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璐,肖 林,陳世國,黃 靜,呂 寧
(1.四川省涼山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西昌 615000;3.四川省涼山州第二人民醫院, 四川 西昌 615000)
AIDS (艾滋病)是由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機會性感染和機會性腫瘤為特征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又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目前,此病尚無有效的疫苗可以預防[1]。近年來,AIDS的發病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主要體現在AIDS人群規模逐漸擴大、傳播速度逐漸加快等,防治形式異常嚴峻[2]。HIV檢驗人員是醫院職業人群中的一部分特殊群體,雖然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直接接觸AIDS患者,但其在進行HIV檢測時需要頻繁接觸疑似患有AIDS患者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及其他液體標本,這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感染HIV的風險。因此,加強HIV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知識的了解與認知程度,對提高其在進行HIV檢驗中的自我防護意識,降低其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分析對HIV檢驗人員實施安全防護意識的效果,筆者對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四川省涼山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部分HIV檢驗人員實施了安全防護教育,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態度)。3)為其講解HIV暴露的相關知識。HIV暴露的相關知識包括:HIV暴露的概念、HIV暴露的危害以及發生HIV暴露的情況后應立即采取的處理措施等。4)告知其在進行AIDS檢驗時應注意的事項。實施安全防護教育后,采用我中心自制的《HIV檢測自我安全防護調查問卷》(該問卷經眾多臨床研究者及中心領導仔細審查,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對兩組檢驗人員進行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包括:⑴是否掌握AIDS的相關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引起AIDS發病的原因和AIDS的傳播方式等)。⑵是否掌握HIV暴露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對HIV進行有效防御的態度和防護意識、發生HIV暴露后應采取的措施等)。⑶是否了解HIV暴露的情況(主要包括明確發生HIV暴露的狀況、發生HIV暴露的部位以及發生HIV暴露的途徑)。由疾控中心組織調查人員向受調查者統一發放調查問卷,并向每名受調查者詳細解釋每個題目的具體含義,然后讓受調查者現場填寫問卷并當場回收,以確保調查問卷的回收率。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四川省涼山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40例HIV檢驗人員。采用單雙號隨機分組法,將這40例檢驗人員分為非安全教育組和安全教育組,每組各20例檢驗人員。在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中,有男性檢驗人員12例,女性檢驗人員8例;其年齡為24~45歲,平均年齡為(34.50±2.14)歲;其工齡為3~27年,平均工齡為(15.00±1.56)年。在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中,有男性檢驗人員10例,女性檢驗人員10例;其年齡為26~47歲,平均年齡為(36.50±3.28)歲;其工齡為2~29年,平均工齡為(15.50±2.37)年。兩組檢驗人員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檢驗人員進行HIV檢驗的過程中,我們不對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實施安全防護教育,對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實施安全防護教育。對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進行安全防護教育的內容包括:1)強化其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的認知。AIDS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AIDS的危害、AIDS的發生機理、AIDS的傳播途徑以及預防AIDS的相關措施等。2)向其貫徹HIV的防護策略及防護意識(包括防護意識和防護
1)觀察并記錄兩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情況。2)記錄兩組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及其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評分。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根據對兩組檢驗人員的調查結果,對其AIDS相關知識掌握的程度及自我安全保護意識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安全防護意識越好。
本次探究采用SPSS20.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來表示,采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為30.00 %,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為65.00 %。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明顯低于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暴露情況的比較 [n,(%)]
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評分以及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均明顯高于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以及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評分的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以及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評分的比較( ±s ,分)
組別 例數 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評分非安全教育組 20 79.45±4.32 87.48±0.74安全教育組 20 92.14±4.79 96.75±6.23 t值 — 8.7982 6.6079 P值 — 0.0000 0.0000
AIDS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嚴重傳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人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此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著十分嚴重的影響,已成為全世界共同抵制的疾病。
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AIDS患者的數量已超過60萬[3],這說明我國AIDS的防治形式十分嚴峻。而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區的HIV檢驗人員,由于缺乏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導致其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不斷升高,進而增加其感染HIV的風險。所以,做好HIV檢驗人員的安全防護教育工作,對降低其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安全防護教育后,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明顯低于未接受安全防護教育的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P<0.05)。這一結果與李緒芳[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接受安全防護教育后,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對自我安全保護意識的評分以及對AIDS相關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分均明顯高于未接受安全防護教育的非安全教育組檢驗人員(P<0.05)。這一結果與劉冬萍[5]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根據這一研究結果,我們得知要提高HIV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意識應做到如下幾點:①提高其對AIDS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由于HIV檢驗人員在進行HIV檢驗的過程中不會直接接觸疑似患有AIDS的患者或HIV攜帶者,因此其對自我安全防護意識的認知較弱。所以,應提高HIV檢驗人員對AIDS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讓其知道只有全面掌握AIDS的相關知識,才能使其思想認識得到進一步提升,主動做好自我安全防護工作。②強化其在日常檢驗工作中的防護意識,讓其將每一份尿液標本、血液標本及體液標本均當作HIV陽性標本來對待。同時,在接觸患者血液或體液時,應告知其戴上一次性膠手套、口罩、鞋套和防護眼鏡,并確保自己的皮膚完好、無傷口。③讓其在進行HIV檢驗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操作,將操作流程規范化,并嚴格遵守醫院各科室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④讓其熟知發生HIV暴露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另外,檢驗結束后,HIV檢驗人員應將使用過的所有空針、針頭進行單獨保存,并進行統一處理,以免上述物品與其他物品相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綜上所述,對HIV檢驗人員進行安全防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自我安全防護意識,降低其在進行HIV檢驗中的暴露率。
[1]彭幼香.淺議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8):12-12,14.
[2]彭金紅.探析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6):420.
[3]羅怡.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方法及重要性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13):288-288.
[4]李緒芳.艾滋病檢驗中檢驗人員的自我安全防護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18):148-149.
[5]劉冬萍.艾滋病檢驗人員自我安全防護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