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法
冠心病的發生有很多因素,其中性別及年齡與之密切相關。據統計,同年齡男女的冠狀動脈硬化程度,男重于女。患冠心病者之比按每千人計,30~39歲,男為21人,女為零;40~49歲,男為48人,女為7人;50~59歲,男為94人,女為20人;65歲以上,男性發病率為20%,女性為12%。尤其在絕經年齡以前,女性較男性冠心病的發生率低得多。世界各國統計,女性普遍比男性平均壽命長5~7歲。其奧妙何在?原來,女性冠心病發生率低、壽命延長都與卵巢、子宮的功能有關。
據婦科臨床觀察,在40歲以前,自然絕經或切除雙側卵巢人工絕經者,不僅更年期綜合癥(表現有陣發性潮熱、出汗、心悸等)出現得早,而且高血壓、冠心病也發生得早,發生率顯著增加。有資料表明,45歲未絕經以前切除子宮,較同年齡組未切子宮者的冠心病發生率高3~5倍,而且因心肌梗死、心絞痛而死亡的也很常見。據權威專家對近3000例患者觀察發現,在絕經前行子宮切除,即使保留一側或雙側卵巢,冠心病并發率僅為0.4%,其中死亡率為10%。這就不難看出,卵巢、子宮與冠心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現在認為,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血中的濃度上升與缺血性心血管病相關,它們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中最重要的物質,對冠心病起促發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能改變血中脂質成分,使總膽固醇下降,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減少,而使高密度脂蛋白濃度提高。也就是說,雌激素可預防冠心病。然而,在過去應用雌激素治療絕經者中,卻發現冠心病有增加傾向,且有過多的心肌梗死出現。后來才發現,這是因為所用雌激素的類型及劑量不當所致。原來,用人工合成的雌激素會有這種不好的結果,而天然的雌激素和適當的劑量則可得到好的結果。如用乙炔雌二醇(為半合成雌激素)治療子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和雙側卵巢切除者,每日給0.02毫克,可使血中甘油三脂(主要是極低密度脂蛋白)等上升;如加用10毫克炔諾酮(孕激素),則會使情況更嚴重,患者血脂可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型。若這時采用天然雌激素戌酸雌二醇,每日口服2毫克,做替代性激素治療,則可使血脂呈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型。如將此藥改為每天4毫克,則結果又和乙炔雌二醇一樣。

關于子宮與冠心病的關系,目前認為,子宮切除無月經會引起生理性或精神性壓力,增加冠心病發病的危險性;而由于缺少子宮中的前列腺素,更少了一個可以預防絕經前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因子。
過去,不少婦科醫師為預防癌癥,對一些良性婦科疾患(如子宮肌瘤),凡40~45歲不論絕經與否都將子宮、卵巢全部切除?,F在看來,預防冠心病比預防癌癥更重要。因為資料證明,30歲以上婦女因子宮癌死亡者占1.4%,而缺血性心臟病死亡者占36%,其中絕經前子宮切除者占38%??梢娡{婦女生命占首位的仍然是心血管病。因此,絕經前良性婦科疾病需手術者,不應輕率地切除子宮及卵巢。如對需切除子宮肌瘤者,最好只切除肌瘤或爭取保留部分宮體。卵巢切除較適合的年齡是50歲,術后應給予適宜類型及劑量的雌激素治療,從而預防與延緩冠心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