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珍++白雪
摘 要:通過對全球及中國30多家企業的分析論證,得出一個結論:(1)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企業就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企業必須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合作,拿出最尖端的科學發現、創新和專利。其次,必須要有工程師和技師將科學家的發明、創新和專利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客戶能夠買得起或以高價格占領市場。(3)國家的強盛是因為企業強大,企業是支撐國家強大的基石。
關鍵詞:研發投入 市場核心競爭力 科學家 工程師 技師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a)-0245-04
企業的競爭力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產品層,包括企業產品生產及質量控制能力、研發能力、企業的服務、成本控制、營銷活動等;第二層面是制度層,包括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部環境、資源關系、企業運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第三層面是核心層,包括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企業最主要是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的決策力,它包括把握全局、審時度勢的判斷力,大膽突破、不斷增加研發投入、敢于競爭的創新力,博采眾長、開拓進取的文化力,保證質量、誠實守信的親和力。
毫無疑問,企業的研發投入增加,企業就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相反,如果企業不重視研發投入,企業必將走向衰敗和競爭中出局的境地。
企業必須在自己的那個領域里與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合作,讓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拿出最尖端的科學發現、創新和專利。其次,必須要有工程師和技師將科學家的發明、創新和專利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客戶能夠買得起或以高價格占領市場。
1 世界著名企業分析
(1)德國萊茵金屬集團和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的研發和競爭力思路:萊茵金屬集團將技術和產品開發基于增長的機會,創新實力和技術能力使全球企業快速變化的競爭力的關鍵措施。傳統和創新的技術團隊能夠運用125年的專家知識和工業經驗持續的和有目標的研發工作是必須的,特別是在國防工業和汽車行業。如果萊茵金屬集團要滿足長期的多樣性的技術市場,就必須積極地幫助成形技術變化和成功的交易業務。重要的成功因素是確保萊茵金屬集團進一步增長和保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持續的新產品和開放相關的業務領域,以及前瞻性的觀察客戶方向的產品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并確保更安全更環保友好性的動機。高質量的工程師和技師使用他們的專長、技術和經驗去實現雄心勃勃的客戶需求。萊茵集團年復一年投入巨資在研發方面,以便增加公司的技術專長,擴展公司的市場份額,確保公司未來的成功。在分析和評估公司的戰略和經濟景氣條件時,市場、工業和技術趨勢必須系統的觀察。多虧在銷售、開發、生產、服務和營銷方面的緊密合作,以及我們的客戶、產品的新需求、系統及應用加工方面的密切的工程工作,使得該公司的開發期在最短的時間內行動起來。萊茵集團與應用相關的研發工作是通過基礎研究項目和最新的科學發現而進行的。另一個關鍵支柱是該公司的研究工作同產業伙伴密切合作、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和熟練地技師合作,他們的支持把研究成果和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安全和可移動性依然是未來幾年主要的全球大趨勢。克勞斯·瑪菲·韋格曼公司的思路:國際標準的高端保護的輪式戰車和履帶式戰車,公司領導歐洲市場,全世界30多個國家武裝力量依靠該公司的戰術系統。所有的該公司系統是為這個要求設計的:保護的核心、機動性的核心和火力的核心,這些努力是基于幾十年的經驗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實現的。其結果是:為絕大多數需要的使命提供超級產品組合。
(2)英國航空航天公司的研發和競爭力的思路:我們的戰略是指導我們通過挑戰的市場條件。競爭在全世界依然非常激烈,我們積極行動通過集中精力實現我們對客戶的承諾并改進效率、改進可購買性和財務業績。所有這些都是必須的,以便持續和贏得新業務。我們將繼續為我們的業務投資和增加人員、提高技術和技能,我們需要將業務驅動向前發展。關于創新的理念:英航公司2015年的研發支出是12.63億英磅,我們將集中精力在技術創新和制造技術改進和產品生命周期的改進。絕大部分研發是由世界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承擔的。英航的研發專長是由于政府和商業客戶的巨大需求而進行的。一個快速增長的部分是:英航的研發工作集中在數據和網絡智能化以及鑄模和“大數據”的分析。
(3)美國諾斯羅普·葛魯曼集團、雷神公司和波音公司的研發支出和競爭力的思路:諾斯羅普·葛魯曼集團在國防、智能化和美國聯邦市場與許多公司競爭,包括英國航空航天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他們都是該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許多公司在國防工業上都競爭主要的項目,一個公司為了與另外的競爭對手激烈競爭為的就是獲取最終的合同獎勵。雷神公司:該公司進行寬泛的研究和開發活動以便持續地提高該公司現存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開發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客戶的變化需求,同時也能贏得市場機會。該公司直接參與絕大部分的開發領域:國防、政府電氣系統、航天、信息技術、技術服務和支撐市場。技術的先進性、榮譽、過去的業績、交貨的期限、融資和可靠性都是在市場競爭中考慮的主要因素。技術、產品、客戶的特殊需求及工業標準都有快速變化的特點。該公司在全球與美國的多家公司在競爭這些市場,競爭有點越來越激烈或者越來越專業化的工程、制造和營銷能力。波音公司:研究和開發包括實驗、設計、開發和與其相關的測試活動:國防系統、新開發的和衍生的商用和軍用飛機、先進的航天系統和其他公司資助的產品開發活動。
(4)日本制鋼公司和日本電氣集團認為研發活動主要有公司資助加該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日本制鋼公司主要針對鋼鐵和能源產品業務和工業機械產品業務。作為一家材料和機械加工的公司,該公司致力于創新產品和生產技術,同時也進行多樣化的技術聯合和共同開發,盡可能快的布局新產品開發。該公司的研發總部與企業合作,以便改進能力、業績和核心競爭力的可靠性。在新的領域開發新產品基于核心的和差別化的技術。該公司為了未來的技術和現代社會的需求,也從事基礎研究,對現存的產品進行關鍵技術的提升。該公司將利用這些努力從事研發工程以便創新新產品和新業務,并不斷追求現存產品的創新。日本電氣集團依靠公司的專有技術,同時針對公司的產品獲取專利和知識產權、業務模型以及設計和制造過程。公司的專利會遇到挑戰、會過期和被突破。事實上公司擁有的知識產權和專利并不能保證公司未來的競爭優勢。公司的貿易秘密可能是脆弱的或被雇員、合同商或他人濫用,更進一步內部質量盜用的產品會損害公司的知識產權,也會危及公司的品牌和產品的銷量。在維護總的銷售額尤其是在市場不景氣的環境里,競爭給公司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其他競爭對手的加入,加劇了公司業績增長的風險,產品和服務將會加劇價格的競爭。有些公司在亞洲具有低成本生產的優勢,這對公司來說增加了競爭的難度,會導致客戶流失和低價競爭。近幾年,公司同樣的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他們的時間更短更快。在日本在海外該公司有許多競爭對手:從大的跨國公司到為數不多的、相對較小、迅速增長的和高度專業化的小公司。因此公司不會輕易資助和投資這些業務,公司將全力以赴提高公司的產品質量和科技研發領域。
2 大企業的專利及其工程師
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有17,000項專利,三菱重工集團2013年有11,801項專利,英航有2 000件發明專利,日立造船公司有1,098件專利,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有專利626件,工程師有15,690人,職工有50 500人,工程師占比31%。說明這些公司具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和將科學家的發明、創新和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華為公司2015年專利申請3 898件,對全球知識產權的貢獻不斷提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0)宣布,華為公司以3 898項專利技術申請量蟬聯專利技術條約第一。美國仍然是專利申請最大國,日本和中國緊隨其后。WIPO主席弗朗西斯·格非稱:“世界創新地圖不斷遷移和進步,亞洲,尤其是日本、中國和韓國,逐漸成為世界創新主力。”
與中國的華為、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集團相比,中國聯想控股集團、德國意昂集團和中國鋁業公司的研發投入與其公司的實力相差太遠。聯想集團幾十年的研發投入與華為比較差距太大,德國意昂集團的研發投入越來越少,而中國鋁業公司在“十五”期間的5年里只投入了30億人民幣,只有華為的1/8,這些企業不重視研發投入,榮列“2015年全球虧損最多的公司”。中國有8家企業列入榜單。作為制造企業,這些企業在效益好的時候不思考沒有前瞻性、沒有戰略目標、不善于公司治理、沒有好的營銷能力、沒有品牌意識和不愿意在研發領域投資,公司不引進人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師,就跟不上與時俱進的市場變化和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你只能被激烈的競爭擠出市場。
國家的強盛是因為企業強大,企業是支撐國家強大的基石,反過來,國家強盛之后,又會促使企業更加強大。當然,除了企業的研發投入和競爭力之間的正能量關系,企業的戰略目標、公司治理、產品質量、人力資源開發、品牌影響力、營銷能力、企業文化、服務水平、財務核算、企業的長遠目標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這些都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德國)萊茵金屬集團資料[EB/OL].http://ir.rheinmetall.com/total sale:56.6億美元,page2,R&D支出:26.11億美元,page74,數據來自:annual report in 2015.
[2] 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公司資料[EB/OL].http://www.tohoku-epco.co.jp/total sale:155.4億美元,page4,R&D支出:11.17億美元,page4,數據來源:annual report in 2015.
[3] (美國)諾斯羅普·葛魯蔓公司資料[EB/OL].http://Northrop Grumman.com/total sale: page2,R&D支出:page55.數據來自: annual report in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