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事務》2017年1、2月

自1980年起,美國的制造業減少了近三分之一的崗位。在2016年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雖然唐納德·特朗普、希拉里·克林頓和伯尼·桑德斯在許多方面政見相左,但他們卻一致認為讓制造業重回美國是當務之急。
美國2012年至2022年新創造的就業中,與計算機程序、電機工程和機器人技術相關的將占到50%。然而,面對這種趨勢,該國的勞動力市場卻并未呈現出積極的一面。在紐約州,技術相關的職位空缺率仍高達25%。根據咨詢公司德勤在2015年的一項調查,82%的制造業企業高管并不認為公司能招聘到足夠數量的員工。另外,2008年經濟“大衰退”過后至今,美國16歲到24歲的國民中,依然有超過10%的人處于待業狀態。
美國勞工部曾在2015年撥款1.75億美元,用于3.4萬多名新學徒的培訓,但這筆資金對于龐大的勞動力市場來講實在是杯水車薪。如今,只有不到5%的美國年輕人在接受學徒培訓,絕大多數分布在建筑行業。因此,聯邦政府應大力增加職業培訓的經費投入,同時提高稅收減免額度以激勵公司實行學徒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