝轉移灶的直徑在2cm以下的患者有6例,為2~3cm的患者有11例,超過3cm的患者有3例;存在單個肝轉移灶的患者有12例,存在多發轉移灶的患者有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為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肝轉移灶切除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案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腫瘤所在的位置使患者取相應的體位。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氣腹,采用5孔法將腹腔鏡與手術器械置入,觀察腹腔內肝轉移病灶的情況。對腸系膜根部與腸系膜淋巴結的腫大情況進行探查,確定腫瘤的大小與位置。游離側腹膜、結腸系膜及大網膜,切除寬系膜,在腹腔鏡下用切割閉合器將腸管切斷,用吻合器進行腸道吻合操作。以肝轉移灶為中心進行不規則肝切除術,盡量將轉移灶徹底切除,切除病灶周圍組織的邊緣應大于腫瘤邊緣1cm以上。對無法完全切除的轉移灶采用腹腔鏡射頻消融術進行處理。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將切口閉合。為對照組患者先進行常規的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在術后4~6個月再對其施行肝轉移灶切除術。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均對其施行常規化療。
記錄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住院的費用及發生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在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長期的隨訪,統計其術后第1年、術后第3年、術后第5年的生存率。在術后的第1年,每3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在術后的第2年與第3年,每6個月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此后,每年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中均無患者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與術后1個月內死亡。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較短,其住院費用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1年的生存率、術后2年的生存率與術后3年的生存率均較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的分析(±s )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的分析(±s )
組別 例數 平均住院時間(天) 平均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 20 10.31±4.58 2.9±0.3對照組 20 14.69±5.11 3.5±0.4 t值 4.1583 0.5117 P值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生存率的比較[n(%)]
兩組患者在術后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在術后,觀察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腹腔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隔下積膿,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5.0%;對照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腹腔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會陰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膈下積膿,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0%。這些發生并發癥的患者經抗感染治療、置管引流及換藥處理后其病情均痊愈。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x2=1.1602,P<0.05)。
在全球范圍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我國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于2002年發布的相關報告指出,在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的年發病率居第3位,其致死率居第5位(年致死率為10.25/10萬)[5-6]。結腸癌肝轉移患者的肝轉移病灶多為孤立結節,雖然癌組織較易在其肝臟內著床與增殖,但很少在其肝內擴散。在治療結腸癌肝轉移方面,臨床上主要采用以根治性切除肝轉移病灶為目標的肝部分切除術。成功進行根治性肝轉移病灶切除術的結腸癌肝轉移患者,其5年生存率能達到30%以上。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采用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與同期肝轉移灶切除術治療結腸癌肝轉移可促使患者在術后較快康復,減少其住院的費用,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并可顯著提高其術后的生存率。
[1]蔡敏,殷濤,翁高龍,等.肝動脈栓塞聯合射頻消融對結腸癌術后肝轉移的療效[J].中國病案,2012,13(7):69-70.
[2]羅威,宋彥偉,鄧小強,等.結腸癌同時性肝轉移同期手術與分期手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4):434-437.
[3]夏念信,邱寶安,祝建勇,等.分期手術聯合射頻消融和化療栓塞治療結腸癌肝轉移12例[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5):1024-1027.
[4]雷曼麗.高齡梗阻性結腸癌合并肝轉移臨床特點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8):168-169.
[5]吾買爾江·買買提,段紹斌.結腸癌肝轉移手術療效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3):59-60.
[6]杜元明.改良式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5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