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蕾蕾
(蒼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浙江 蒼南 325800)
腦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屬于腦梗死的一種。有調查數據顯示,1990年,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為0.217%,其致死率為0.142%[1]。腦血栓患者可出現偏癱、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感覺障礙、偏盲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營養腦神經及降顱內壓等治療。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對腦血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對其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蒼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82例腦血栓患者。這82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腦血栓的診斷標準,均存在偏癱、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感覺障礙、偏盲等癥狀,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存在意識障礙、處于昏迷狀態及再次發病的患者。將這82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C組,n=41)和優質護理組(Y組,n=41)。在C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8例(占43.90%),男性患者23例(占56.10%);其年齡為38~82歲,平均年齡為(60.48±7.66)歲;其中,有合并高血壓的患者13例(占31.71%),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9例(占21.95%)。在Y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7例(占41.46%),男性患者24例(占58.54%);其年齡為40~81歲,平均年齡為(61.34±7.93)歲;其中,有合并高血壓的患者15例(占36.59%),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10例(占24.39%)。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溶栓、降顱內壓、利尿、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補液及營養腦神經等對癥治療,同時,對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患者進行降血糖、降血壓治療。在此期間,對C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的住院環境,密切觀察其病情和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注意觀察其用藥后的各種反應。同時,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和康復訓練等常規護理。對Y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方法是:1)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對其病情、身體狀況及臨床資料(包括其疾病史、手術史、過敏史、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等)進行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在執行護理方案的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隨時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以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2)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腦血栓的發病較為突然,患者在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下易出現恐懼、絕望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主動勸慰和開導患者。耐心地向其介紹腦血栓的病因、治療方法和預后等知識,以減輕其心理壓力,改善其心理狀態。同時,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并給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從而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在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時刻觀察其心率、血壓、呼吸和體溫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其出現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淺快或體溫下降等情況,應立即通知醫生。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的傾向,一旦發現其出現牙齦出血、皮下瘀斑等情況,因立即停止對其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同時,告知患者在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囑其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告知醫護人員。4)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囑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少食用鹽分、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對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應對其進行飲食控制。對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應對其進行腸內營養支持。5)對患者進行預防壓瘡護理。腦血栓患者普遍存在偏癱的情況,其臥床的時間較長,因而易發生壓瘡。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其進行皮膚護理,積極預防其發生壓瘡。定時協助患者翻身,并按摩其受壓的部位。同時,用溫水擦拭患者背部的皮膚,并在其身下墊上氣墊、泡沫敷料或水膠體敷料等,以防其發生壓瘡。6)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根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及偏癱的嚴重程度等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先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功能的被動訓練,然后指導其逐漸進行肢體功能的主動訓練。在患者能夠下床活動后,指導其進行站立訓練、行走訓練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包括穿脫衣服、洗臉、刷牙、如廁、持物等訓練)等。告知其進行康復訓練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2]。
用自制的《腦血栓患者肢體功能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后其肢體功能的改善情況。此量表的分值為0~100分。患者的得分為85~100分,表示其肢體功能為優;得分為60~84分,表示其肢體功能為良;得分低于60分,表示其肢體功能為差。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用自制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在接受治護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況。此量表的分值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用自制的《護理滿意率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總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Y組患者肢體功能的優良率高于C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優良率的比較
Y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高于C組患者(P<0.05),其住院的時間短于C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 )
組別 例數 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分) 住院的時間(d)C 組 41 46.9±7.2 16.5±3.4 Y 組 41 65.2±7.1 10.6±2.9 t值 6.5482 5.1478 P值 0.000 0.000
Y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C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腦血栓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該病的致死率已經明顯下降,但其致殘率仍居高不下。該病患者普遍遺留有語言功能或肢體功能障礙,從而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對腦血栓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改善其肢體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進而可提高其生活質量。在本文中,筆者及其團隊對41例腦血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肢體功能的優良率高達97.56%。
綜上所述,對腦血栓患者進行優質護理,能顯著改善其肢體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陳秀英.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5):235-236.
[2]倪紅杰.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30):574-575.
[3]黎娜.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5(z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