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翠+鄭建珊


[摘要] 目的 探討家庭支持對癌癥患者化療療程信心度的影響。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癌癥化療患者不同家庭支持情況與患者度過化療療程之間的關系進行調查。結果 高家庭支持組癌癥化療患者度過化療療程的自信度數據為(33.75±3.59)分,高于低家庭支持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家庭支持狀況直接影響癌癥化療患者度過化療療程信心度。
[關鍵詞] 家庭支持;癌癥化療;信心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1(b)-01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amily support on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cancer patients in the chemotherapy cours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support of different families and the state during the chemotherapy course of 50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from April 2015 to May 2016 was surveyed. Results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high family support in the chemotherapy course was(33.75±3.59)score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low family suppor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family support condition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confidence level of cancer patients in the chemotherapy course.
[Key words] Family support; Cancer chemotherapy; Confidence level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癌癥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遞增,尤其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后,其發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在迅速增加。目前大部分抗腫瘤藥物不僅能夠消除腫瘤細胞,還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1],患者既要承受疾病痛苦,又要忍受藥物的不良反應[2]。家庭支持是社會中最基本的支持形式。家庭成員作為護理提供者已成為趨勢,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角色適應及生活照顧,滿足其親情需求,使患者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3],同時也能維持其最佳心理和健康狀況,有利于改善疾病狀況和預后[4],該文旨在探討不同的家庭支持模式對該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癌癥化療患者信心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進行化療的癌癥化療患者, 50例患者中,性別:男28例、女22例;年齡:30歲以下3例,30~39歲3例,40~49歲21例,50~59歲13例,60歲及以上10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6例,初中14例,高中11例,大學及以上9例;婚姻狀況:已婚45例,未婚3例,喪偶或離異2例;家庭月收入:>3 000元30例,1 000~3 000元11例,<1 000元9例;與父母居住3例,與配偶居住27例,與子女共同居住20例,獨居0例;癌癥化療時間:1年以內28例,1~3年17例,3~5年2例,5年及以上3例;醫療費用來源:全部公費0例,部分公費30例,自費20例。
1.2 研究方法
通過問卷形式進行調查:向患者講述問卷內容,或給予患者針對性解釋;家屬回避,由患者本人自行填寫;當場收回問卷。發放50份,收回50份(100.00%)。
1.3 調查工具
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即患者年齡、性別、婚姻、家庭結構、收入、文化程度、醫療費用來源及診斷年限;家庭支持自評量表, 答案為“是”計1分, “不是”計0分,15個條目,總分15分。得分越高,家庭支持越好,將得分≥10分者視為高家庭支持,得分<10分者視為低家庭支持;C部分為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家庭支持自評量表與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均已被證實其可靠、有效性。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數據,用頻數對一般資料進行描述;用頻數、構成比、均數、標準差(x±s)對家庭支持自評量表與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進行描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家庭支持情況
所有患者家庭自評量表評分為4~15分,平均(12.35±3.11)分,其中≥10分36例,占72.0% ;得分<10分占14例,占28.0% 。家庭支持得分≥10分分為高家庭支持組,<10分分為低家庭支持組,見表1。
2.2 家庭支持與患者自信心的關系
高家庭支持組的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評分(33.75±3.59)分;低家庭支持組數據為(12.35±1.23)分,高家庭支持組患者數據明顯更具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3 討論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國癌癥已成為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病因和農村居民死亡的第二大病因[5],化療是其主要治療手段之一[6],但同時產生了許多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應[7],如焦慮、抑郁、自卑、焦躁、依賴等心理。感到恥辱.缺乏自信及自尊。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單位不僅要重視患者身體健康,還應重視患者心理。
3.1 家庭支持情況分析
黃世俊等人[8]曾研究家庭支持對肺癌化療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應用家庭支持量表對其評價,以10分為分組界限,結果發現高家庭支持得分組(>10分)的患者生活質量及抑郁、焦慮評分數據均優于低家庭得分組,分別為(172.22±26.67)分、(32.05±1.23)分、(33.93±0.97)分,這與該研究過程相似。該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家庭支持自評量表得分為4~15分,平均(12.35±3.11)分,其中得分≥10分36例,占72.0% ;得分<10分占14例,占28.0% 。高家庭支持組的患者主要集中在:①有配偶、子女或父母照顧的家庭。中國對血緣關系特別重視,家庭支持在患者心里占有重要地位,家庭成員與患者及時、有效地溝通,了解其心理變化,適時給予安慰,讓患者隨時感受到家庭的關愛與溫暖;②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家庭。其家庭成員能夠更易掌握疾病相關知識,能夠更好的照顧患者,同時也能與患者進行更好地溝通,讓其遵從醫囑,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③收入較高的家庭。有能力滿足患者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減輕患者對高費用的擔心,降低患者焦慮心情。從患者家庭支持各條目得分情況來看,“家庭成員善于幫助我解決問題”“我在感情上依賴家庭的支持”“家庭給予我所需要的精神上的支持得分較高,平均>0.85分,表示在家庭支持中應重點注意。
3.2 家庭支持與患者自信心的關系
社會心理是影響癌癥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而家庭支持便是社會心理因素的主要內容。我國極度重視親情,患者把家屬當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對于患者來說,家庭氛圍影響力較大,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期限、心理狀況以及對戰勝癌癥化療的不良反應均與其家庭支持息息相關[8]。家庭支持是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的重要來源,對于提高患者生存時間和質量、維持積極心理狀態、增強自信心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結果顯示,高家庭支持組的羅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評分為(33.75±3.59)分,明顯高于低家庭支持組數據的一半以上,說明良好的家庭支持對于增強癌癥化療患者的自信心意義重大,能夠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家庭支持對癌癥化療患者的自信心有直接影響,故做好癌癥化療患者的家庭支持狀況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楊明軍.家庭支持對晚期癌癥患者癌性疼痛的影響研究[J].大家健康,2014,8(5):139.
[2] 陳曉云,張雪琨,付佳麗,等.住院胃腸癌患者照顧者的積極感受與不安全型依戀、家庭支持缺乏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2):102-104.
[3] 史國峰,劉永宏,王維峰,等.25例癌癥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及其影響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5,31(3):345-347.
[4] 郭利潔,焦雪靜,鄭楠,等.癌癥患者就醫延遲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5,30(3):104-107.
[5] 張艷霞,彭莉莉.癌癥患者化療全程實施希望支持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14,4(9):274-275.
[6] 賈麗霞,李萌,陳心月,等.癌癥化療病人自我感受負擔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4):1109-1111.
[7] 昝金云.子宮頸癌癥患者出院后的延續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6):194-195.
[8] 黃世俊, 凌艷. 家庭支持對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的影響[J]. 安徽醫藥, 2012, 16(4):54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