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宏君
摘 要:“一帶一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符合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可實現相關國家優勢互補,成為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山西省針對“一帶一路”戰略進行規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山西省擴大開放,對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面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山西省可以充分利用基礎優勢,揚長避短,主動融入,尋求新的發展,實現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山西;發展機遇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34-02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的概念。“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敖z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以“古絲綢之路”概念為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從東邊的亞太經濟圈到西邊的歐洲經濟圈,體現的是經濟帶上各區域協調發展的思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在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十周年這一歷史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構建命運共同體,為人民福祉而提出的戰略構想。
一、“一帶一路”
(一)“一帶一路”的背景
1.歷史背景
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從長安(今西安市)到中亞、西亞。由西漢漢武帝時的張騫首次開拓,西漢末年由于匈奴的襲擾而中斷。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將這條絲路重新打通,并伸到了歐洲羅馬帝國,開始與羅馬帝國相互往來。至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商品交換不斷繁榮,并加強了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絲綢之路不僅成為了商貿大道,也是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文化的友誼之路。
2.國際背景
在世界經濟蕭條,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借此機會,將戰略、政策融入到APEC 和“一帶一路”中,實現與其他國家雙方共贏。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東北亞經濟整合戰略、中印緬孟和中巴經濟走廊戰略等很多戰略規劃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都以中國的國家戰略為基礎,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核心。
3.國內背景
“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其目的是解決國內產能過剩、開拓戰略縱深、獲取資源、強化國家安全和主導貿易等重要戰略問題。
(二)“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1.政治戰略
鄧小平指出,所謂多極,中國算一極。中國不要貶低自己,怎么樣也算一極,主要力量間的平衡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2.經濟戰略
“一帶一路”中的“一帶”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不僅解決了產能過剩的問題,還輸出裝備、技術,并通過與中亞合作來增強能源與地緣安全。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以國內外的港口為支點建設。在國內,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后,就可以建設國際中轉港,從而掌控國際貿易的主導權。
3.軍事戰略
“一帶一路”的實施,將打造出“深藍”艦隊。
二、山西省與“一帶一路”的聯系
山西省未被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在地理區位上處于劣勢。山西省的最初發展主要依賴資源,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并仍沒有走出“資源型經濟困局”。盡管存在以上劣勢,但也要看到很多方面的優勢。歷史上,山西省與絲綢之路存在一定的歷史淵源。山西省具有交通物流樞紐優勢,擁有強勢產業優勢,只要充分發揮優勢,就能在“一帶一路”中爭得一席之地。
(一)山西省與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
漢、唐時期,山西是絲綢之路的承接帶。元代以后,絲綢之路的東延段在山西境內。在明清乃至民國時期,晉商抵達東南沿海,連接了“海上絲綢之路”。山西省要學習歷史,從中汲取智慧,抓住歷史機遇。
(二)區位交通優勢
山西省的地理區位完全可以擔當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陸路樞紐功能,成為“一帶一路”溝通的天然中介。首先,現有主干鐵路已處于飽和狀態,而當下,中長期建同時,為山西省外貿物流提供了暢通便利條件;其次,大西高鐵的通車將提高山西省對接絲綢之路的通道能力。
(三)產業比較優勢
2015年,山西省進出口總值914億元,高于全國總體降幅1.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值居全國第24位,增速居全國第17位;貿易順差132.7億元,擴大31.1%。歐盟、美國和金磚國家成為山西省主要貿易伙伴。2015年,全省對歐盟進出口158.6億元,對美國進出口129.4億元,對金磚國家進出口95.2億元,對東盟進出口70.8億元。出口產品增長迅速,順應發展趨勢,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產業需求。
鐵路建設在新亞歐大陸橋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山西省鐵路建設的比較優勢凸顯。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北車集團大同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都是鐵路建設產業的先進企業。
山西省可以憑借在煤炭開采、煤機制造等領域的實力來應對“一帶一路”戰略。在煤炭和煤機領域中,煤層氣以及相關的裝備制造業和現代煤化工具有明顯產業優勢。煤層氣資源以及相關產業是新興清潔高效產業,將會發展成山西省戰略性支柱產業?,F代煤化工要實現現代工業化應用,借助“一帶一路”爭得國際市場份額。
山西省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和品牌,憑借“一帶一路”戰略,擴大開放,有效對接區域合作,發展陸上貿易,發揮產業優勢。
三、“一帶一路”對山西省的影響
(一)有利于塑造山西省的新形象
山西省的產業發展和文化建設全方位融入到“一帶一路”的戰略中,重塑山西新形象。山西省政府應鼓勵各領域職能部門和條件具備的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推動山西省地方特色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走出去。
(二)打造山西省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
“一帶一路”將為打造山西省特色農產品品牌提供機會。一方面,特色農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山西省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可以拓寬特色農業發展融資渠道,同時可以加強農業技術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可以拓寬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網絡,從而提高海外市場份額和知名度。
(三)打造山西省的文化旅游品牌
山西省擁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結合經濟結構轉型,山西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山西省缺乏成熟的旅游產品,旅游產品沒有形成品牌優勢,宣傳力度不足。憑借“一帶一路”戰略,促進山西文化與沿線國家間文化交流,從而獲得廣闊的海外市場份額,夯實“一帶一路”的社會文化基礎。
四、山西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行動策略
2014年,山西省針對“一帶一路”戰略進行規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山西省擴大開放,對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并被寫進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一號文件中。2014年12月7日,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特別指出,山西省要在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上實現新突破,大力提升山西省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一)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山西省各職能部門分別提出了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創新商業模式和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2015年5月l日,山西省被納入“一帶一路”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板塊,此舉將促進國際互聯互通,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
(二)相應的政策建議
解放思想主動參與。山西省擺脫煤炭產業結構,實現創新、轉型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自信融入。王儒林書記強調,一定要切實解放思想,擴大對外開放。山西省相對封閉,思想不解放是開放滯后的重要原因。
(三)準確定位
把握重大機遇,準確定位山西省的發展路徑,在構建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上實現新突破。一要加大對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產品競爭力。二要加大招商引資與產業升級的對接力度,發展新興支柱產業。三要利用展會平臺提升招商引資水平。四要構建快速高效的立體通關體系。
山西省地理位置處于中部,雖然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中未被點名,但仍然可利用各種先天條件,善于借力用力。借助“一帶一路”沿線周邊省份的平臺,借助中博會和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山西省商會的平臺,從而促進自身發展。
(四)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山西省的發展明顯依賴資源,近年來開始致力于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2015年GDP同比增長在全國排名第24位,經濟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實現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迫在眉睫。
全國展開“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將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資本、人才和技術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從而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也進一步促進東中西部經濟的協調發展。山西省可以憑借“一帶一路”的機遇,加快經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符合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可實現相關國家優勢互補,成為國際合作的新平臺。面對“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山西省必須揚長避短,主動融入,尋求新的發展,實現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參考文獻:
[1] 葛劍雄,胡鞍鋼,林毅夫,等.改變世界經濟地理的一帶一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 王儒林.在中共山西省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山西日報,2014-12-09(A1).
[3] 鄭濤,左健,韓楠.產業轉移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J].工業技術經濟,2015,(9):147-153.
[4] 吳丹.山西擁抱“一帶一路”提質外向[N].山西青年報,2015-03-30(2).
[5] 陳志.“一帶一路”的山西機遇[N].文史月刊,2015-04-17(5).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