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榮
春運時的火車站宛如一只碩大的蜜蜂箱,成千上萬的旅客自四面八方匯集到一起,來來往往如穿梭一般。
蕪湖站,寧蕪線、蕪銅線、皖贛線、宣杭線、淮南線五個方向交會,但站舍陳舊。春運時售票大廳十幾個窗口齊開都忙不過來,排隊的長龍仍甩在廣場上。如果遇到集中到達的“南下川軍”則更擁擠,他們乘江輪從四川、重慶到蕪湖,再換火車去各地打工。因為方言不同,外加他們說話如子彈出膛般快,故而常常聽得人一頭霧水。
一次,進站人數實在太多,擁擠不堪造成安檢困難。我了解到他們多能集中起來聽民工頭頭指揮,為此立刻找來民工頭頭,告知進站行李包裹必須安檢。民工頭頭問:“是包都要安檢嗎?”我答:“錢包除外。”民工頭頭當即用我們的電喇叭對部下一通川話演講,一時間進站口的安檢儀仿佛變成了儲物箱,背包、拎包、挎包、提包、腰包等乒乒乓乓全扔了上去。執勤的安檢人員趕忙理順。忽然傳輸帶上竟傳來孩子的哭聲,仔細查看,原來一只背簍里竟有兩個孩子揮出腦袋嚎啕大哭。保安慌忙將孩子取下,對旅客說:“誰讓你把孩子放上去安檢的?”民工頭頭說:“你不是說,除了錢包不檢查,其他都要安檢嗎?這兩個娃娃在背包里,當然得放上去安檢了,說不定還能查出娃娃肚子里有沒有蟲蟲呦。”川人的幽默使人忍俊不禁。
說起春運之繁忙,我想起早年在進站口執勤。當年,老同志告訴我春運三件寶——大茶缸、電喇叭、護嗓藥。每天對著如潮的旅客喊話——旅客同志們,把車票拿好,憑票進站,行李包裹請主動安檢。可嗓子喊冒了煙,口舌喊起了泡,仍效果不大。看到電視里相聲的吆喝聲,我受到啟發,第二天在進站口吆喝起來:“旅客有事別擁擠,別給扒手制造下手的機會,扒手有機會你可就慘了,你擠得肚子癟癟,摸摸口袋空空,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可惜沒有錢。”甭說這招挺好使,我用電喇叭的錄音功能錄下來反復播放,旅客安靜了許多,在同事的幫助下很快組成幾個方隊,有序進站。
春運期間,我還上過列車完成任務。那年農歷臘月二十六,接到消息稱,北京開往福州K45次列車一位在前方站下車的旅客,將一只咖啡色旅行包遺忘在列車上。此刻K45次正點進站。我登上了剛剛停妥的列車,好不容易找到38號座席,竟然找到了包。遺失旅行包的旅客接到蕪湖站通知,立即從馬鞍山包車趕到蕪湖,在值班室仔細核對物品——美金505元、銀行卡13張。焦急的面孔換成了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