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欣+張燦龍
摘 要: 探討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和問題;指出了幾個制約研究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因素;從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加強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協同創新能力和導師隊伍建設幾個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 創新能力; 教學模式; 培養體系; 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7)03-83-03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are pointed out. The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train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lements is analyzed.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model; training syste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0 引言
創新是可以提供或開辟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產品、新消費領域等創造性勞動,而進行這種相應勞動的能力就是創新能力。從創新能力的范圍出發,它可以是科學發現的能力、技術發明的能力、藝術創造的能力、新的道德境界開辟的能力,也可以是開發新產品、新市場的能力以及決策、對策的能力等。從創新能力的類型看,它可以是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是創新性的實踐能力[1]。
計算機專業的明顯特點是強調綜合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通常千變萬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情況下沒有先例可循。這個特點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也就是說,要求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1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
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要求不斷提高,僅靠現有的教育模式和實驗條件,越來越難以滿足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求。筆者在培養研究生的工作期間,參與了學校研究生培養質量調研、研究生實驗室建設和研究生培養方案制定等工作,發現當前高校大多數研究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應該進一步提高,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⑴ 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開展創新活動的前提。只有在創新意識引導下,研究生才能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能。創新意識缺乏的重要表現是學習動機外化。目前,迫于外部原因選擇讀研的人不在少數,而真正以提高自身學術造詣為目的的人數卻不斷減少,尤其在碩士研究生階段表現明顯。缺乏內在學習動機,無疑會影響研究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并影響其創新能力的提升。
⑵ 創新思維
發現問題是創新的起點,當遇到疑難問題,運用創新思維突破慣有的思維定勢,才能由已知探索未知,產生新觀點和新理論。而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學生普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缺乏問題意識與求異精神。這說明我國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存在不足,難以獨立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
⑶ 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在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培養中至關重要。無論是理論驗證還是創新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實驗支撐,可以說實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創新能力可以達到的高度。然而,我國高校研究生培養更偏重于理論的學習,再加上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創新活動的參與度也較低,實踐能力普遍較弱,難以真正對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取得有意義的創新成果[2]。
2 制約研究生創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2.1 培養體系不夠完善
首先,研究生招生主要是看考生的英語和政治成績能否上線,而不是看考生的研究能力,這必然促使大多數考生重公共課,輕專業課。另外,在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國外多本著寬進嚴出的理念,而我國則是嚴進寬出。在培養模式上,我國多采取學徒型和專業型的模式培養學術型人才,而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顯得比較滯后[3]。
2.2 教學模式不適合創新人才的培養
目前碩士課程教學模式存在單一化、實踐環節薄弱、新興學科課程少等問題。我國研究生教育歷來是重理論,輕實踐,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則是理論課比重大,實踐課比重小,研究生更傾向于記憶知識和解決現有問題,缺少發現問題和探索思維能力。具體表現在學習中是無問題可問,不能夠提煉問題、分解問題、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從而無法形成環環相扣的問題鏈。
2.3 忽視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
科學實踐能力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工科研究生在科研實踐訓練中不能較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這與研究生考核和評價機制不全面、在科研實踐方面缺乏交流合作以及導師指導不力有一定關系[4]。同時,部分課題組的研究經費不足,實驗環境有欠缺,也會導致一些研究成果的創新性不夠。
2.4 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大部分高校實行一對一導師負責制,這直接造成研究生與導師的溝通形式和內容受到極大限制。由于研究生導師自身知識積累和學術研究領域的局限性,研究生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或研究就極為有限,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多種方法論的形成[5]。此外,導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導師本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不夠強,也有部分導師自身學術能力很強,但缺乏責任心,只顧自己的社會活動,對所帶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導致研究生逐漸喪失科學研究和創新的內在動力。
3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措施
3.1 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完善與建設
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需要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作為首要的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研究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加大研究生論文寫作中間環節的監督力度,建立論文匿名評審制度,嚴格答辯程序,以保證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培養質量的提高。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引導機制,從學生本身的內在主觀因素出發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其次,要建立雙層監督與正反激勵相結合的學位論文質量控制體系,通過嚴格的外部管理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通過這些措施給研究生以一定的壓力,促使其端正論文寫作的態度,提高論文質量。
3.2 研究生課程的合理設置與教學改革
碩士研究生課程主要分為學位課、必修課、選修課這幾個模塊,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需要針對碩士課程體系的問題進行改革,通過積極拓展非課堂教學環節、增設實踐環節、逐年增加選修課比例、開設新興學科課程等優化措施,使得專業課程體系多樣化,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
3.3 加強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
研究生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是研究生參加科研實踐鍛煉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有益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科研實踐訓練中應遵循研究生個體成長規律,最大限度發揮其能力和水平,激發工科研究生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其構建出新的理論假設、理論模型,或提出新的理論觀點,為大量新穎的、獨創的成果涌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把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納入學校科技發展的總體框架,改革現行研究生科研管理模式,為研究生科研實踐訓練提供必要的保障,并推行以科研為主的導師負責制和導師資助制,以解決科研經費問題。同時,為研究生搭建創新實踐平臺,營造科研創新氛圍,從而不斷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
3.4 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研究生協同創新能力
研究生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協同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等,其中協同創新能力是關鍵[6]。在現實環境中,研究生通過自我學習與研究進行自主創新活動,進而提升創新能力的難度大、制約多,投入與成果產出不成比例會消磨研究生進行科研創新的積極性,遏制研究生渴求創新和期待新成果、新知識的原始需要。只有通過構建研究生為主體的創新團隊,使研究生參與團隊的協同創新活動,才能不斷提升研究生協同創新能力,取得科學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此外,構建研究生創新團隊不僅可強化研究生協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新嘗試,是對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類型的創新和發展。最后,需要針對研究生創新團隊的特點,建立一套有層次、有效果的激勵保障機制,為研究生創新團隊提供支持服務。
3.5 注重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建設
導師學術素質的高低和創新意識的強弱,直接決定著研究生創新教育能否順利實施,決定著有創造潛力的學生能否脫穎而出。首先,導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和觀點,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其次,導師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站在學科的最前沿;再次,導師應打破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不同專業的導師之間應經常進行交流、相互學習,還可以吸收校外、國外交叉學科的專家參加研究生指導小組,以優化導師的知識結構,構建高素質、多學科交叉、資源共享的多元化導師隊伍,共同完成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
4 結束語
目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教育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這對實現國家持續快速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隨著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如何深化計算機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適應現代化科技、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當前所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本文從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加強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培養研究生的協同創新能力和導師隊伍的建設幾個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希望能探索相應的策略,并應用到實踐中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
[1] 徐瑋,劉煜,張茂軍等.工科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4.37(1):64-67
[2] 陳紅,楊凌霄.高等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9.8:99-102
[3] 李孝紅,崔文國,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與改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4):76-79
[4] 鐘海榮,李建成,曹慧.構建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全程漸進式培養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35(1):54-56,62
[5] 曾凱芳,李洪軍.論導師素質與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2):264-268
[6] 楊勝,方禎云,蔡金清.研究生創新團隊的協同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