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歆+宋魯江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初中生教學管理受到了教師們的關注。教師要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消除初中生心理不良因素,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學習觀。心理溝通是班級管理中效果顯著的管理方法,通過心理溝通,既能夠滿足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需求,又能夠帶動學生共同進行班級管理,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中,帶動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心理溝通;初中;班級管理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40-01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有利于和同學更好的交流,了解在校期間有那些學習和生活上有哪些困難,以及平時的學習方法和老師講解的內容是否理解。學生在學校期間的一切活動都能直接反映出他的一些想法,而老師了解他們的想法后,更能直觀的運用專業知識來給與他們學習、生活的正確引導。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和心理現象的科學,那么又是如何運用這種心理學在實際管理學生中呢?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溝通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感情的橋梁,特別是在初中學習生活中,初中生處于青少年時期,對事雖有獨特認知但卻不夠全面,通過心理溝通,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思想有所了解,方便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動態進行傳遞和反饋,促進初中生思想和感情表達的一致性[1]。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若不注重心理溝通,利用教師身份壓制學生,強制命令學生學習,學生會十分反感,甚至對教師產生反叛心理,增加教師教學負擔。所以,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在溝通中講求溝通技巧,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與學生的信息交流和傳遞提供平臺。
2.心理溝通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2.1迂回心理接觸,贏得學生的理解與信任。談心是思想工作的傳統模式,沒有較多思想溝通的雙方在正式的談心時會有心理障礙,很難潛心入境,缺乏真誠,雙方感情投入慢、投入少,甚至有人會產生抵觸情緒[2]。實踐證明,在談心條件尚不成熟,即雙方心理溝通少,心理生疏大的時候,利用迂回方法與學生進行心理接觸,可能更奏效,迂回心理接觸方法的最好形式是暗示。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在班級學生心目中形成非權力影響力,即讓他們了解你的德才學識,在工作上肯定你,在情感上接受你,感覺到你對角色的適應,感覺到你對工作真誠投入而值得依賴,值得尊重。當他自覺創造輿論時,說明你在他面前的客觀行為已經引起心理共鳴,談心的條件便成熟了,這才可能進一步有更深的心理接觸,互通思想,贏得理解與支持。迂回心理接觸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利用交叉的多向的信息傳遞渠道,間接表達你對學生個人素質、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以及對其優點、特長的贊賞。切不可在他們面前任意詆毀別人,同時還要相信同學們不會做出任何可能損害自己威信和利益的事情。這是一種工作策略,決不是順情說好話的"好好主義"表現。
2.2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消極心理。教師要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消除消極心理,從而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改正不足,進而取得進步現在的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豐富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心理困惑[3]。如果班主任能及時和學生交流,耐心地做他們的傾聽者,讓他們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就能很好地讀懂學生,進而恰當地給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調整好他們的心態,讓他們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讓青春的陽光真正地洋溢在他們的臉上,也讓他們主動接受成長歷程中風雨的洗禮。英國作家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有力量。"所以,班主任要審時度勢,及時把握特定學生的不良動態,敏銳地"化敵為友",化不安定因素為積極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
另外,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積極與心理咨詢室的教師溝通,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欣賞自己,擁有正確的認知與健康的心態。就學生個體而言,要努力追求人格的全面發展,教師培養學生的不應只是應付生活的手段,不是把人變成"沒有人生最終追求的機器人",而是把人塑造成一個不僅擁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同時又充滿著激情的"一個理性與非理性協調發展的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
2.3與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時,一定要注意學生的想法,要懂得運用語言的藝術,與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激活學生的內心力量,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當教師在心理溝通中與學生產生了共鳴,學生就會感覺教師給予了自己一種無形的力量,就會積極主動地適應班級環境,進而努力學習。教師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或課后時間單獨找學生進行談話,談話內容要輕松自在,不要讓學生有壓迫感,也不要枯燥講述成功案例,要以學生心理需求為目標,為學生講述在課堂中無法引入的內容,引經據典,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學生在與教師溝通中能夠感受到教師的真情實感,便會更加喜歡與教師聊天。
3.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生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棟梁,國家未來的希望,其心理是否健康,不僅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同時還關系著我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我國整體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中,結合著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日常生活習慣,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使學生具備健康的身心,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結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彭曉濱.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J].新課程學習(下). 2013(02)
[2]王宏方,辛艷華.農村中小學班主任培訓心理學類課程與活動設計[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