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領,陳大宇
(1.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4;2.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技術經濟研究院,北京 100031)
水電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可再生能源的主力。根據最新國家發布的水能資源調查評價成果,我國水電技術可開發量約為6.6億kW,年發電量約3萬億kW·h。截至2016年底,我國常規水電裝機容量超過3億kW,發電量1.18萬億kW·h,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76%。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2020年水電裝機3.4億kW,發電量將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66%。2030年,為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的能源發展戰略目標,水電發電量約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46%。因此,繼續做好水電開發,促進水電行業健康科學發展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任務。
我國水電開發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電在勘測、設計、規劃、建設、運行、裝備等方面均形成了良好的管理體系和管理經驗。隨著三峽、溪洛渡、向家壩、小灣、錦屏、拉西瓦等一系列特大型工程的建設,我國水電技術水平已達世界領先水平,標志著我國從水電大國成為了水電強國。我國水電主要建設成就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水電主要建設成就
“十二五”中后期以來我國水電行業從大規模集中開發進入到適度有序開發階段。目前,我國水電開發程度已達約46%(按裝機容量計算)。水電開發面臨新形勢、新情況,交通、環保、移民、地方政府等有關各方對水電開發的利益訴求不斷攀升,水電開發逐步由經濟技術指標較好的地區轉向經濟技術指標較差的地區,水電開發成本越來越高;同時,電力供應持續寬松,電力市場化改革全面推進,發電企業面臨殘酷的價格戰。水電棄水壓力大,電量消納問題突出。因而,水電行業發展需針對當前面臨的形勢和困難,認真研究下一步對策措施。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宏觀戰略堅持繼續積極發展水電的方針。在政府工作報告和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都提出積極穩妥地發展水電。但在具體操作層面,這一方針并未落實:一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將水電排除在外,風、光電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實行全額保障性收購,而價格和電能質量均具有一定優勢的水電大量棄水,消納難題難解決;二是跨省跨區消納的水電電量和火電一樣在受端省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約束范圍內,不利于鼓勵受端省積極消納外來水電;三是在四川云南等水電大省由于水火矛盾突出,實行水火置換政策,實質上是以水電補貼火電,和能源轉型方向不符;四是在國家出臺的《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中,水電被列入二類優先調度順序,與核電、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同一序列。而2007年出臺的《節能發電調度試行辦法》中水電發電排序在火電、核電之前,與風、光、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并列,水電的發電排序不升反降。
水電面臨的建設環境更加復雜,工程成本和社會成本大幅增加。河流水電開發逐漸由中下游走向上游,基礎設施條件差,對外交通困難,且山高谷深,地震、地質災害頻發,工程建設投入加大。上游水電所在區域人煙稀少,遠離負荷中心,基本需要2 000 km以上遠距離輸電線路送出,送出工程投資很大。未開發的水電多處于藏區或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對移民和環境保護要求都進一步提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地方政府對電站的訴求較多,水電承擔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越來越重。此外,交通環保等部門簡單作為或摻雜過多部門利益,“一刀切”搞魚道,不通航河流建設通航設施等,也是造成水電開發成本不堪重負的重要原因。
目前大渡河、瀾滄江上游的水電站成本電價已經達到0.45元/(kW·h),加上0.15元/(kW·h)左右的輸電成本,在華東或廣東落地電價達到0.6元/(kW·h),遠高于當地的火電上網電價。未來西藏地區水電開發成本將會更高。我國主要河流水電造價如表2所示。

表2 我國主要河流水電造價 元/kW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電力行業將建立健全“有法可依、政企分開、主體規范、交易公平、價格合理、監管有效”的市場體制。電力市場化改革對于電力行業發、輸、配、售等環節都將產生巨大影響。按照我國電改進程,2020年將全部放開發用電計劃,實行中長期交易加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將進一步完善,并建立容量市場。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電力供應比較寬松,發電企業面臨著嚴酷的競爭和價格戰。我國水電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本地消納空間有限,主要靠外送中東部消納;而長距離外送,輸配電價在電價中的占比高,降低了水電落地競爭優勢。企業為保生存,大打價格戰,低價競爭,惡性競爭頻現,甚至一些企業結成卡特爾聯盟,抵御外來電或壓制其他企業,采取各種手段謀生存。
水電是個傳統行業,雖發展多年,至今仍存在開發爭議,或者說對水電的非議一直不斷。對水電開發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對水生生態的影響,對局部氣候的影響等。受社會發展階段影響,國民環保意識日益蘇醒,但對環保的概念仍不真正清楚,往往人云亦云,盲聽盲信。比如這兩年,又對三峽電站建設問題聚焦討論,把三峽工程說成了“決策輕率、遺禍無窮”的“千古之罪”。說明社會輿論對水電發展較為不利,公眾對水電存在“認知誤區”,甚至環保管理部門也受輿論左右,對水電工程“另眼相待”。
水能資源作為最具開發價值、最具規模效益、技術最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是中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點之一。
將水電納入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和風、光電實行同樣的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促進水電消納;跨省跨區消納的水電電量不計入受端省能源消費總量,提高受端省消納外來水電的積極性;取消水火置換政策,建立容量市場,使承擔容量備用任務的火電能夠生存下去,停止對火電“一刀切”補貼的政策;提高水電優先調度順序,列為一類優先調度序列;將新投產水電站或位于藏區的新投產電站納入綠色電力證書交易范圍。
我國水電開發程度近半,流域水電運行監測和管理薄弱的問題日益顯現,水電管理需從重建設轉為建設和運行并重。加強運行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相關體制機制,如實行流域梯級聯合調度,優化水庫群調度,最大化發揮水資源和水能資源的效益。先在上下游關系較為簡單的流域開展試點,然后重點在金沙江、瀾滄江、大渡河等流域推行。對于不同流域間聯合調度,因涉及關系太多,利益尤其復雜,且不同流域間水資源利用的關系并不緊密;因此,不建議投入過多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其次,應進一步完善流域開發的全過程管理機制,從規劃、前期、建設、運行等開發全過程到勘測設計、施工、移民、環保、地震地質、交通、水利等全方位的管理,覆蓋流域開發的全生命周期。最后,還需健全流域開發利益協調機制,協調國家、各省及地方、有關中央部門、不同企業以及移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以充分發揮水電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水電可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在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做好成本控制。投資決策是控制成本的第一步,對于經濟技術指標極差的電站,應放棄開發,水能資源不需要“吃干榨凈”,除非國家有明確的支持政策,可保證項目經濟性。一旦決策建設的項目,在設計階段,要加強對設計的管理,優化工程方案,降低工程造價。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不建設不必要的交通、環保設施,以及減免不合理的輸配投資。在建設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建設管理水平,嚴格管理建設資金。做好招投標和監理工作,加強概預算管理。此外,可爭取延長外送輸電線路折舊年限,降低輸電成本。
積極研判經濟形勢,預測全國及分省電力供求市場情況;了解市場建設進展及做好政策跟蹤,及時評估分析水電競爭力;學習掌握交易規則,參與規則制定,積極參與試點,從市場中發現價值,制定有效的競價策略;提前布局爭奪電力用戶,盡量多簽訂中長期合同;培養售電業務人才,注重開展增值服務;積極參與配電項目,實現配售一體,增強競爭力。
實施綠色水電認證,目的是使公眾對水電有個客觀認識。參照瑞士的綠色水電認證和美國實施的低影響水電認證,對水電站的運行管理和設施設計是否保障了受影響河流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基本特征進行論證。通過認證的水電站獲得電價獎勵,獎勵資金只用于河流生態修復。瑞士是采用標準矩陣,包括河流水流調節、調峰、水庫管理、河流泥沙管理、電站建筑物等,以及水文特征、河流系統的連通性、河流形態和地貌、景觀特征和生物生境、生物群落等。結合監測情況,5年重新認證一次。美國是采用8個方面標準:河道水流、水質、魚類通道和保護、流域保護、瀕危物種保護、文化資源保護、娛樂、建議拆除的設施等。我國可結合我國國情,具體制定符合我國河流特點的綠色水電認證標準;從而科學、公正地評價水電的開發合理性及其利用價值。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三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S].
[2]國家能源局 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發布稿)[S].
[3]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編著.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7)[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7.
[4]李菊根主編.水力發電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5]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可再生能源定額站.水電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規定(2013年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6]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可再生能源定額站.水電工程費用構成及概(估)算費用標準(2013年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