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翊
無錫的某小鎮,從北京出發,高鐵5個小時即可到達。12年前,太太從這里考入北京的大學。她說,每年春節返鄉,都覺得這里像舞臺布景一樣換得快,一個個村子被拆,一片片稻田油菜花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回遷樓,一條條商業街。今年懷孕后再回到這里,太太非常吃驚。在她的眼里,此前11年的變化與這一年的變化相比,都不算什么——她需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
“物聯網小鎮”這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詞匯,被反復粉刷在農民回遷小區的圍墻上,盡管這里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聯網”。多年來以為不會拆遷的外公家,因為“物聯網小鎮”規劃,也即將被拆除。
村子外的招牌上,畫著 “智慧社區”、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永久會址、海洋主題公園等,漂亮的規劃圖背后,是已經堆起的土堆和建筑材料。
“摩拜單車”這款2016年引爆城市新出行方式的亮橙色自行車,正是一卡車一卡車地從這個小鎮的工廠里,運往大城市城區各個街角路邊。伯父伯母租的一小塊菜地,就在這家工廠旁,他們驚訝于那是一家什么廠,大卡車怎么沒日沒夜地進出。

遠處正在向村子逼近的建筑,是將廣泛應用感知、安防、節能、遠程控制、信息服務、公共管理、社區服務等物聯網技術的智慧社區。
這個太太印象中只有小旅館的小鎮,“五星級酒店”就隱匿在某條新修馬路的邊上。那是一處幽僻的白墻黑瓦房,看起來低調,但一到周末,開著上海牌照的豪車一輛接著一輛,一房難求。
“1萬多一平方米”,這本不該是一個小鎮該達到的房價,卻也真真切切地打擊了沒在大城市出手,更從未看好過老家樓市的我們。如今,我們恐怕連這個小鎮上的房子也快要買不起了。
外公家是太太家的老房子被拆除后,我們春節最喜歡去的地方。在太太腦海中,這個32戶人家的村子,每年大年初一,整村人都會串門、拜年,道句祝福的話,小孩子可以跟在后面,要各家的糖果。
今年的春節,80%的村民家門緊閉,30%以上的房子被出租,有幾家的門窗已拆除,聽說已主動申請提前拆遷。
太太離開多年,加之村子里年輕人少、老人多,很多已不熟絡,本想叫表弟一起轉轉,介紹認識一下,沒想到,常年生活在這里的表弟,大部分人也已不認識,他對轉村子也沒有任何興趣,繼續低頭玩手機上的游戲。

“努力打造物聯網小鎮”的標語在拆遷區隨處可見,不過絕大部分村民并不明白“物聯網”是什么。
原來,這幾年村民們已很少走動串門。農村風俗和鄉村文化,大概被新技術和新生活方式擠在了角落。
我們這一代的很多人離開故土,到大城市拼搏,就是為了爭取更好的工作機會,獲取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不過,讓我們沒想到的是,有一天會反過來“嫉妒”故鄉如此快速的成長。
太太說,這是第一次,她覺得真的要重新認識12年前記憶里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