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在初中教學課程中,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的部分。文言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探尋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能夠更加容易接受晦澀難懂的古語,提高文言文學習的效率。本文就來和大家一起討論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82-02目前,許多初中教師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都是采用先疏通文言文中的大體段落意思,緊接著就是對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文言句式進行一種流水賬的講解。即使是如此詳細的文言文閱讀教學課堂,也依然讓許多學生頭疼。課內有教師帶領進行講解的文言文都這樣了,課外的文言文閱讀會陷入一種怎樣的窘境也就可以想象了。鑒于上述這種情況,我們就應該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改善這種被動的狀態。
1.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初中文言文存在格式化教學模式。現階段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通常在授課前一天教師會叮囑學生回去"閱讀"全文。所謂的"閱讀"就是給生字、詞注上音,了解書中有注釋的字、詞、句的意思,文章句子的大概結構,以便于明日授課"句句落實"的時候學生能"跟上"。次日課堂學生便成為被動接受字詞句的工具。這種教學模式嚴重的挫傷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更不要指望他們能夠理解文中所蘊含的"古訓",孰不知這忽略了學生自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違背了新課標要求中以學生為主體,實行自主學習的先進教學理念。
1.2學生對學習語文文言文的目的不明確。大多數初中生認為,文言文是極為枯燥的,又難以接受,整片之乎者也的,讀起來很拗口。他們感覺實在是無法接受,不清楚為什么生活在現代化都市的自己要去學習這種文章。殊不知,古今漢語雖然變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語言畢竟是有繼承性的,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所以,教師應加強引導,使學生明白古今語言的聯系,明確學習文言文的意義,變被動為主動學習。
1.3學生的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理解文言文困難。文言文的表達與當時的歷史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伴隨著分裂、統一、戰爭等,作者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或渴望和平,或背井離鄉、思家心切,或與親人朋友離別,或訴衷腸、求知己等等諸多,大背景下環境的影響和作者內心的感嘆相融合創作出的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著作是需要學生去深刻的理解和體會的。但是初中生生活閱歷不夠,歷史知識相對淺薄,使得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更加困難。
2.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方法探究
2.1激發學生興趣。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只有人們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是實現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前提。那么,教師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一方面,通過古人逸聞趣事。初中課文中所選錄的很多文章都出自古代大文豪之手。這些古人有很多逸聞趣事,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之前,通過講述古人的逸聞趣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如:講解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講東坡肉的由來。另一方面,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巧設背景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多個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2.2注意知識之間的串聯。在初中語文中,文言文不止一篇,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的文言文,如果學習到的詞語的含義用法等知識只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中,那么,與未學習過是沒有多大區別的,所以知識的串聯是很重要的。比如,某個詞語在一篇文章中的意思與另一篇文章中的含義是一樣的,當學習第二篇文章的時候,即使這個詞是重點是難點,也可以一遍帶過,當作復習而已,而不應當像第一次接觸那樣,仔細地講解。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新的、重要的知識中去。
2.3引導學生閱讀與歷史相關書籍,領悟作者思想。教學中倡導學生閱讀與歷史相關書籍,拓寬視野,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領悟作者的思想。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是幾千年時代變遷的有力見證,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人文情懷。文言文作為古代的書面語言,成為了詩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有力工具,正是這些詩詞歌賦才使人們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與時代背景、經濟狀況、百姓生活、民間疾苦、國家統一、戰爭分裂,以及作者在時代大背景下的個人情懷。例如,詩人因為戰爭不得不背井離鄉,對家人的思念使得他們越發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或是因為與愛人、朋友、知音相隔兩地,交通不便,甚是想念,無奈之下,值得賦詩一首以表相思等。
3.總結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部分,其關系到的不僅僅是學生單科成績的好壞,還是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眾所周知,要想在一個很短很短的時間內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相對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這是一種知識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要悉心指導學生。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盡快提高,讓文言文不再成為學生的障礙以及阻力。
參考文獻:
[1]任紅梅. 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創新方法[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200.
[2]宗奇宇. 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148.
[3]許利芳.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J]. 學周刊,2016,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