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張燕
英國央行前行長:脫歐挑戰被過度夸大
還記得2016年夏天圍繞“脫歐”在英國上演的一系列大片嗎?在經歷了公投、游行、首相辭職等一系列高潮后,這場大戲眼下又揭幕了最新的劇情。當地時間1月17日中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ry May,下稱“梅”)正式發表了英國政府的“脫歐”計劃政策綱領。梅在這場題為“全球不列顛”的演講中表示,英國將確定退出歐洲單一市場,不再為歐盟貢獻費用,不再受歐盟的法律體系管轄。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新歐盟派”方案首相不買賬
去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退出歐盟,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宣布辭職。繼任首相梅多次表示將確保英國與歐盟達成正確的關系協議,并宣布今年3月底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與歐盟展開“脫歐”談判。
盡管梅一再重申脫歐一事已然勢在必行,但是鑒于“脫歐”程序漫長繁瑣,再加上正式啟動仍然需要議會同意,有關英國也許會留下的聲音一直存在。在英國國內,甚至出現了被稱為“新歐盟派”的主張,建議英國以放棄部分邊界主權、有條件允許歐盟移民入境為代價留在歐盟的單一市場和關稅聯盟內,從而繼續享有原有的貿易權益。雖然這一“雙贏”方案受到了部分英國政客的支持,可梅卻不買賬。
無論是在此前的公開言論抑或是1月17日當天的講話中,梅一再強調,英國將作為獨立的國家與歐盟的“朋友和盟友們”打交道,而不是以歐盟的“半成員”“準成員”或其他“一半留、一半走”式的身份。“我們不準備在退出時還拿著一些成員國待遇不放,我們不會這樣做。”梅說。
梅同時強調,“脫歐”意味著英國必須重新拿回對邊界的控制權,控制進入英國的歐洲移民人數。她表示,英國不會與歐盟成員國維持現有形態的關稅同盟,因為那將阻礙英國與歐盟以外的其他國家獨自簽訂貿易協議。也許是為了安撫目前英國民眾對于“脫歐”后英國前景的擔心,梅特別指出,“脫歐”不會讓英國成為一個“內向型”國家,相反,英國將因此把目光放眼全球,成為一個“真正全球性的英國”。
“脫歐”不代表斷崖式分離
當天的講話是梅在繼任首相一職后首次公開闡述她的“脫歐”方案。英國政府計劃在3月底之前觸發退歐條款,但梅很明顯希望能夠在此之前與歐盟敲定一份協議,避免商業受到影響。
盡管在“脫歐”一事上立場強硬,但是在闡述“脫歐”方案時,梅也同時表示,英國將尋求與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協議將最大限度保障英國和歐盟成員國間自由化貿易,讓英國企業在歐盟成員國境內運作時享有“最大程度自由”。與之相應,歐盟企業在英國境內活動也將得到同等待遇。
梅將這項貿易協議描述為“大膽的、富有野心的”,從而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追求最大的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機會。她表示在英國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后,英國不必每年給歐盟支付大額費用,但可能需要交少量費用,來獲取參與歐盟特定項目的權利。
在是否保留關稅同盟成員資格方面,梅的態度要緩和一些。她表示,完全的關稅同盟成員資格,將阻止英國與歐盟以外的其他國家簽訂貿易協定;但她仍希望未來英國和歐盟市場之間的貿易可以免稅,并與歐盟達成一項關稅協定,這可以被視為是關稅同盟的“部分成員”。
雖然梅此次闡述的“脫歐”方案相比此前外界猜測的要緩和不少,但是有關自由貿易協定和關稅同盟,包括移民等問題英國是否能同歐盟達成一致還是未知數。目前距離英國計劃的《里斯本條約》觸動事件還有約一個月時間,也就是說,英國如果啟動“脫歐”程序,必須在兩年內完成所有有關法律、貿易、雙邊關系等談判內容。假使英國與歐盟不能達成一個好協議,梅說,“那對英國來說,談不成協議,比談成一個壞協議更好”。
梅表示,不希望英國的脫歐是一種“斷崖式”的分離,而是能夠與歐盟在邊界控制、金融監管、打擊犯罪等各個領域,逐一與達成新形態的未來合作協議,形成新的伙伴關系。不過,追求一個平穩的過渡期,并非意味著這樣的過渡,要無止境地延長下去,“我相信這對英國或對歐盟來說都不好”。
雖然在邊境、自由貿易還有移民問題上態度強硬,但在英國是否會強硬“脫歐”這一問題上,梅沒有做出正面回應。她表示,在脫歐協議生效之前,英國政府會把與歐盟協商出來的方案交付國會,英國國會的上下兩院將擁有最終投票權。

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
這一說法顯然讓英鎊松了一口氣。在此次講話前,針對梅可能宣布尋求“硬脫歐”的最差情況,金融市場已提前反應。英鎊1月16日下跌至3個月來最低。但是當天梅演講后,英鎊逆勢反彈,創下2008年來最大單日升幅。
英國央行前行長:應更冷靜地評估全球化形勢
沒有了歐盟的英國會怎樣?
新年伊始,英國央行前行長、經濟學家默文·金(Mervyn King)攜其新書《金融煉金術的終結:貨幣、銀行與全球經濟的未來》做客清華大學,其間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采訪。在他看來,英國脫歐帶來的挑戰有點被過度夸大,建議大家能更冷靜地評估全球化形勢。
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前,默文·金就曾公開表達過他的立場,對于那些呼吁英國留在歐盟單一市場的聲音予以了否定。“現在歐盟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只關乎歐洲,同時關乎全球。所謂的歐洲貨幣共同體的形成對于整個歐洲經濟的拖累,實際也是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默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