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平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面對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機動車保有量、駕駛人數量、道路和交通流量持續增長,道路交通在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與此同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保安全、保暢通、防事故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將面臨更加嚴峻挑戰。筆者現緊密結合江西省興國縣實際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村交通運輸亂象頻出、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農村交通缺乏監管)。就如何做好“十三五”時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幾點看法:
加強隊伍的教育培訓,提高民警執法水平
牢固樹立“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的觀念,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群眾意識和法治意識,為新階段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隊伍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并要深化交通民警崗位教育培訓體系改革,培養民警具有良好的政治、道德品質,掌握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規和綜合執法技能,提高民警的綜合素質。同時,加大依法治警的力度,以警務公開為重點,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交通違法“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建立健全內外部監督制約機制,定期組織執法檢查,認真開展執法考評,拓展和規范警務公開活動,要認真抓好交通事故公開處理制度、聽證制度、執法告知制度和警務規范制度的落實。此外,要加大明查暗訪、現場督查及信訪工作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執法不公等問題,強化民警的服務意識,建立和拓展新型的警務公共關系,樹立交通民警良好形象。
建立政府主導管理機制,形成良好工作局面
要充分發揮基層黨委政府對轄區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導作用,只有爭取到了基層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把交通管理工作納入鄉鎮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建立嚴格的督導考核機制,才能全方位地調動基層的社會力量來參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彌補交警部門在警力、財力、物力上的短板。如農村交警中隊在今后工作中不能只靠交警單兵作戰,而是要爭取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動村居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積極性,鼓勵群眾參與到交通實踐中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又如社區、學校、企業等交通管理工作,也要順勢而為,在當地黨委政府重視的前提下,積極協調當地公益人士、社會志愿者參與到交通管理工作中來,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局面。
強化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創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一是積極推進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機制的建立。二是充分發揮公安交警部門的職能作用,主動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積極推進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對轄區道路交通安全狀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科學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特點、規律,研究制訂預防交通事故措施并狠抓落實的同時,要充分依靠政府,凝聚和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對交通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治。三是要切實整合現有警力資源,最大限度地把警力、物力投放路面,投放人多車多的國省干道等重點區域,切實提高路面見警率和上路民警的管事率,依法嚴查嚴處各種危及交通安全的違規違法,突出警示震懾作用,維護正常的行車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四是大力推進農村“兩站兩員”建設。即在鄉鎮人民政府設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站”,站長由鄉鎮領導兼任,配備2至5名“交通安全員”,由鄉鎮相關部門在職人員兼任;行政村組建“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負責人由村干部兼任,聘用2至3名“交通安全協管員”。目前,興國已經在全縣24個鄉鎮建立了交管站,292個行政村建立了勸導站。這樣既可彌補公安交警部門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農村駕駛人脫管、漏管的問題,又能起到預防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最佳效果。
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應對“互聯網+交管服務”新要求
一要加大資金投入,在國省干道、城區重點街路,完善一批電子警察、測速裝備、交通安全監控系統、警示提示宣傳系統等科技強警工程,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科技含量。二要加大對邊遠農村地區道路基礎防護設施和科技預防交通事故方面的投入,使邊遠地區交通科技管理工作與城區交管科技化、常態化協調發展。三要與時俱進,充分適應“互聯網社會”形勢下的交管服務新需求,強化隊伍兩個素質建設,特別是一線窗口民警的相關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四要加大與互聯網、移動通信服務商家的合作力度,做足大交管基礎數據,應用和服務于實戰要求。五要建立專業的建設、運作機構,構建多位一體的“互聯網+交管服務”新的運作模式,加強宣傳思想發動,真正讓廣大交通參與者享受“互聯網+交管服務”模式下的優質、便捷和高效。
創新宣傳方式手段,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積極建立完善縣(市)、鄉鎮、村三級交通安全宣傳網絡,在鄉鎮、行政村、單位、學校探索建立專兼職交通安全宣傳員制度,在行政村、學校、企業和公共場所增設宣傳櫥窗或板報,在重點集鎮和學校設立宣傳教育活動室,還可以借助鄉鎮政府、派出所的宣傳教育平臺,適時將典型事故案例、交通事故處理方式等通過廣播、橫幅、刷宣傳標語以及板報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擴展交通安全宣傳陣地。
要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互補優勢,增加媒體隨警作戰、現場直播、深度報道的頻次,定期曝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和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聘請有影響力的社會人士擔任文明交通形象大使,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交通安全宣傳,擴大宣傳的影響力。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加強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建設。在交通規劃、道路設計、建設和改造上充分考慮農村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逐步提高道路建設等級標準,并按照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質量與安全管理,確保農村公路建設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農村道路安全隱患動態排查機制,公安、交通運輸部門進一步加強協調,定期對農村道路事故多發路段進行排查整改,逐步在農村道路急彎、高路基、沿河路段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加快農村公路橋梁改造建設步伐,逐步消滅寬路窄橋、橋梁核載不達標的現象。
三是加強農村道路的整改養護,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鄉鎮三級公路管養機構,形成以縣為主的農村公路管養體系,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責任,把農村公路管理好、養護好,實現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