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靜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不同生育時期乙烯利處理對花生生物量的影響
王昭靜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為了確定花生生產過程中乙烯利的最佳噴施時期及用量,以湘花2008為材料,通過大田試驗研究了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別噴施不同濃度的乙烯利對花生生物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盛花期噴施乙烯利會導致植株提前衰老,不利于生物量的形成;幼果期噴施200~500 mg/L乙烯利,可提高整個生育期花生的葉干重和單株莢果產量,有利于花生生物量的形成。
花生;乙烯利;生物量;盛花期;幼果期
花生又名長生果,屬豆科(Fabaceae)落花生屬(Arachis),為一年生多次開花結實生長的油料作物。其營養生長冗余,庫容量過大,光合產物難從營養器官向生殖器官轉運,導致莢果養分受到徒長莖葉、晚育花針的強烈、持續競爭,造成無限習性,花多不齊、針多不實、果多不飽,花、針、果“三世同堂”的局面。花生結果率僅15%左右,多數花發育到果針或幼果就停止生長,造成光合產物的極大浪費[1]。
作為五大植物激素之一的乙烯[2],在調控植物花期、促進果實成熟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用于抑制作物的頂端優勢、促進分孽[3],也可促進種子萌發生根、出苗,與生長素的效應類似[4-5]。在適宜濃度下,還能夠抑制作物地上部的營養生長,改善植株光合性能,使植株變得矮壯[6-8]。目前,在花生生育期施用乙烯利的報道較少見。因此,通過大田試驗分別在盛花期和幼果期噴施不同濃度的乙烯利,研究乙烯利對花生植株生物量的影響,為花生的優化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地點及材料
試驗于2012年4~8月在湖南農業大學教學試驗農場進行,供試土壤為第四紀紅壤發育而成的壤土,地力均勻,肥力中等,前作冬菜。試驗材料為湖南農業大學旱地作物研究所選育的花生品種湘花2008。供試藥品:乙烯利水劑(上海鼎淼化學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成分40%。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設計0、200、500、800、1 100和1 400 mg/L 6個濃度梯度的乙烯利溶液分別在盛花期(6月5日)、幼果期(7月2日)進行葉面噴施。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36個小區;小區長4.7 m,寬1.7 m,花生按行距33 cm、株距17 cm的標準種植。
1.2.2 試驗管理 花生于2012年4月12日播種,一次性基施26%氮磷鉀復合肥30 kg/667m2,除了試驗設計噴施乙烯利和施基肥以外,田間及時除雜草、防治害蟲。
1.2.3 測定項目與方法 分別于6月18日(幼果期)、7月8日(結莢期)、8月10日(成熟期)取樣,每小區每次隨機選取6株植株取樣。將連帶泥土的整株花生先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再到實驗室用蒸餾水淋洗,待水分濾干后,將植株各部分分離,經過2 d高溫殺青及烘干,放置于干燥器內冷卻,稱干重。
1.2.4 數據分析 數據用Excel 2007和SPSS19.0軟件進行整理分析。
2.1 不同時期噴施乙烯利對花生莖干重的影響
2.1.1 盛花期 主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花生植株個體生育狀況。由圖1可知,盛花期6種不同濃度激素處理后,幼果期和結莢期的莖干重均不同程度高于對照;成熟期低于對照,濃度越高,降低幅度越大。成熟期莖干重與乙烯利濃度呈極顯著負相關(r=-0.960)。

圖1 盛花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后單株花生莖干重的比較
2.1.2 幼果期 由圖2可知,6種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后,與對照相比,幼果期莖干重呈先增重后減輕的趨勢;而結莢期和成熟期的莖干重均明顯重于對照。莖干重與乙烯利濃度在幼果期和結莢期分別呈負相關(r=-0.655,r=-0.170),在成熟期呈正相關(r=0.547),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圖2 幼果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后單株花生莖干重的比較
2.2 不同時期噴施乙烯利對花生葉干重的影響
2.2.1 盛花期 葉是花生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重要器官,具有吸收養分的功能。由圖3可知,盛花期噴施乙烯利,幼果期和成熟期的葉干重均輕于對照,結莢期與對照相比呈先增重后減輕的趨勢,以200 mg/L濃度乙烯利處理后的葉片干重最重。葉干重與乙烯利濃度在幼果期、結莢期、成熟期分別呈極顯著負相關(r=-0.983)、負相關(r=-0.543)、負相關(r= -0.518)。

圖3 盛花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單株花生葉干重的比較
2.2.2 幼果期 由圖4可知,幼果期6種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后,花生葉片干重在3個取樣期均呈先增重后減輕的趨勢。具體來看,低濃度乙烯利(200、500 mg/L)處理后的葉片干重均增加顯著,前者促進作用更明顯;中、高濃度乙烯利(800~1 400 mg/L)處理降低葉片干重。葉片干重與乙烯利濃度在幼果期、結莢期、成熟期均呈負相關關系(r=-0.787、r=-0.478、r=-0.729),且相關性均未達顯著水平。

圖4 幼果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單株花生葉干重的比較
2.3 不同時期噴施乙烯利對花生莢果干重的影響
2.3.1 盛花期 由圖5可知,盛花期噴施乙烯利后,花生整個生育期的莢果干重均隨濃度升高而減輕,成熟期減輕幅度最大。莢果干重與乙烯利濃度在幼果期、結莢期、成熟期分別呈顯著(r=-0.905)、極顯著(r= -0.967)、極顯著(r=-0.971)負相關。

圖5 盛花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單株花生莢果干重的比較
2.3.2 幼果期 由圖6分析可知,在幼果期噴施低濃度乙烯利(200、500 mg/L)后,花生整個生育期的莢果干重高于對照;高濃度處理后莢果干重呈減輕趨勢,濃度越高,減輕幅度越明顯。莢果干重在幼果期和成熟期均與乙烯利濃度呈負相關關系(r =-0.753,r =-0.726),但未達到顯著相關水平;在結莢期呈顯著負相關(r =-0.916)。

圖6 幼果期不同濃度乙烯利處理單株花生莢果干重的比較
花生生物量是經濟產量形成的基礎。試驗研究發現,盛花期噴施不同濃度的乙烯利均具有抑制花生果針和莢果干重增加的作用,且濃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顯;均減輕了成熟期花生葉片的干重,提高了幼果期花生的莖干重,卻降低了成熟期的莖干重,且濃度越高,降幅越大, 其原因可能是噴施乙烯利過早,導致植株提前衰老[9]。幼果期噴施200、500 mg/L乙烯利可提高整個生育期花生的葉干重和單株莢果產量,以200 mg/L處理的增幅最大,而其他濃度處理則抑制花生果針和莢果干重的增加;除1 100、1 400 mg/L乙烯利處理降低成熟期前花生莖干重外,其他處理均可提高整個生育期間植株的莖干重,但對提高花生產量效果不理想,原因可能是高濃度的乙烯利會使花生莢果膨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綜合考慮產量因素,建議乙烯利的最佳施用濃度為200~500 mg/L,最佳噴施時期為幼果期。
[1] 王麗麗,李向東,周錄英,等. 改變源庫比對花生葉片和根系衰老的影響[J]. 花生學報,2005,34(3):1-5.
[2] 余叔文,湯章城.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第二版)[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493.
[3] 唐 軍. 乙烯利對花生光合特性及衰老的影響[D]. 南寧:廣西大學,2004.
[4] Lieberman M. Biosynthesis and action of ethylene[J]. Ann Rev Plant Physiol,1979,30:533-591.
[5] Southwick K L,Lamb N,Storey R,et al. Effect of ethephon and it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n germination of rice and watergrass[J]. Grop Science,1986,26:761-767.
[6] Huang B R,Jahnson J W, Box J E,et al. Root characteristic and hormone Activity of wheat in response to hypoxio and ethylene[J]. Crop Scienee,1997,37:812-818.
[7] 張 曉,荊家海,卜蕓華,等. 2,4-D和乙烯利對玉米幼苗抗旱性效應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學報,1998,18(l):97-102.
[8] Kasele L N,Shanahan J F,Nielsen D C. Impact of growth regulators on corn leaf Morphology and gas exchange traits[J]. Crop Science,1995,35(l):190-194.
[9] 武維華,袁 明,張 軍,等. 植物生理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0] 葛建軍,朱 林,韓文節,等. 乙烯利對花生氮代謝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 花生學報,2008,(2):22-27.
(責任編輯:成 平)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Ethrel on the Biomass of Peanut
WANG Zhao-jing
(Orient Scient & Technology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st spraying time of ethrel and its effect on the biomass, selected the peanut Xianghua 2008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studied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peanut biomass after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ethrel in full flowering stage and the young pod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thephon treatment at anthesis stage lead to the peanut early senescence, and influence biomass formation of peanuts. Conversely, it improved the peanut pod yield after spraying 200 mg/L ethrel at the young pod stage.
peanuts; ethephon; biomass; full flowering stage; young fruit stage
S565.2
:A
:1006-060X(2017)02-0025-03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2.007
2016-11-28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4QNZ02)
王昭靜(1980-),女,湖南石門縣人,講師,主要從事作物生理生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