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家書

2017-03-20 21:27:28本刊編輯部
國學 2016年8期

本刊編輯部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家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現代社會,隨著多媒體和網絡的普及,“家書”這一形式日漸式微。但對于現代人而言,尤其對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心靈溝通,家書的示范和啟迪歷久彌新。

以閱讀的名義認識家書

家書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已綿延了兩千多年。從劉邦的《手敕太子文》、諸葛亮的《誡子書》、姜維的《報母書》,到駱賓王的《與情親書》、歐陽修的《與十二侄》、文天祥的《獄中家書》,古人的至深親情無不令人動容。“詩圣”杜甫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盡述詩人在安史之亂中對遠方親情的無限感念,字里行間,流淌著最寶貴的真情,承載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家書是親人之間的私密通信,是寫給自己信得過的人看的,所以往往寫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親人之間的事情,這樣的記述比很多其他史料的可信度要高得多。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在介紹清代皇帝諸多謎案時,就引用了不少紀曉嵐的家書來做旁證。

家書連接著千家萬戶和五湖四海,傳遞著情感和信息,寄托著希望和期待,記錄著社會進程,見證著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封家書都是一筆文化遺產。

近世名賢:成功源于細語叮嚀

家書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親和力的體現,是守護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紐帶。

《曾國藩家書》既有治軍為政之道,又有人生處世之談,自1879年刊出以來,廣為流傳,是研究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庭瑣事中,蘊含真知良言。曾氏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他復雜的內心世界。讀曾氏家書,除佩服其為人成就,更當以其為榜樣,躬身踐行,成就人生。

《李鴻章家書》有稟父母的、有致弟兄的、有諭侄輩的、有寄同僚的,有談戰事的、有敘人倫的、有囑讀書學習的、有論修身養性的,皆文筆流暢,文采斑斕。李鴻章常常開導弟兄、叮囑侄輩,讀史不可間斷,讀經不可泛鶩,得失常事,不足為慮,尤其不可以考試論成敗。在《諭文兒》中指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俱要好師好友好榜樣。”李鴻章以其親身體驗告誡弟兄侄輩,“做官稱職不易、做好事難,務希以好師好友為榜樣,日日留心,事事長進。”

《傅雷家書》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他教育兒子先做人、后成“家”,超脫小我,獨立思考。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給天下父母子女以強烈的感染與啟迪。

平民百姓:勵志譜寫奮斗歷程

平民百姓的家書,也是那個年代、那個社會的原始記錄。它從平民社會關系的書信往來中,反映了平民層面的社會生活,它是一個社會、一個年代、一個階層歷史的縮影,可謂是“一葉知秋”。

侯永祿的《農民家書》,以“豐勝”為主線,反映了一代農民通過招工、參軍、高考等不同途徑,經過艱苦奮斗、努力拼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書中通過父子之間的信件來往,詳細記載了豐勝的參軍提干、高校學習、工作分配、戀愛結婚、著書立說、立功受獎、自主擇業……使我們較清晰、完整地看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30年來怎樣成長為一個軍校教授的人生軌跡和奮斗歷程。書信中侯永祿對子女學習、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導,更是體現了農民淳樸的人生信條和哲學理念。

《兄弟家書》真實記錄了宏杰、宏力兄弟比翼齊飛、雙雙成功的歷程。在父母的引導和學校的教育下,兄弟倆互幫互助、互勉互勵。宏杰對弟弟說:“我總覺得你我早已連在一起,我成功了,會引你向上;我失敗了,你還有希望。”弟弟宏力的話是:“二哥為我做出了榜樣”,“我為你感到自豪”。他們這樣互相激勵著、鞭策著,攜手同行,從一個起點沖向另一個更高的起點。家書在愛國、勵志、誠信、守紀、刻苦、勤勞、節儉乃至愛情等方面,都有不少能引起讀者共鳴的內容。

《哈佛家書》是中國父親給哈佛女孩的教子課。它詳細記錄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哈佛女孩的成長過程,和其父親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教育細節和心得。作者以平民百姓的眼光對中西教育進行了剖析,認為哈佛教育的精神,對當下中國教育有著很大的啟發,而其女兒的成功則得益于哈佛教育的自由精神。女兒要是留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可能進不了北大清華,但在哈佛卻是高材生。不一定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去念哈佛,作者認為比讀哈佛更重要的,是擁有改變自身命運的哈佛精神。

國外名人:杰出來自高端教養

《摩根家書》是美國財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摩根,給兒子小約翰·皮爾龐特的信,是父子之間交流感情和工作的私人信件。這些信件是摩根家族的至寶,信札“透露了摩根強大、富有的秘籍……”摩根為兒子的成長不遺余力,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讓他從底層干起,并從實踐中體驗到冒險精神的收獲。他告誡兒子,禮貌也決定成敗,激勵比批評有益,還要不斷吸取新經驗。所以說,一個杰出的繼承人絕不是多陪他吃幾頓飯就能培養出來的。

《洛克菲勒家書》是約翰·D·洛克菲勒給他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的匯編,這些信札是洛克菲勒不愿意公開的,以遺囑形式珍藏的貴重物品。信札“透露了太多洛克菲勒家族的商業秘密與經營智慧,是一本培養偉大企業家的無可比擬的教材……”洛克菲勒這些信札的價值正如艾倫·格林斯潘所說:“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敵國的全部財富還要寶貴。”

《梵高家書》收錄了梵高寫給胞弟提奧的部分信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梵高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生前和身后的命運極富戲劇性。在給提奧的信中,相當一部分談的都是如何才能使自己免于挨餓,整日為生計而發愁,畫作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和欣賞,乃至最后因精神絕望而飲彈自殺,年僅三十七歲。透過家書,可以了解到,作為世界第一流的繪畫大師梵高,與人們對他的誤解恰恰相反,他既不古怪,也不瘋狂,而是與任何普通的“真正的人”一樣,充滿真情摯意,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和光明。

家書并不是沉寂的故紙堆,它當中除了飽含濃濃的思念之情、深深的舐犢之愛之外,更是對于“家”的深深依戀。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歷史,我們每個人的歷史都有可能寫進國家的歷史。這也是家書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

抗戰家書中的家國情懷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家書傳統和文化,“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從古至今,家書是人們傳遞親情的紐帶,遙寄思念的信物。抗戰家書因其戰火紛飛的時代背景,除了滿是對家園的思眷,更飽含了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鮮明的時代特征

抗戰家書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狀況,為后人全面認識那個時代提供了新的視角。因此,抗戰家書對于抗戰歷史的研究非常重要。家書是戰爭親歷者頭腦中鮮活資料在紙面上的體現,其內容的真實性決定了其對于歷史真相的還原能力。家書的情感性,再現了戰爭年代人們的精神世界,是對歷史事件現實狀況的有力佐證,是歷史人物和歷史細節的有益補充。我們當前開展的抗戰研究“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影響相比”還遠遠不夠,這要求我們搜集更多的歷史資料,還原重大歷史事件的細節,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啟迪,弘揚抗戰精神,謳歌民族之魂。

一封家書,一段歷史。許多家書的作者都是那個時代重大事件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的視角往往在一般的史書中所看不到。因此對抗戰家書的整理和研究,將為我們回顧抗戰歷史、筑牢抗戰記憶提供新的史料,為研究抗戰歷史提供個人化的、私人化的新視角。

記錄社會變遷的歷史檔案

家書是一筆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進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證,也是記錄社會變遷的歷史檔案。翻看《重讀抗戰家書》,我們能感受到硝煙的彌漫,戰爭的血腥,親情的溫暖和犧牲的決絕,字字句句都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戰爭中的體驗和情感。其次,家書也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作為一種信息溝通手段和情感交流方式,家書中蘊含的禮文化、義文化、忠文化、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直觀的體現。烈士絕筆中表達的是“臨患不忘國”的忠誠,“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大義,是“泰山鴻毛之訓,早已了然于胸”的信守,是舍我其誰、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寥寥數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就是家書文化的巨大魅力。

理想和信念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讀到這些綿長而醇厚的骨肉親情話語時,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血灑疆場的抗日將士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看到這些感天動地的錚錚誓言時,我們必須要思考是什么給了他們面對死亡的膽量和勇氣。從中我們也找到了答案就是“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斗。請你相信這一道理是光明的、偉大的”,這就是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強矢志不渝的遠大抱負和堅定信仰。

今天我們重讀抗戰家書,就是重溫那一封封源于心靈的告白,感受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仁人志士憂國憂民、奮起抗爭、舍生取義、血沃中華的情懷和氣節;深刻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以此為鏡,自我堅定,自我凈化,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

(李宗遠)

古代家書豐碑:王陽明、曾國藩家書

在中國古代家書方面,王陽明、曾國藩可謂是兩座高峰,這兩位經歷相似,思想亦有交集,但具體而言,又有區別,那么他們的家書又有何異同呢,對現代人有什么啟發呢?我們來對照一番看看。

關于科舉:不必過于看重。讀書做人要緊

王陽明和曾國藩之所以能史上留名,頗有影響,除了他們個人的努力,其實還是得感謝一項古老的制度:科舉制度。他們都是通過這個途徑博得個人出身。科舉制度在他們那個時代而言,還算是一項比較進步的制度。王陽明二十歲時第一次參加鄉試,考取舉人。二十二歲時考進士,未中,當時的學術大咖,內閣首輔李東陽對他說:“你這次沒中狀元,不過你寫個狀元賦試試看。”王陽明馬上一揮而就,震驚當場。又過六年,公元1499年,王陽明考中進士,賜二甲進士第七。

再看看曾國藩的功名路。曾國藩小時候是個笨小孩,據說記性奇差,相傳有天夜讀,把一段文章反復讀了若干遍,還是記不住,連躲在暗處的小偷都忍不住了,說:“連我都記住了,怎么你還沒記住呢。”這個傳說并不靠譜,但是也說明曾同學年少時記憶力不太靈光。雖說曾國藩記憶力不突出,但他在功名路上也算是一帆風順,一路考取秀才、舉人,二十七歲考取進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當時比王陽明還小一歲。

王同學和曾同學對科舉的態度又如何呢?王同學很小的時候似乎就有先見之明,當他還是十多歲的小朋友時,就對老師說:“科舉并非第一等要緊事”“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當年第一次會試不中,王爸爸鼓勵他再接再厲,他卻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在王陽明的家書里,也表達了這種思想,他的《寄正憲男手墨》這樣寄望于兒子,“科第之事,吾豈敢必于汝,得汝立志向上,則亦有足喜也。”這時候的王陽明也是一位爸爸了,當時是1527年,王陽明在率師出征的路上,兒子托付給了親戚,他對于兒子的期望倒不在科舉功名上,在信中,王陽明認為,讀書考取舉人進士,并非他對兒子的期望,只要兒子能夠立志向上,他就覺得很高興了。

同樣,曾國藩對于弟弟和兒子的期待,也不在考試中進士上。在1842年,曾國藩尚為京官,在正月十八他寫給弟弟們的信中,認為弟弟們只要能夠“發憤自立”,即使沒有在科考場上得志,但也能成為他曾大哥的幫手,“雖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幫手”。他甚至舉例說老家湘鄉有哪些大賢大儒,并無功名,但照樣怡然自樂,鄉里聞名。既然不以功名為念,那么老曾對于弟弟和子孫的期許是什么呢?在1856年(咸豐六年)寫給兒子曾紀鴻的信里這樣說:“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說得很清楚,就是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二人的家書一對比,他們對于子弟的要求很明確: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考不考功名倒在其次。

關于修養:為人切忌一個“傲”字

“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歷來信奉的做人原則,說到底就是做人不能傲,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家書里都提到這一點,而且都把“傲”作為重點防范對象而來告誡子弟。

王陽明的《書正憲扇》有這么一段:“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當今人品德上的缺陷,主要就是“傲”,很多不良行為和罪惡都是因為傲慢產生的。因為傲慢,就會自以為是,不肯低下身姿。如果作為兒女傲慢,就不能盡孝;如果作為弟妹傲慢,就不能很好地和兄長姐姐相處。王陽明對于“傲”的危害,羅列得很詳細,同時也認識得很深刻。分析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后,王陽明又諄諄教誨:“汝曹為學,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進。”你們想要學習進步,必須要除掉“傲”這個病根。

無獨有偶,曾國藩對于“傲”也是極為警惕的,在道光二十四年寫給弟弟們的信中,他語重心長地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曾國藩見過一些頗有才華卻不得志者,原因何在?就在于傲慢蒙蔽了他們的眼光,阻礙了他們的進步。曾國藩親眼看到這些人的傲慢姿態,自己文章“實亦無過人之處”,但是卻心高氣傲,鄉試的時候罵鄉試題目一竅不通,會試的時候罵會試題目一竅不通,罵了同學罵考官,一路罵下去,“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因為傲慢,不肯謙虛求學,最后把自己的前途也罵完了,“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因此曾國藩在咸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寫給弟弟們的信中,總結了這么一句話:“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是傳自他的祖父星岡公,他曾對曾國藩說:“爾若不傲,便好全了。”

可見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把謙虛戒傲列為品格修養的頭等大事,只要不傲慢,其他良好品格就會隨之而來。不傲是做人的基礎。

關于人生始發點:最重要的是立志

王陽明從小就重立志,他小時候聽說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拉俘虜,就痛下決心立志,一定學好兵法,強國強兵,因此,他的志向就不在科舉上。后來王陽明能率兵平定寧王的內亂,和他早年立志學兵法有很大的關系。因此,他在《示弟立志說》就提到:“夫學,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學習一事,首要在于立志。如果沒有立志,就如同種莊稼,沒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卻徒然進行灌溉,再怎么辛苦,也無非是白白勞作一場。

曾國藩也把立志當成人生的根本和出發點,他認為人如果能立志,哪怕做圣賢豪杰也不是件困難的事情,有志之人何必去借助他人成事呢?在道光二十二年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提到讀書之道,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立志,“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了志,讀書就會求上進,不會自甘于落后,可見這立志,也與競爭心理有一定關系。只要立志,哪怕是在“曠野之地,熱鬧之場”,都能精心讀書。

(劉黎平)

要守住文明價值

魯迅、胡適寫給母親的信

引起我對“家書文化”消逝問題重新思考的是偶然翻到魯迅、胡適的幾封寫給母親的信。他們二位是出了名的孝子,但通過家書來看,盡孝的方式很不一樣。魯迅平時的文章多凌厲、憂憤,運筆常有蒼涼之味;尤其狠狠地批判中國的文化傳統,更時常語出驚人。寫給母親的信則嚴守儒家的孝道,且流露著對該價值觀的認同和忠誠。在這一基本點上,胡適和他如出一轍。不同的是,魯迅聊的話題比較家長里短,如“牙痛近來不知如何?倘常痛,恐怕只好拔去,不過假牙無法可裝,卻很不便,只能專吃很軟的食物了”等等。胡適則與母親聊過當時的歐戰形勢,把兩組勢力細細列出來給母親看,以及他個人的一些困惑等。這里可以感覺到兩種母子關系里不同的倫理內容。胡適和母親有朋友成分在其中,遇事尚可探討;魯迅則只呈現匯報、聆聽的姿態,令人不忘他的長子身份,有提挈家風之味。

比起兩位先生的家書,我們更熟悉的可能是曾國藩家書和傅雷家書。又由于他們所持不同的倫理內容,及所談論不同的時代主題時要滲入為人處世的教訓中去,滋味是很不一樣的。一封家書的文化內涵很多,既有家風使然,又有書寫者、拆閱者的人格背景、受教育水平使然,又有當時當世那紛擾而百態的氛圍、價值觀使然……家書作為一種文化,不僅形制上已比較成熟,其內容之豐盈、情感之多至,書寫亦莊亦諧,或瀟灑或質樸,更為其他文學體裁所不及。

再往前看,劉邦《手敕太子文》、諸葛亮《誡子書》、姜維《報母書》、歐陽修《與十二侄》、文天祥《獄中家書》等,已在文學廟堂的極高處供奉。百代讀來,其諄諄之叮嚀、愀然之節律,滌蕩多少勉強嵌在儒家價值觀死肉上的崇論閎議、捕風捉影。中國人為人、行文是不容易講大實話的,這些家書盡管也顯得節制有余,跳不出既有的價值框架,而能慷慨其情,譬喻其理,仍不由得不令做父母、做兒女的常拿出來讀讀。

傳統的家書逐漸淡出現有的文化格局

現在的中國,“家書文化”呈現出一種消逝的趨勢。文化是有多元性的、是繼續發展演變的,傳統的家書雖逐漸淡出現有的文化格局,但替代物也層出不窮。現在的父母子女團聚比過去容易得太多,但相處時間其實也沒那么充裕。在這一需求動機的刺激下,以及可選擇媒介的不斷增加,家書的文明價值是被承襲下來的。無非過去的信箋變成今天的電子郵件、短信、微信;過去的“專此布復,恭請金安”變成今天更平等、更似友情關系的互祝快樂。在繼續談論這一話題以前,必須交代清楚:所謂文化形式和文明價值,前者是不停在變,但后者是基本穩定的。只要沒有反文明價值的謬論或荒唐舉措出現,文化形式的消失、成長、新生都應被尊重、歡迎。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文化形式的偏好。今天,仍有不少人堅持傳統的家書形式,享受筆墨帶來的獨特快意;而這些有古典情結的人如果遇到實在工作忙、沒工夫寫,也多半會發一條短信、打一通電話代替。但正如全球化帶來的擔憂一樣,文明的內部價值總量是在不斷增加,呈爆炸趨勢的;而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則越來越趨同,越來越缺乏識別性。今天的人越來越少在文化的細節上動腦筋,而更專注于開發新的文化形式,我們的身后——殘次品、半成品就扔了一地。比如過年過節互相轉發的垃圾短信,部分代替了家書的功能。如果是你本人寫的也就罷了,很多傳統家書也并不長篇大論,文采也不那么講究,寫成什么樣我都認了;但各種垃圾短信近于劣等文人的行活兒,實在既沒內容也乏形式。

“多維家書”難以接善

一種成熟的文化形式,比如家書,偏偏是脆弱的。它會給初學者、外行人以距離感,夸大那種學習門檻的感覺,使這些人迅速投奔更不講究、更流行的新鮮形式。今天,創造一種所謂的新鮮形式并沒什么了不起,更容易籠絡對成熟的舊形式喊難的人,尤其年輕人。文化形式和文明價值一定是互相影響的,有些形式直達價值的中心。對形式的鉆研、完善也在提升文明的本來價值;反過來,形式的崩潰、消失,也意味著文明價值本身的流失。

如今,以電子郵件、短信、微信等形成的“多維家書”,很難講已妥善接過了傳統的家書形式,且保證其固有的文明價值不流失。從宏觀看,是接過來了,長期下去一定可以完成新陳代謝;但成功之前的這段路太難走,甚至要付出一代中國人修養上的犧牲。我過去會認為是文明價值先不在了,現在越發覺得,是文化形式先被拋棄掉,才有背后文明價值的關張。

其實,“家書文化”消逝,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守得住文明價值而以新的文化形式妥善相迎,就會變成好事。

(劉宇隆)

延伸閱讀

云中誰寄花箋來

花箋是古代書信最富于特色的載體。箋的本意,是狹而小的竹片。在紙張出現之前,人們以竹簡作為書寫栽體,遇到需要標識的地方,就用這種小竹箋系在簡策上;以后被借指一種精關的小幅紙張,供文人墨客寫信或題詩之用,俗稱信箋、詩箋。由于箋紙多印制精關,又有花箋、彩箋、錦箋之關譽。花箋歷史悠久,風韻獨特,是古今文人雅士書信往來、唱和題詩的風雅之物,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花箋,是一種精致華關的箋紙,根據功用不同又分作詩箋、信箋等。花箋大約得名于南北朝時期。當時,以五色花箋書寫詩賦文章,已廣泛應用于文人筆墨之間了。唐朝時,四川所印“薛濤箋”最為著名。尤其是顏方叔紙鋪的紙箋,有杏紅、露桃紅、天水碧、羽鱗等色,色形俱關;還有江西鉛山紙、臨川白鹿紙等。在宋、元時期,花箋形式多樣,圖案內容更加豐富。元代書畫家趙松雪、鮮于樞自作觀音箋、清江箋,也十分有名。明清時,箋紙業已十分繁榮發達,其品種有皇家灑金箋、五色粉箋、五色大簾紙、蠟箋、金花箋、描金山水圖箋等。

在明代,花箋集書畫、文學、印刷于一體,常印有淡雅可人的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秦磚漢瓦,以及詩詞名句圖案,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明代木刻精印的吳發祥《蘿軒變古箋譜》、胡日從的《十竹齋箋譜》,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箋譜巨制,名揚海內外。隨著木刻水印技術(一種套印技術,用于復制美術品,根據畫稿著色濃淡、陰陽向背的不同,分別刻成許多板塊,依照色調進行套印或疊印)的發展,到了清代,箋紙印刷達到鼎盛時期,除傳統的花箋外,不少文人雅士喜自制書齋館名專用箋。宮廷用箋紙或描金,或木刻水印,或織錦,描龍繪鳳,富麗堂皇。清代《芥子園畫譜》作者李漁自制角花箋,趙之謙制梅花箋,吳昌碩制桃花箋,沙山春制竹林七賢圖案箋,五彩繽紛,古樸典雅,耐人尋味。

民國時期,花箋使用雖然受到新文化運動的沖擊,但亦有不少文人自制宣紙花箋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魯迅與鄭振鐸合編的《北平箋譜》收集北京琉璃廠榮寶齋、松華齋、靜文齋、寶晉齋,上海朵云軒、九華堂等齋館箋紙藏版,精選其中的331幅古今名人畫箋,于1933年木刻精印100部,分送友人,成為近代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該書宣紙線裝,色彩古雅,集雕刻、印刷、圖案三絕一體。該譜收錄了林琴南的山水箋,陳師曾的詩箋,戴伯和的鶴箋,李柏霖的花卉箋,王振聲的動物箋,姚芒父的唐畫壁磚箋,西域古跡箋,齊白石的人物箋,吳待秋的梅花箋,陳半丁的花卉箋,王夢白的羅漢箋,還有清末為慈禧代筆的女畫家繆素筠的花鳥箋等,圖案內容十分豐富,為當時的文壇藝林平添了一段佳話。同時,北京榮寶齋印制的《新記詩箋譜》和仿古詩箋,上海朵云軒印制的仿古名箋,天津文關齋出版張兆祥繪制的《百花詩箋譜》,為當時文人雅士營造了一種懷古氛圍,成為文人案頭的心愛之物。

20世紀60年代后,箋紙式樣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宣紙印彩箋和八行豎格箋,改為機制紙印橫格箋;而后隨著鋼筆的普及,便再難見到毛筆書寫時的墨彩氣韻了。特別是隨著新世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辦公自動化的普及,傳統的毛筆書法和文房四寶幾乎退出了實用舞臺,而僅僅居于藝術范疇。宣紙花箋也成為傳統文化守望者和收藏者把玩的藝術品,僅供賞玩收藏。

(黃玉才)

相關鏈接

信札收藏 方興未艾

信札收藏的時間出現得比較晚,大概在清代中晚期,到民國時期是一個高潮。由于從西方引進了石印、影印等印刷技術,此時出現了最早的個人信札收藏集。雖然當時信札收藏地位仍然不高,且附屬于古籍、書畫之下,但是出現了自覺性信札收藏。晚清民國時期現代郵政出現,人們之間信息交流主要媒介是書信,書信交往十分頻繁。有一部分信札收藏者是出于對文獻資料的一種保護,對友朋之間的交往紀念或是對父兄、祖輩或是鄉賢的崇敬之心而保留整理下來。如民國時期陳藍洲就將同僚、師友等寄予他的書信二百余札整理后出版了《冬喧草堂師友箋存》及謝行惠家藏的時人寄予其父的信札也出版了《謝氏家藏同光諸老尺牘》。民國時期潘博山、潘景鄭、錢鏡塘、丁輔之、彭谷聲等藏家則不局限于與友朋間書信往來的收藏,他們會主動自覺地收集前人或同時期人信札,在當時算是信札收藏巨擘,數量大、名頭廣是其特點。

(王羊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日韩理论|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国产在线欧美|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激情在线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高清视频一区|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99ri国产在线| 9啪在线视频| 欧美色图久久|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成人在线亚洲|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日韩免费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日在线观看|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91亚洲视频下载|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高清免费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伊人中文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1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伊人| 日韩a级片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天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