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迎春+曹娜+龐永清

[摘要] 目的 研究血培養聯合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0例新生兒敗血癥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時選擇40例未患新生兒敗血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應用血培養聯合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作為早期病理診斷方法,并對診斷結果展開分析與對比。 結果 經臨床治療結果得出,對照組患者血清檢測結果中的降鈣素原≥0.5 mg/mL的患者有8例,超敏C反應蛋白>1.0 mg/L患者10例;研究組血培養陽性37例,陰性3例,血清降鈣素檢測結果為陽性37例,陰性3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培養的檢測結果上,其陰性檢測結果和陽性檢測結果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檢測,針對新生兒敗血癥患者應用血培養聯合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作為早期診斷方案能及時發現患兒病源癥狀,并對患兒病情進展做到全面了解,使其為患兒臨床治療提供有力依據。
[關鍵詞] 血培養;新生兒;敗血癥
以往,我國新生兒敗血癥在臨床中的主要診斷方式為血培養診斷,近幾年隨著該疾病在醫學界的高度關注后[1],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開始成為臨床新型診斷方法,并在經反復應用后取得良好成效,為新生兒敗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帶來更多希望[2]。對此,該文方便選取該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0例新生兒敗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該診斷方法的臨床應用價值展開分析與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所收治的40例新生兒敗血癥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時選擇40例未患新生兒敗血癥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經臨床資料顯示,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日齡在2~25 d;研究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日齡在2~28 d,該組患者選取標準均排除:患有其它重要性器官疾病、敗血癥、黃疸等,屬于健康患兒。對此,兩組患者均足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據臨床癥狀在2 h內進行靜脈抽血,將血液標本進行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同時,抽取2 mL血液送往血培養。降鈣素原檢測應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根據說明書內容嚴格操作各個檢測環節,觀察標準為≥0.5 mg/mL屬于陽性,≤0.5 ng/mL屬于陰性;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應用免疫散射比濁法進行,根據說明書內容嚴格操作各個檢測環節,觀察標準為≤1.0 mg/L;血培養的標本抽取和標本處理方式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統一執行[3]。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結果對比
經臨床治療結果得出,對照組患者血清檢測結果中的降鈣素原≥0.5 mg/mL的患者有8例,超敏C反應蛋白>1.0 mg/L的患者有10例;研究組血清檢測結果中的降鈣素原≥0.5 mg/mL的患者有35例,超敏C反應蛋白>1.0 mg/L的患者有28例;組間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研究患者血培養和血清中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結果
在研究組患者檢測結果中,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和血培養的陽性結果及陰性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培養檢測結果上,其陰性檢測結果和陽性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血培養在我國敗血癥臨床診斷中雖應用多年,但其在醫學界中還未形成統一的檢測標準,因此每個醫院中應用的血培養方式都不同,檢測結果易發生假陽性現象,最終導致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結果出現誤差[4-5]。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是近幾年醫學臨床提出的新型檢測方法,降鈣素原屬于不具備激活特質的糖蛋白,其主要包含116個氨基酸[6]。在常規狀況下,降鈣素原是具備降解條件,不會在血液中釋放出,所以該檢測方式在正常人群中應用能明顯發現降鈣素原檢測水平極低[7-8]。超敏C反應蛋白是一項新型檢測技術,該技術屬于超敏感檢測,其在新生兒敗血癥疾病中應用能精準的檢測到一定濃度的超敏C反應蛋白[9]。相對于傳統的檢測方式更優良、精準,能在4 h內發現超敏C反應蛋白的快速升高,并在24 h后上升至最高值,臨床檢測具有顯著的靈敏度[10]。
當前,國內研究報道,大多數新生兒敗血癥采用常規檢測,對8 mg/L以下水平尚無法檢出,加之新生兒肝臟發育還未完善,其出現感染后C反應蛋白的升高速度較慢,因此常規的檢測方式難以測出,而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范圍為1 mg/L,能有效檢測出患者體內的C反應蛋白水平。該研究結果中可發現,研究組患者血培養檢測結果陽性37例,陰性3例,血清降鈣素檢測陽性37例,陰性3例,其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培養的檢測結果上,其檢測結果為陽性28例,陰性12例,血培養檢測結果陽性35例,陰性5例,其陰性檢測結果和陽性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嫦娥等人[11]通過對新生兒敗血癥與患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兒的hs-CRP、PCT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患有敗血癥的新生兒PCT水平為(13.47±10.02)ng/mL,hs-CRP為(26.83±17.75)mg/L,都高于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兒的(0.51±0.32)ng/mL、(4.81±1.29)mg/L,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此外,從hs-CRP、PCT的陰陽性情況看,PCT陰性值和hs-CRP陰性值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基于此,單獨應用降鈣素原進行檢測會有所缺陷,容易給患者造成誤診現象,給患者疾病治療帶來影響,對此,為完善該問題該文分別將血培養檢測與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進行聯合診斷,并對各項診斷方式進行綜合評估,使各個檢測技術能實現互補作用,相互完善各個缺陷,為新生兒敗血癥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精準結果[12-13]。
綜上所述,針對新生兒敗血癥患者應用血培養聯合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作為早期診斷方案能及時發現患兒病源癥狀,并對患兒病情進展做到全面了解,使其為患兒臨床治療提供有力依據。
[參考文獻]
[1] Boo NY,Nor Azlina AA,Rohana J.Usefulness of a semi-quanti- tative procalcitonin test kit for 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J].Singapore MedJ,2014,49(3):204-208.
[2] 張靈利.新生兒敗血癥行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4(24):160-161.
[3] 孫勇,桑晶.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價值[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9):874-875.
[4] 吳玉霞.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價值[J].繼續醫學教育, 2012,26(3):43-45.
[5] 廖崇倫.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價值[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3,30(3):218-220.
[6] 王寶鳳.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診治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3, 8(5):117-118.
[7] 馬海霞.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水平測定及價值[J].醫藥論壇雜志, 2015(10):61-62.
[8] 吳延,周孟君.PCT聯合hs-CRP、WBC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性能評價[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5,46(5):430-434.
[9] 邱海南.血清hs-CRP和PCT水平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及療效判斷價值[J].熱帶醫學雜志,2015,10(14):1353-1355,1369.
[10] 魏良銅.降鈣素原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診斷新生兒敗血癥中的臨床價值[J].兒科藥學雜志,2015(12):9-12.
[11] 黃嫦娥,劉運華,王葭.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6, 23(15):130-132.
[12] Thayyil S,Shenoy M,Hamaluba M,et al.Is procalcitonin useful in early diagnosis of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hildrens[J].Acta Paediatr,2012,94(2):155-158.
[13] 張雨相,熊將軍.聯合檢測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療, 2015(8):187-188.
(收稿日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