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之+王燦明
摘 要:創新思維是一種個人的思維品質與思維習慣,是提升個人創造力的重要因素。創新思維在教育學與心理學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創新思維對商業成功的密切關系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因此提出了創新思維的七要素模型,并用國內外商業創新中的典型事例進行輔證。最后,就如何提升商業創新思維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創新思維;案例;培訓;創造力;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F2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177-04
引言
創造力是創新的根本推動力,是21世紀人類的重要生存能力,對于學生教育與成人發展均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創造力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教育領域對創造力的重視卻十分不夠,很多人甚至認為創造力只能是一種天賦,無法加以培養與提升。早在1950年,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吉爾福特在他的就職演講上就明確提出人人均有創造力,他大聲呼吁學術界對創造力關注得太少。他的這次重要發言在學術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后,越來越多的心理學領域與教育學領域的學者投入到了創造力研究中。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主題。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關鍵成因,創新思維對商業成功的影響近年已經引起了學術界和商界的關注,哈佛等知名大學已經為商科的學生開設了創造力課程,來提升學生們的商業創新能力。但是,由于創新思維是一個抽象與復雜的領域,有關創新思維與商業成功的關系,以及如何提升商業領域的創新思維還是十分模糊。本文通過對前人研究的分析,提出創新思維的七要素模型,并將它們與商業案例進行匹配,旨在分析商業創新思維的內涵。最后,就如何提升商業創新思維提出相關建議。
一、創新思維的內涵與可提升性
(一)創新思維的內涵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維結構”模型。吉爾福特認為,人類智力應由三個維度的多種因素組成:第一維度是指智力的內容,包括圖形、符號、語義和行為等4種;第二維度是指智力的操作,包括認知、記憶、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和評價等5種;第三維度是指智力的產物,包括單元、類別、關系、系統、轉化和蘊涵等6種。它們共同組成了120種獨立的智力因素。他認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其中的第二維度:“發散思維” (盧家楣,1987)。
后續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統一。認為發散思維是指個體不依常規方式“從給定的信息中產生新信息,并從同一來源中產生各種各樣、許許多多輸出”的思維形式(劉春雷,王敏,張慶林,2009);聚合思維則是個體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或傳統方法分析給定信息,并從中獲得一個最佳答案的思維形式。如庫恩 (1987)認為,創新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并且兩者之間要保持著“必要的張力”。吉爾福特后來也認為,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的結合是創新思維的基本運動形式(1991)。持有相似觀點的包括沃建中等人(沃建中,王福興,林崇德,劉彩梅,2007),他們在對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研究當中同樣認為,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統一,創新不僅思維要發散,同時也需要概括性和邏輯性等聚合思維的參與。相似地,日比野省三提出了創新思維是“展開與整合的思維方式”,指在決策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應該首先選擇展開,然后再將它們整合,以做出最好的決定。即首先應該將解決問題要達到的目的展開,確定一個高水平的目的,然后開始收斂和整合,找到特定的解決方案,并從更大的范圍來理解今后的發展方向(付俊英,2000)。
學者們還提出創新思維是非邏輯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非邏輯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是直觀思維、靈感思維等(陳湘純,傅曉華,2003),邏輯思維則是創新思維的基礎,否則難以有創新理論與符合邏輯的概念。張麗華和白學軍(2006)認為,創造性思維是一個過程、狀態和結果,是大腦皮層區域不斷恢復聯系和形成聯系的過程,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點的心智活動 (周明星,1999)。直覺、靈感及創造想象等是人們心理特征的產物??讘c新、孔憲毅(2008)認為,創新思維是潛意識和顯意識的結合。隨著腦科學的發展,學者們提出創新思維是左右腦的共同產物。198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羅杰·斯佩里(Roger Sperry)獲得了諾貝爾獎。斯佩里及其同事發現,大腦左半球長于語言和計算,大腦右半球對空間的識別,對音樂、藝術、情緒的感知,則優于大腦左半球。大腦左半球習慣做分析,右半球偏向于整體直觀。左右腦有兩種不同的感受和思維功能,它們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工合作、相輔相成。與這些觀點相應的是思維導圖,它是一種以全腦思維替代線性思維的思考方法,是一種用圖形輔助思考的一種簡潔而有效的工具,具有以下作用:梳理凌亂的想法,聚焦主題;進一步拓展主題;在孤立的信息之間建立聯系;畫出清晰的全景圖,可以觀察到所有細節與整體;將關注的主題形象化,便于發現不足之處;進行概念組合和再組合,進行比較;維持思維的積極性,不斷探索方案;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題上,將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促進思維發散,多角度捕捉新思想。
我國教育界的知名學者林崇德老師認為,創造性思維是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己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意義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林崇德,2000)。張曉芒(2006)在總結了各類觀點后,提出創新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智力品質,它是在客觀需要和倫理規范的要求下,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在已有經驗和感性認識、理性認識以及新獲取的信息的基礎上,統攝各種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利用大腦有意識的悟性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思維的敏捷轉換和靈活選擇,突破和重新建構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獲取的信息,以新認知模式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本質及規律,并進一步提出獨特見解的復雜思維過程。
(二)創新思維的可提升性
創造力培訓的有效性在教育學與管理學領域都已經得到了不少驗證(葛操,白學軍,2007;胡衛平,林崇德,申繼亮,2003;暴占光,華煒,張向葵,田錄梅,2007;楊敏,2012;鞠慧卿,2015)?,F有的常用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法和托侖斯發散性思維培訓及測驗法。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創造學家奧斯本于1963年首創的一種創造性技法,它是眾多創意生成方法的鼻祖。頭腦風暴法提倡在不加評價的氛圍下分享創意,打破頭腦中的封閉局面,掀起思考的風暴,使個體在面對具體問題時能夠從自我和他人的求全責備中釋放出來,促使短時間內形成大量的創新想法。它的四大原則是自由暢談、禁止批評、追求數量、對設想進行組合與改進。頭腦風暴法被廣泛應用于組織的創造力培訓中,這一方法在硅谷的IDEO設計公司得到出神入化的應用。一些創新思維的培訓方法已經得到了開發與廣泛使用。比較知名的是托侖斯的發散性思維測試方法,它包括了12種題目,如要求根據所呈現的圖畫,列舉出他為了解該圖而欲詢問的問題;要求根據所呈現的圖畫,列舉出圖中所描繪的行為可能的原因;要求對給定玩具提出改進意見;要求推斷一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旦發生會出現什么后果;要求對熟悉及不熟悉的音響刺激做出想象等。
以上相關國內外研究說明,創新思維是一種內涵豐富的思維特征,創新思維是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結合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不同思維成分的組合,它是可以通過刻意的訓練得到提升的。由于教育與學習的一些傳統偏見,創新思維中的一些能力得不到訓練,因而也就無法形成有創新力的思維組合。本文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創新思維的系列核心特征,以及這些特征在商業實踐中的運用。
二、創新思維的七個要素及其在商業上的應用
本文認為創新思維具有以下七個基本要素,它們與商業領域的成功有緊密的關系。
(一)突破思維定勢能力
創新意味著另辟蹊徑和思維突破,這就需要警惕自我思維的定勢。突破思維定勢是一種思維能力,也是商業創新不可缺少的要素。其中一個例子是云南白藥。中藥是我國的四大國寶之一,凝聚著文明古國千年文化的精華。云南白藥治療跌打損傷有很好的功效,但是一個人一生使用云南白藥的頻率是很低的。為了突破這個小眾市場的局面,云南白藥利用技術創新與牙膏進行聯合,牙膏的使用頻率要比云南白藥高出很多倍,云南白藥就從小眾化市場轉向了大眾消費品市場。突破了藥店只能生產藥品的思維定勢,云南白藥將中國的傳統老字號品牌在今天的市場做得業績斐然。另一個例子是,在廣告傳媒領域,流行的觀點是媒體的受眾群體越大它的廣告效果越高。然而,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江南春卻在思考如何把廣告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軌跡中去。他發現在社區公寓樓等生活軌跡必經的點卻沒有廣告媒體。于是,他們就在電梯里放了電梯海報,變成框架媒體;在寫字樓電梯口裝了樓宇電視,在大家等電梯的時候,播放廣告;在賣場裝電視、電影院片前安置廣告。通過將消費者的生活、工作、購物、娛樂的軌跡點設計成廣告投放點,分眾傳媒公司就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
(二)對潛在問題的敏感性
發現一個高質量的潛在問題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對商業問題的敏感性可以引發商業創造力。比如,隨著近年空氣污染在我國的日愈加重,IBM和微軟看到了一個業務機會:空氣質量預測市場。隨著“認知計算”的進步,計算機程序能夠不斷提高自我建模能力,預測軟件可以利用天氣、交通、國土利用以及來自政府監測站的實時污染數據,甚至是社交媒體的發帖,提前預測未來十天的空氣質量。IBM已經將產品推廣到北京市環保局與30多家我國光伏發電公司。再如,Laptop Lane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發現一個衣著考究的經理人在機場尋找手提電腦的插座時,激發了他的問題思維:商務旅行者的人數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攜帶手提電腦,他們中許多人希望與同事和顧客不間斷地保持聯系。出差職員的旅途通信沒有得到滿足,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商業問題。于是他在機場推廣舒適的、全方位服務的工作站,每一個地方設有4—12個辦公室,面積為36—48平方英尺,墻高7英尺。場地租用費為前5分鐘2美元,以后每增加1分鐘38美分,提供復印、隔夜快遞、會議室出租、傳真和打印服務。
(三)抽象與本質思維
抽象與本質思維讓人們從具象中擺脫出來,提取事物的根本特征,在創造的過程中,這可以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更具創造力。抽象與本質思維讓商業營銷與廣告緊扣消費者的需求本質。比如,露華濃是一家知名的化妝品公司,它的創始人查爾斯說:“在工廠里我們制造的是化妝品,在商店里我們出售的是希望?!?另一個例子是支付寶的誕生,馬云意識到電商銷售中買賣雙方需要建立彼此信任的交易機制,在這種本質思維的啟示下,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得以建立,極大推進了在線購物。
(四)聯想組合思維
創造的過程是要素組合的過程,這需要在創造的過程中聯想到不相關的要素并進行組合。聯想組合是新產品創新的重要思維能力。例如,功能組合就是把不同物品的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組合到一個新的物品上,使之具有多種功能和用途。按摩椅就是按摩功能和椅子功能的結合體,具有計算功能的鬧鐘也是一種新的組合,將智能手環UP和咕咚運動組合形成了健康醫生。再比如材料組合,檸檬和紅茶組合在一起,就開發出了檸檬茶;調酒師調制雞尾酒采用的也是一種不同的成分組合。
(五)類比思維
大自然里蘊藏著許多知識,仔細觀察并加以利用,可以創造出許多商業財富。比如,珍珠是由于某種異物進人了河蚌的膽囊后,在它的周圍凝聚起許多膽囊分泌物而形成的一種膽結石。這一原理被人們巧加利用,在河蚌中人為放入異物進行人工育珠。相似的,天然牛黃是非常珍貴的藥材,只能從屠宰場上碰巧獲得,無法滿足制藥的需求。一家醫藥公司為了解決牛黃供應不足的問題,也運用比擬思維,把一些異物埋在牛的膽囊里,果然從牛的膽囊里取出了和天然牛黃完全相同的人工牛黃。
(六)原理遷移思維
知識不等同于創造力,如何使用來自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創新需要原理遷移思維,即將知識進行跨界使用的能力。一個典型的案例是視屏游戲中任天堂的Wii技術。這家公司利用來自汽車領域的防抱死系統和氣囊彈出技術創造了游戲中的控制桿,將體感操作化為標準配備,讓平臺上的所有游戲都能使用指向定位及動作感應,使用者可以揮動、甩動、砍劈、突刺、回旋、射擊等各種方式來使用方向盤、劍、槍等工具,這種其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讓玩家愛不釋手,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七)創新導向的元思維
元思維是指導個體思維傾向的思維,創新元思維是指不斷要求自己求新求異的思維認知。在技術與市場的變動之下,建立創新元思維是持續贏得商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海爾集團。這家公司在發展壯大的30年中,已經經歷了五次大變革。1984—1991年是海爾的名牌戰略階段。當時的冰箱供不應求,但是張瑞敏為了提升質量求名牌,做出了“砸冰箱”的舉動。1991—1998年是海爾的多元化戰略階段。海爾通過“吃休克魚”的方式,通過兼并重組進入了洗衣機、電視機、空調等各類家電領域。同時,它打造了“日清管理法”。1998—2005年是海爾的國際化戰略階段,海爾轉向“出國創牌”的戰略,開始在美國、意大利建立或收購工廠。海爾還提出了“市場鏈”理論和“人人成為戰略業務單元”的主張,讓每個員工都成為一個盈利單位。2005—2012年是海爾的全球化戰略階段。海爾推行“人單合一雙贏”管理模式,提倡“自主經營體”和“倒三角”的組織管理。從2012年底至今,海爾開始提出網絡化管理戰略,提出了在全球企業經營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的新經營主張。張瑞敏身上的創新導向的元思維,使得海爾不停留在以往的成功中,而是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與此對應的是,曾經是海爾榜樣的索尼、松下等公司卻由于無法很好滿足用戶需求,而遭受了長時間的巨額虧損。
三、相關建議
商業創新思維關系到商業的競爭力,提升商業行為的質量不僅需要掌握各類商業經營的理論和技能,需要經營知識與邏輯分析,同時它還是一個創新思維的過程,需要突破思維定勢,對潛在問題有高度敏感性,懂得提取本質進行抽象思維,靈活聯想與組合,巧用比擬思維,將不同領域的原理進行遷移使用,并持續不斷地尋求創新。這七方面創新思維的提升,將會為商業創新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本文在總結以上七項能力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一)總結各行業商業創新與創新思維的關系,提取關鍵的創新思維
當前,互聯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大數據產業正在興起,為商業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由于各個行業在研發設計、生產經營、銷售推廣上各有差異,按行業總結商業創新與創新思維的關系,提取不同行業中關鍵的創新思維,將有助于培育更多的商業創新。比如,現在的互聯網思維,是指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是解構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和大規模傳播,以個性化生產、口碑和快速響應來取勝。這是一種商業競爭模式的大改變。然而,人們在商業創新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創新思維的基礎并沒有改變,只是聯想與組合思維、原理遷移思維在這個充滿機會的時代里顯得愈發重要??偨Y各行業的商業創新現象與創新思維的關系,將有助于我們去繁就簡,在各式各樣的商業創新事例中捕獲創新思維的根本。
(二)推廣商業創新思維的訓練
教育與心理領域的研究發現啟示我們,商業創新思維也可以加以訓練與推廣,以提升大眾的創新素質。本文認為,創新思維的訓練要關注思維的習慣,經由思維的習慣提升思維的能力。思維訓練應當不同于知識的學習,而是如何關注思維的走向與思考的過程,只有將七種創新思維內化為個體的思考習慣,才能在創新的過程中自覺開展創造性的思考。因此,需要通過持續的大量的商業思維練習,進行習慣培養。這項工作所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風格(羅斐,吳國宏,2004),思維風格是人們進行思考的偏好方式。因此,對于不同思維風格的人如何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將是一個有待深化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暴占光,華煒,張向葵,田錄梅.發散思維訓練對 62 名初一學生創造力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3):169-172.
[2] 陳湘純,傅曉華.論創新思維的哲學內涵[J].科研管理,2003,24(1):10-14.
[3] 付俊英.論思維定勢與創造性思維[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17(5):19-22.
[4] 葛操,白學軍.訓練方法對不同創造力水平兒童創造力發展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5(1):13-17.
[5] 胡衛平,林崇德,申繼亮.英國青少年科學創造力的發展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5).
[6] 鞠慧卿.三至五年級小學生感覺尋求與創造力之間的關系研究[J].校園心理,2005,13(2):87-90.
[7] 孔慶新,孔憲毅.試論創造性思維的定義、特點、分類、規律[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8,25(2):25-31.
[8] 庫恩.對批評的答復[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358.
[9] 林崇德.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教育·創造性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00,(1):5-8.
[10] 劉春雷,王敏,張慶林.創造性思維的腦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09,17(1):106-111.
[11] 盧家楣.吉爾福特智能三維結構模型的新發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2):143-144.
[12] 沃建中,王福興,林崇德,劉彩梅.不同學業成就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差異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2):29-35.
[13] 楊敏.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7):44-45.
[14] 張麗華,白學軍.創造性思維研究概述[J].教育科學,2006,(5):86-89.
[15] 張曉芒.創新思維訓練[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6.
[16] 周明星.思維創新與創造創新[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17] 羅斐,吳國宏.斯騰伯格思維風格理論述評[J].心理科學,2004,27(3):718-720.
Seven factors model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commercial application
LI Shang-zhi,WANG Can-ming
(High school section,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Creative thinking is a kind of personal thinking quality and thinking habits,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nhance the creativity of the individual.Th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However,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success has not aroused enough attention.So we put forward seven elements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he model of auxiliary and typical exampl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ercial innovation.Finally,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innovation.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case;training;creativity;innovation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