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初晴 編輯/丙乙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東方醫院皮膚科主任徐楠談凍瘡
文/云初晴 編輯/丙乙


徐 楠
東方醫院皮膚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同濟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第二軍醫大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從事皮膚科醫教研十余年,擅長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痤瘡和過敏性皮膚病等的診治,對皮膚激光醫療和皮膚美容有較豐富的經驗。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北院),周一下午(南院)
《科學生活》:對我們而言,凍瘡可以說是再普通不過了。“蘿卜頭般的手指、腳趾”“紅腫的耳朵”非常常見。凍瘡是什么疾病呢?是皮膚的哪一部分受損了?好發于哪些部位呢?
徐楠醫生:凍瘡實際上是一種冬季常見的物理性皮膚病,由于氣候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復紅斑、腫脹性損害,嚴重的還可能出現水皰、潰瘍等,病程一般比較緩慢,天氣轉暖后可以自愈,容易復發。
凍瘡的發生實際上是由于寒冷潮濕的環境造成皮膚小動脈發生收縮,長期作用后動脈血管麻痹而擴張,造成靜脈淤血,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而發病的,因此凍瘡最好發的部位通常位于肢體的末端,比如手指、腳趾、面部、耳廓、足趾、足緣、足跟等處,常呈兩側分布。缺乏運動、多汗潮濕、鞋襪過緊及長期低溫下工作等因素均可導致凍瘡的發生。
《科學生活》:凍瘡好發于哪些人群呢?為什么有些人每年都會得凍瘡呢?
徐楠醫生:凍瘡的發病除了寒冷潮濕的環境因素外,還與患者自身皮膚濕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等因素有關。因此,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等缺乏運動者、手足多汗者、寒冷季節穿鞋襪過緊者以及長期戶外工作者等是凍瘡好發人群。
《科學生活》:凍瘡的癥狀有哪些呢?有些老人冬天手容易裂口,這也是凍瘡嗎?
徐楠醫生:患者肢體末端皮膚發涼、發紺、多汗,典型的改變為局限性的紫紅色隆起樣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邊緣鮮紅色,表面緊張,嚴重的還可以出現水皰、破潰、糜爛、潰瘍,愈后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及萎縮性瘢痕,患者自覺瘙癢,受熱后癥狀加重。
老年人的皮膚冬季出現裂口是由于寒冷的氣候導致皮膚缺水干燥造成的,裂隙深達真皮層可以出血伴有疼痛,雖然通常也發生在肢體末端,但不屬于凍瘡的范疇。
《科學生活》:凍瘡在醫學上屬于難題嗎?該如何科學治療呢?網上有些患者說凍瘡可以“手術”治療,是這樣嗎?
徐楠醫生:凍瘡的發病主要是由于環境因素和一些自身原因造成的,因此治療凍瘡首先要對因治療,外用的藥膏通常以增加血液循環和預防感染為主,因此,有這類功效的外用藥都可以嘗試使用。但是,要明確的是,只有有效地去除發病原因才能達到治療的根本目的。此外,如果皮損比較嚴重,或者無法根本去除病因,也可以配合口服藥物,或者一些物理治療等方法,手術是不能治療凍瘡的。
《科學生活》:得過凍瘡的人都說凍瘡一冬天會發作好幾輪,愈合又復發,治療以后的凍瘡還會再發作嗎?
徐楠醫生:凍瘡的發病和加重跟寒冷潮濕的環境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環境改變,就有可能發作或復發。因此任何藥物只是起到治療的作用,不能預防凍瘡的復發。
《科學生活》:凍瘡患者最難熬的莫過于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凍瘡會癢,如何止癢呢?
徐楠醫生:凍瘡的皮損會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癢,尤其是夜晚,副交感神經興奮,瘙癢的感覺也就顯得更嚴重了。建議睡前可以用溫水清洗,或中藥浸泡,沒有出現破潰的可以外用復方肝素軟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維生素E軟膏等保護,如果出現破潰則外用硼酸軟膏、魚石脂軟膏或其他抗生素外用藥。
《科學生活》:凍瘡患者如果常年患病,那患處就不會太美觀了,尤其是手常患凍瘡的患者,更是自卑。這種情況,患者是否可以在凍瘡康復以后進行美容呢?如何美容?
徐楠醫生:凍瘡愈合后局部皮膚可以遺留色素沉著、色素減退,甚至萎縮性瘢痕,針對這樣的繼發性改變,可以用相應的脫色劑、復色劑或激光等方法改善外觀,盡量恢復皮膚的正常功能和狀態。
《科學生活》:凍瘡患者該如何護理呢,肌膚潰爛該怎么辦呢?一年四季應該在飲食、生活上注意哪些內容呢?
徐楠醫生:凍瘡局部皮損一定要加強防護,避免進一步加重或遺留一些永久性的損害。對于好發凍瘡的患者,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遇到寒冷潮濕的天氣要及時添加衣物,不穿過緊的鞋襪,防凍保暖;一旦手受凍,不宜立即用熱水浸泡或取火烤烘,避免血管瞬間擴張造成淤血;伴有相關系統性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對反復發作凍瘡者,可以在入冬前接受亞紅斑量的紫外線或紅外線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