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琴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骨傷科,江蘇 泰興 225400)
股骨頸骨折是中老年人較易發生的骨折之一,其病因多為發生跌倒或車禍。中老年人可發生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其股骨頸在承受較小的外力打擊時就可發生骨折[1]。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處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手術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2]。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手術治療后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預后。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股骨頸骨折患者施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骨傷科收治的65例股骨頸骨折患者。按照入院的順序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32例)與B組(33例)。這些患者的病情均被確診為股骨頸骨折,均未患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及可影響其手術效果的其他疾病。在A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7例;其年齡為50~80歲,平均年齡為(65.4±4.1)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10例,女23例;其年齡為51~80歲,平均年齡為(66.4±5.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施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在術后對其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護理方案如下:1)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進而針對其心理特點指導其采取適當的方法減輕心理壓力,緩解其不良情緒。為患者講解與股骨頸骨折有關的知識,糾正其對此病的錯誤認知,進而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2)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在術后指導患者進食清淡、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并促使其多飲水、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以防止其發生便秘。指導患者多吃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蝦皮及紫菜等)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等),以促進手術切口的愈合。3)對患者進行患肢功能鍛煉的指導。在術后使患者的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在其兩腿之間放一個枕頭。在患者麻醉清醒后指導其進行主動屈伸足趾及踝關節的鍛煉,并每小時進行一次踝泵運動(5分鐘/次),以促進其患肢的血液及淋巴回流,減輕其患肢腫脹的癥狀,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從術后第1天開始,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及腘神肌和臀部肌肉等長收縮訓練,在患者不感到明顯疼痛的前提下讓其盡可能多做一些訓練。為患者進行下肢肌肉的按摩,以改善其下肢的血液循環,防止其下肢肌肉發生萎縮。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多做擴胸運動,以預防肺部感染。在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取半臥位(為避免假體脫落,抬高其床頭的角度不宜超過30°)進行髖關節及膝關節的屈伸運動。在術后第3天,對患者進行氣壓泵治療(2次/日,30分/次),并指導其進行床上活動(包括起坐、移動到床邊等),然后讓其嘗試站立。在患者嘗試站立時,指導其先坐在床邊,使健側下肢著地,不可使患肢完全負重。在術后4~7天,指導患者繼續進行患肢的肌力訓練,包括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下床行走等。在患者下床行走時,必須由護士或其家屬在其身旁對其加以保護。在術后8~14天,指導患者逐漸增加下床行走的時間,并逐步增加患側髖關節的負重。4)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在患者能夠從床上坐起后,鼓勵其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如洗臉、穿衣、進食等。5)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指導其在出院后的3個月內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禁止做盤腿、翹二郎腿、交叉雙腿、彎腰拾物等動作,并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告知患者在出現患肢腫脹等異常的癥狀時立即聯系醫生進行處理,在術后的第1個月、第3個月及第6月回醫院進行復查,并在平時多曬太陽及進行適當的運動。
在患者出院6個月后對其進行隨訪,評估其髖關節功能評分(Harris評分),該評分的滿分為100分[3]。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發生患肢疼痛的程度、患肢的活動度及行走能力進行調查,進而評估其臨床療效。該問卷的滿分為100分,患者的得分若≥80分可評定其臨床療效為優,若≥60分可評定其臨床療效為良,若<60分可評定其臨床療效為差。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在出院時、出院3個月后、出院6個月后其Harris評分均較高,P<0.05。詳情見表1。
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后的優良率較高,P<0.05。詳情見表2。
表1 對兩組患者Harris評分的分析(分,±s )

表1 對兩組患者Harris評分的分析(分,±s )
組別 例數 出院時 出院3個月 出院6個月A組 32 54.41±4.52 65.85±4.10 70.43±4.13 B組 33 68.14±4.81 81.43±3.56 85.46±3.05 t值 12.306 16.975 17.319 P值 0.000 0.000 0.000

表2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研究發現,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如患肢牽引、康復訓練等)可緩解其臨床癥狀,但遠期療效較差[4-5]。對此病患者施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等手術治療可使其受到較大的創傷,發生不同程度的術后并發癥[6]。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接受手術治療后的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盡早指導其進行患肢的康復鍛煉,以促進其患肢功能的恢復,防止其發生嚴重的術后并發癥[7]。有研究證實,對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其患肢功能的恢復,防止其發生血栓性并發癥,并可顯著地改善護患關系[8]。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股骨頸骨折患者施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對其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有效促進其患肢髖關節功能的恢復。
[1]曹永志,李惠玲,耿德春,等.經皮加壓鋼板與空心加壓螺釘治療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的護理對比分析[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9):857-859.
[2]汪紅慧,孫靜英.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模式在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6):3336-3338.
[3]劉藝敏,陳晴妮,范秋娟,等.舒適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30-532.
[4]趙志坤,曲峰,劉潤梅,等.阿托伐他汀與阿侖膦酸鈉聯合用藥在中老年骨質疏松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13(1):54-57.
[5]李秀萍.延續性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96-98.
[6]李龍.全髖置換術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療效對比[J].河北醫學,2013,19(4):498-500.
[7]蔣珍麗.集束化護理干預對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9):75-76.
[8]劉桂華,劉麗,劉桂舫,等.品管圈及延續護理模式對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6,38(11):1732-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