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
2017年1月4日,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的三大議題分別是:“簡政放權” “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如何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則是核心關切。
在具體操作層面如何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相關調研中找到了一些典型樣本。其中,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地方稅務局(下稱“江陰地稅”)構建“稅企共生機制”,在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中減輕企業實際稅負,成為一個很有借鑒意義的例子。
是執法者更是合作者
在2017年國務院首次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要逐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性,切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注意到,總理的講話中將“解放”和“發展”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這一精神在江陰地稅得到了具體的貫徹。
江陰地稅局局長任東飚在與《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的交流中表示,簡政放權的本質是依法行政而不是放棄管理,但管理的模式需要創新。江陰地稅的管理創新就是從鐵面執法者變身真誠合作者。“企業需要合理的成長空間,稅收需要不盡的源頭活水,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減負不是簡單的‘減免,而是精準發力做好稅源‘加法,經濟實體持續健康運行,稅務機關才能為國聚財。”任東飚說。

江陰地稅局主動對企業入戶輔導、現場辦公。
作為一個縣級市,江陰因為有42家上市企業、4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著名,2017年更推出了令人驚艷的上市后備企業、新三板后備企業“雙百”名單。但不為人知的是,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比翼齊飛的背后,江陰地稅的“IPO稅援團”已經悄然發力9個年頭。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律師“三師組團”使江陰地稅的“IPO稅援團”具備了極強的專業性、權威性和實用性;轉換角色、深度介入產生的“接近性”則讓稅務干部的服務理念和工作方式先人一步。
“通過資本運作壯大實體經濟,這在江陰政企兩界早就形成共識,許多企業已經基本符合上市要求,往往是‘跳一跳就能‘夠得上,但這個‘跳一跳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撐,僅憑企業的一己之力或許要走很多彎路。‘IPO稅援團恰逢其時,身手大展。”任東飚這樣解釋“IPO稅援團”成立的初衷和意義。
總部位于江陰的海潤光伏是中國最大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之一,提及江陰地稅的“IPO稅援團”,公司董事會秘書問聞很有感觸。他告訴記者,2011年8月,海潤光伏進入上市關鍵階段,提交材料后,證監會提出8個問題要求企業在一周之內加以解決,其核心內容與稅務直接相關。“稅援團”立即啟動專家會診機制,連續作戰拿出合理合法的解決方案。2012年,海潤光伏在上海證交所成功上市,最高市值超過200億元;2014年9月又順利完成38億元的定向增發。
“你可以將‘稅援看成是‘稅源。‘援助協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指導企業規范運作,做大做強的企業群體則形成財政稅收新的‘源泉,這是企業、政府雙贏的格局,直接體現了經濟發展‘加法與稅負‘減法的辯證關系。”任東飚認為。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江陰地稅的“稅援”服務正在從“重點”向“一般”推進——與政府金融辦對接,對擬上市企業逐個建立“服務檔案”,全面記錄其發展變化、管理狀況和重大事項并進行跟蹤服務;規范資本運作的“財務總監班”、解決涉稅問題的“專家會診制”、防控稅務風險的“風險聯防組”、發揮示范效應的“企業交流網”等個性化、原創性的服務模式已成常態并逐步實現“品牌化”“標準化”“長效化”。
與納稅人結為同行者
任東飚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國家稅務總局將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列為稅務工作的重要考核目標;作為直接面對納稅人的基層稅務機關,江陰地稅‘本土化創新,以對納稅人‘無風險不打擾倒逼這一目標的落地生根。但是,‘稅法遵從的基礎條件是納稅人能夠積極主動地了解國家稅法、認同納稅義務以及預知涉稅違法的風險。如何使得納稅主體和稅務機關在簡政放權的語境下朝著共同的價值追求相向而行,這里面有大量的功課需要我們去做,‘互聯網+第三方信息涉稅風險管理系統就是‘稅企融合的成功嘗試。”
在江陰地稅,記者看到了任東飚所說的涉稅風險管理系統。該系統通過部門協作,采集了企業、國稅、國土、房管住建等涉稅部門的海量第三方數據,納稅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系統上自行排查低等涉稅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因為始終貫徹“還責于納稅人”管理理念,以厘清和落實責任歸屬使“放開準入”與“加強監管”得以完美結合,這套全國首創的“自主體檢”系統已經順利運行兩年,45000多戶企業納稅人因此受益。
與“健康體檢”幾乎同步推出的是江陰地稅基于納稅人需求和互聯網技術的另一項“原創”產品——“納稅服務O2O”(線上到線下)。該局與轄區243家上市公司及重點企業簽訂服務承諾書,在網上設立“上市公司服務群組”和“雙百企業服務群組”,提供分行業、分規模、分項目的服務菜單;線下組建政策咨詢服務中心、稅法配送服務中心和專業團隊服務中心等幾大模塊,形成包括政策文告、咨詢輔導、涉稅討論、票證購領、權益維護等內容的服務體系,在線服務與離線服務并重、網絡媒介與實體部門對接、網上群組與線下需求結合,更加及時、精準地與納稅人共同解決涉稅問題。一個可以顯示“稅法遵從度”悄然進步的數據是,“O2O”上線后,江陰地稅向納稅企業發出的“責令限期改正書”數量銳減80%。
在江陰地稅局服務大廳,任東飚還如數家珍地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了該局面向更廣大人群的“納稅服務現代化體驗區”。“體驗區”運用人際互動等多媒體技術并與手機APP等自媒體工具互聯互通,定位于納稅人的自主學習、自主辦稅和稅務干部的學習交流、標桿對照,對社會公眾來說則發揮了傳播稅法文化、普及稅法知識、營造納稅風氣的作用,“稅企共生”外延和內涵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挖掘。
“在現代社會,稅企共生存在‘渠道偏好等許多新的研究課題,江陰地稅的探索還在繼續。”任東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