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杭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癥狀表現與診治成效。 方法 方便選擇2012年4月—2015年3月該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脫髓鞘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臨床癥狀表現以及診治效果。采用隨機數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各21例,甲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療,乙組患者使用甲潑尼松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乙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甲組的71.43%,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期間均有不良反應發生,甲組為28.57%,乙組為23.8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嘔吐、癲癇等,影像學、腦脊液檢查結果異常,使用甲潑尼松等激素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 急性脫髓鞘腦病;臨床癥狀表現;地塞米松;甲潑尼松;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a)-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from April 2012 to March 2015 in 42 patients with 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opathy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 using a random number will be divided into groups A and B each 21 cases, patients treated with dexamethasone Group A, Group B patients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therapy, clinical efficacy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Group B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24%, higher than 71.43% of Group A,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of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adverse reactions have occurred during treatment, 28.57% Group A, Group B 23.8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opathy mainly vomiting, epilepsy, imaging,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abnormal results, the use of methylprednisolone and other hormone therapy has a good effec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Key words] 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symptoms; Dexamethasone; Methylprednisolone; Efficacy
急性脫髓鞘腦病屬于中樞系統炎性疾病,主其發病可能與病毒感染、疫苗接種、藥物因素以及自身抗原等因素相關,病因尚未明顯[1]。主要包含多發性硬化、急性出血性蛋白質腦炎等,治療不及時將可能并發小腦損傷、腦疝等嚴重病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該文對2012年4月—2015年3月該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脫髓鞘腦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癥狀與治療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42例急性脫髓鞘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通過臨床診斷確診,均自愿參與該次研究。采用隨機數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各21例,甲組中有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最小的為16歲,最大的為52歲,平均年齡為(41.5±5.2)歲。乙組有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齡最小的為18歲,最大的為54歲,平均年齡為(42.7±5.9)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實施統計學處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給予營養神經藥物等藥物進行治療,使用生理鹽水以及鉀混合液進行靜脈滴注,合并有腦水腫的患者使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甲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H2012373)治療,給予患者地塞米松20~40 mg口服治療,分3次服用,連續用藥5 d之后將劑量下降到5 mg,結合患者的病情判斷是否繼續用藥。乙組患者使用甲潑尼松治療,將1 000 mg甲潑尼松(H20020224)混入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500 mL中予以靜脈滴注,1次/d,嚴格控制滴注的速率,連續治療5 d之后改為口服甲潑尼松片治療,60 mg/d、1次口服,連續5 d之后將用藥減少至最低劑量,直到停藥。
診斷標準為:①急性或者亞急性起??;②病前大多出現前驅感染;③腦實質損害癥狀與體征表現;④腦電圖結果提示程度不一的彌漫性或者局限性慢波;⑤腦脊液輕度異常或者正常;⑥腦部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提示腦白質彌漫性病灶;⑦激素治療的效果較為明顯;⑧能夠排出其他原因造成的腦部損傷[2]。
1.3 療效評價
顯效:治療結束之后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穩定,熱度恢復,腦電圖與腦脊液檢查結果提示正常,應用影像學手段檢查可見病灶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生命體征得到顯著的改善,腦電圖與腦脊液檢查結果提示有所好轉,患者遺留部分神經功能損傷;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生命體征仍然不見明顯的好轉,腦電圖與腦脊液檢查結果未達到正常標準,病灶未見縮小甚至擴大,患者神經系統明顯損傷[3]。
1.4 統計方法
相關數據均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學分析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與檢查結果
42例患者中發病前1~4周內出現感染的有22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7例,消化道感染患者5例?;颊叩闹饕R床表現為:發熱患者10例,肢體運動障礙患者25例,頭暈和頭痛患者12例,體麻木患者4例,嘔吐患者11例,意識障礙患者7例;面部神經癱瘓患者7例。腦脊液檢查結果提示正常的患者有23例,異常患者19例;主要異常表現為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計數上升以及蛋白定量上升,患者24 hIgG和成名超過10,另外有部分患者表現為寡克隆區帶陽性。腦電圖結果提示棘波、尖波-慢波的患者有13例,廣泛性中度異常的患者24例,廣泛性輕度異常的患者15例,另外有9例患者表現為正常腦電圖。影響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學檢查,脫髓鞘病灶表此案為T1等信號、低信號,T2高信號改變的患者有10例;提示雙側腦室周圍蛋白質受累的患者17例,皮質下蛋白質受累患者11例。
2.2 甲組和乙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甲組21例患者評價為顯效的有9例(42.86%),評價為有效的患者6例(28.57%),無效的患者有6例(28.57%),治療總有效率為71.43%;乙組患者中評價治療顯效的有12例(57.14%),評價為治療有效的患者8例(38.09%),僅有1例患者評價為無效(4.76%),總有效率為95.24%。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甲組和乙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出現不良反應現象,甲組21例中出現6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57%;乙組21例患者中出現5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8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脫髓鞘腦病屬于中樞神經系統炎性疾病,該病與病毒性腦炎有著較大的區別,后者的病因明顯,以灰質損害為主要特征。而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表現變化較多,無明顯規律[4-5]。主要表現為發病前存在前驅感染癥狀,存在腦實質損害,往往還伴隨出現精神異常與意識障礙現象。臨床研究認為,急性脫髓鞘腦病的發生與免疫機制的參與有著較大的聯系,腦脊液中的球蛋白主要為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寡克隆區帶呈現陽性提示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合成免疫球蛋白[6-7]。同時還提示神經系統存在異常,但是該指標在其他神經系統結合、腫瘤等疾病的發生中也可見,特異性較低。臨床診斷中還應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
糖皮質激素超生理劑量使用可以作為強力的免疫抑制劑,具有很好的抗炎、抗病毒的作用[8-9]。急性脫髓鞘疾病的治療中,應用甲潑尼松治療等激素治療的作用機制在于:首先,糖皮質激素能夠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水腫癥狀;其次,激素能夠影響免疫抑制過程,通過抑制免疫反應對神經系統白質的損害,能夠顯著改善血腦屏障以及神經纖維傳導[10-11]。臨床中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急性脫髓鞘腦病傾向于大劑量以及短療程使用,通過沖擊療法能夠迅速改善急性期的癥狀,具有速度快、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的作用。該文采用甲潑尼松對乙組患者進行治療,獲得良好的療效,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中報道的甲潑尼松治療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有效率超過90.00%的結果一致[12],此外,用藥不良反應并未明顯增加,為23.81%;對比甲組的臨床有效率71.43%與不良反應發生率28.57%,臨床療效顯著而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對急性脫髓鞘腦病使用甲潑尼松等激素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與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于振江,蘆朋.急性脫髓鞘腦病的臨床癥狀表現與診治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19-20.
[2] 張智.老年急性脫髓鞘腦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49-850.
[3] 陳秋紅,袁菲菲,杜律律,等.26例急性脫髓鞘腦病患者臨床觀察[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21(1):4-6.
[4] 李硯屏,劉青樂,鄭成剛,等.高壓氧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性腦病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腦組織髓鞘堿性蛋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1):12-15.
[5] 趙新華,高燕軍,趙亮,等.急性炎性脫髓鞘腦病52例臨床與影像學分析[J].河北醫學,2010,16(6):763-764.
[6] 曹小彪,陳同欣,李金聲,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腦組織脫髓鞘病變及高壓氧干預后的變化[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2,19(3):171-175.
[7] 程忱,江瀅,鮑健,等.視神經脊髓炎腦部瘤樣脫髓鞘病變五例臨床及影像學特征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3,46(4):233-237.
[8] 姜威,宋文斌,李月玲,等. 從神經科學角度分析脫髓性疾病-免疫細胞,神經膠質細胞,神經細胞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J]. 中國衛生產業, 2014(15):196-198.
[9] 韋艷萍,楊燦華,蒙喜斯,等.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致急性脫髓鞘腦病3例臨床分析[J].內科,2013,8(4):383,391.
[10] 張鳳媛.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臨床治療探討[J].中外醫療,2015(13):56-57.
[11] 張威.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急性脫髓鞘性腦病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3):311-313.
[12] 王紅星,李國良,江泓,等.影像學檢查示脫髓鞘腦病的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綜合癥一例報道[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0,17(5):304-305.
(收稿日期: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