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芬子
遺產稅落地了嗎?
編輯/芬子

2016年9月至10月間,一條“深圳即將開征遺產稅”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你如果用“遺產稅”和“深圳”這兩個關鍵詞一搜索,馬上跳出這樣一些標題:《顫抖吧中國式父母——遺產稅正式落地!》《遺產稅將于2016年正式開征 有80萬元以上資產者必看!》《遺產稅深圳落地,全國勢在必行》等文章標題便躍然眼前。
這些文章不僅標題危言聳聽,而且文中甚至具體描述了關于所謂“遺產稅”的部分征收細則。比如,“100萬元的遺產,子女要交15萬元的現金,而且不能從遺產里出。必須在三個月之內交齊,否則全部收歸國有”。更有甚者,有的媒體公開提出,為了將財產百分之百地傳給子女,可以用何種辦法避稅,就好像他們是專門為富人著想的“軍師”。
某報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深圳市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網上消息不實。其實早在2015年,一篇名為《遺產稅將于2016年正式開征》的帖子就在一些微信公眾號及網站上廣泛傳播。帖子稱“遺產稅將于2016年正式開征,深圳公布預開征試點政策”。
對此,深圳市地方稅務局曾于2015年7月17日就相關不實傳言予以澄清;2015年9月25日,深圳市地方稅務局再次聯合深圳市財政委員會發表辟謠聲明,并向深圳市網信辦進行通報,對相關信息發布者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
所謂遺產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死者留下的遺產征稅,國外有時稱為“死亡稅”或“死人稅”。征收遺產稅的初衷,是為了通過對遺產和贈與財產進行調節,防止貧富過分懸殊。
不過相關人士表示,征收遺產稅必然是以全國統一開征的方式進行的,不可能由某一地方政府自行開征,否則納稅人完全有可能“用腳投票”。此外,開征遺產稅的前提是開征贈與稅,否則納稅人完全可以通過“生前贈予”的方式規避遺產稅。目前,關于深圳將開始征收遺產稅的傳聞已經“死灰復燃”過很多次,相關部門也都進行了辟謠,希望深圳市民不要盲從盲信,傳播錯誤信息。
事實上,遺產稅是遺產稅和贈予稅合并征收。遺產稅是政府賦予公民繼承遺產的法律權利。被繼承人如果要繼承這筆遺產,必須先按被繼承人死亡時這筆遺產的市場價格向政府交稅,完稅后才有權繼承遺產。

遺產包括房地產、貨幣、有價證券、保險收益、禮物、古董、珠寶首飾、車輛、家具等。有的國家對所有這些遺產征稅,有的國家則只對其中一項或者幾項遺產征稅。遺產稅的納稅人各國規定也不統一,有的規定繼承人是納稅人,有的則規定被繼承人是納稅人。如果被繼承人是納稅人,那就意味著死人是納稅人,所以,有的國家對遺產稅的通俗叫法是“死人稅”。
我國已經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2010年新版草案),該草案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就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死亡(含宣告死亡)時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境外的全部遺產,依照本條例規定征收遺產稅。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及外國公民、無國籍人死亡(含宣告死亡)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遺有財產者,應就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依照本條例規定征收遺產稅。
該草案還就遺產稅的具體征收起點、對應稅率及其計算方法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內容如下:
1.應征收遺產稅的遺產包括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全部財產和死亡前五年內發生的贈與財產;
2.在遺產稅稅款繳清前,其遺產不得分割、交付遺贈,不得辦理轉移登記;
3.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遺產依法歸國家所有,免納遺產稅;
4.被繼承人死亡之前,依法應補繳的各項稅款、罰款、滯納金、未償還的具有確鑿證據的各項債務等允許在應征稅總額中扣除;遺產稅免征額為20萬元。
《新版草案》超額累計稅率表的征收標準和比例依次為:
1)對應納稅遺產凈額不超過80萬元的稅率為0;
2)80萬元-200萬元的征收稅率為20%;
3)200萬元-500萬元的征收稅率為30%;
4)500萬元-1000萬元的征收稅率為40%;
5)超過1000萬元的適用稅率為50%;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500萬元的遺產稅凈額應納稅84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的遺產凈額分別應納209萬元和1034萬元。
在2013年2月3日,國務院批轉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研究在適當時期開征遺產稅。
在我國,開征遺產稅是遲早的事,因為這一舉措對促進社會長治久安有重大作用。有人曾總結了開征遺產稅的十大作用。
1.可以實現社會財富的平穩的二次分配,促進長治久安
回顧我國歷史上,每隔二三百年就發生一次王朝更迭的社會動蕩。這種歷史周期律的本質原因是社會財富由分散到集中后缺乏一個平穩的二次分配方式,只能通過動蕩來實現社會財富的二次分配。為什么西方社會沒有這樣的周期律?因為他們通過遺產稅實現了社會財富平穩的二次分配。

2.遺產稅征收有其合理性
第一代創業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獲得了成功,他們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貢獻,理應取得財產,這是社會對他的承認和褒獎。而作為創業者的后代,支持了創業者,也應該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褒獎,但是,創業者后代所做出的貢獻明顯小于創業者,所以創業者的后代只應該繼承創業者的部分遺產,其它部分應該回饋社會。
3.有助削富濟貧,平抑貧富差別
征收遺產稅后,“富二代”如果沒有上一代那么努力,那么有運氣,他就不可能像上一代那么富有,而征收的遺產稅又能用在扶持窮人方面,自然就起到平抑貧富差別的作用。
4.有助于消除社會不公的世襲化

隨著貧富差別的加劇,社會不公也反映在下一代身上。與窮苦孩子相比,富人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可以上貴族學校,可以請最好的家教,可以自費出國留學,畢業后可以通過父母的關系找到一個收入高又輕松的工作。而窮人的孩子就差多了,這對窮人的孩子而言是極其不公的,而且,這種不公還會延續到第三代、第四代,成為世襲,其后果是埋沒了一批窮人孩子中的人才。因為,無論富人或窮人,他們的孩子出生時的智商是均勻分布的,并不因為其父母的貧或富而存在系統差異。
5.有助于提倡自強自立精神
尤其是鼓勵、提倡“富二代”自強自立。
6.具有擠壓房價虛高的作用
我國的富人歷來有置田、置房等不動產的傳統,現在買不了田,有余錢,就想置房產,我國近年房地產過熱的情況下尤為如此。若遺產稅改革推出,則會對富有人群以房地產形式積累財富的熱情降溫,有利于抑制資產泡沫化,促進房地產價格合理回歸。美國的遺產稅率高達56%,所以美國人除自住外,很少添置多套房產。
7.有助于鼓勵實業投資
因為,富人有閑錢時,投資不動產,死后要繳納遺產稅,所以,更愿意投資實業,投資證券,而投資證券實際上也是間接的投資實業。美國人就是這樣,他們很少投資不動產,但是他們投資實業、證券、基金。
8.有助于削弱地方黑惡勢力的滋生發展,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一個地方的富人,如果持續幾代,就會在當地形成盤根錯節的利益團體。這個地方勢力一旦出現,為了維護該利益團體的利益,就會惡霸一方,魚肉百姓,甚至出現幫派、團伙、黑惡勢力,直接威脅社會的和諧穩定。
9.有助于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
西方在遺產稅法中明確規定,慈善捐款可以沖抵遺產稅,那么做了慈善,既獲得好名聲,而且花的是本來就該交的遺產稅,何樂不為呢!而慈善事業因此卻獲得了發展,而且是法律所帶來的支持和發展。美國的比爾蓋茨、巴菲特就是實例。
10.有助于與國際社會接軌
據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研究成果稱,通過對全球188個國家的遺產稅信息進行收集和檢索,發現有114個國家在開征遺產稅或對遺產課征其他稅收,占比61%。我國臺灣地區也征收遺產稅,臺塑的“塑料大王”過世時,就交了700多億元遺產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