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老鄧搭乘同鄉大崔的便車,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兩人對“舌尖上的鄉愁”有共同的研究,一路相談甚歡。
老鄧回程時,有了一個意外收獲。他的朋友老沈,剛剛下崗在家,著急找點雜事做做,以減輕家庭負擔。車上,與大崔聊及當前經濟形勢,大崔主動接話,可以找他的朋友幫忙,至少有兩個崗位可選:超市保安、自動化養雞場管理員。大崔在國企工作,深耕多年,門路寬廣,老鄧趕緊代朋友言謝,心里掠過一絲得意:一個老鄉,勝過三個公章。
老沈那邊聽到消息,十二分感激。當即和老婆商量,決定還是去超市:收入低點,但是靠家,方便,工作也簡單,不需太煩神。第二天,他就從老鄧那里要來號碼,給大崔回了手機,先是感謝,再是感恩,后是拜托。大崔答得爽快:沒事,都是老鄉;超市那位經理,最近到上海出差了,要等兩天。
老沈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自己原先在機械廠里做操作工,成天頭要低著,年過半百,頸椎受不了,每天回來都輾轉難眠,只好選擇主動離職下崗。現在如果能有機會去超市上班,維護維護秩序,看看貨品倉庫,那該輕松多了。當天晚上,他不由得多喝了一杯。
過了三天,老沈沒有接到大崔的電話,心里有點嘀咕:什么經理要到上海總部出差這么多天?心有存疑,不好貿然追問大崔,畢竟是麻煩人家,畢竟兩人不熟。他只有盯住老鄧,老鄧安慰他:你這點小事,人家可能沒放在心上,馬上來問問。老沈幽他一默:群眾利益無小事,謝謝!
老鄧追問的結果,經理正在上海出差,再等兩天。又過了一周,沒有任何音訊。老沈知道自己遇到了一張“甩嘴(說話漂亮)”,已經不抱希望了。大崔突然給他打來電話,要他下周一就到某某超市去。老沈電話這端一番客氣,接著便切入關鍵問題:周一,到那里具體找哪一位?大崔回復:周一上午,再告訴你。
老沈第一時間將喜訊轉達了老鄧。此時,輪到老鄧有點不踏實了:既然說定周一,怎么還不確定找誰?那次搭便車之前,他們并無實質性交往,只是他的小學同學和大崔是初中同學,老鄧此刻如夢初醒,突然意識到應該電話問問自己的小學同學:大崔到底是個什么角色??
電話撥過去,小學同學開頭就撂下一句:啊?他的話,你也能信?這件未能辦成的小事,卻給老沈和老鄧另一個意外的收獲:社會上什么奇葩都有,有人就能將瑣碎的日常生活折騰得懸念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