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標志著“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已全面轉入實施階段。該《指南》提出,2020年,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年以上;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制造業重點領域所需人才將會比2015年翻一番左右。
我國要成為制造業強國,需要從業者具備強烈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從小培養。我國的高中畢業生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多數都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更不用說職業準備了,這正是工匠精神培養所遇到的最大難題。為了將我國的人口優勢變為人才優勢,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基礎教育應該適應中國制造發展的需要,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勞動技術課程、通用技術課程的作用,加強制造業基礎知識、能力和觀念的啟蒙和培養,而不能將自己置之度外。目前正在實施的6大核心素養,都與技術課程有著密切關系。也可以說,技術課程的實施應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領域和重要研究方向。
(摘自:中國機床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