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薇薇
摘要:語感作為廣大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及文學作品鑒賞等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對語感的作用和特征等作了一系列的探討,旨在引起廣大中小學教師對作為語文教學軸心的語感的重視。
關鍵詞: 語文;教學;軸心;中小學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12-01中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交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其自身的邏輯和規律充分做好語文知識內容的設計及教學方法。語文中含有大量的詞匯、漢字、句式以及中心思想等,這成為了廣大中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難題。因此如何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在寬泛的語文知識海洋中抓住各個知識點的內在連接點成為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對中小學語文教學軸心論開展一系列探討。
1.高度重視語感
語感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前提,如果沒有語感,任何一門語言都不能學透和學精。作為我國語文教學多年來的優良傳統,重視語感對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及品味文章魅力和精華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語感的培養,通過反復的背誦經典詩詞來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及語感,從而將優美的語言變成了自身的功底。雖然這種語文教育模式沒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等,但效果依舊很好,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 "強調的就是語感對于一個人文學修養的重要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我國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內容的教學上有系統的和完整的方法。在教學的設施和教學人才隊伍上都處于一流水平,然而我國的大多數中小學生的語文水平依然處于落后的水平,現代化教學體系下培養的語文語感遠遠落后于古人的語感,這不禁引起了我國教育者的反思。有人把這種落后的狀況歸結于當前中學生的課程太多。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這主要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1)人們在語文教學體系的構建上花費了大量的功夫,而忽略了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本質特點。(2)當前的應試體制下造就了"唯分論"的思想出現,這種片面的思想導致教師以及廣大中小學生對語感的不重視,僅僅重視做題。(3)當下校園鮮有學生朗誦詩詞及散文等優美文章,讀書聲幾乎沒有,隨著年級越來越高,學生讀書的意愿和時間越來越少。而語感的訓練源自課文的誦讀。長時間的不朗誦優美的文章無法培養自身良好的語感。
古代文人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作品,給當下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經驗,語文教育必須重視語感的培養。
2.語感是對語言內涵的把握能力
只有正確的認識語感的內涵及外延,充分的發揮語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才能提升語文的教學水平和廣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對于語感的認識,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有的人認為語感就是天生的和無意識的對語言的把握能力。相反,有的人認為語感是一種情緒體驗的審美語言藝術能力。當然,絕大多數人認為語感是人的一種直覺能力。
首先,言語包含了語音、字體、語法規則以及邏輯思維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提高語感所需要研究的內容。因此,片面針對某一塊內容的研究是不全面的。
其次,直覺是一種不經過理性分析而對一個事物進行判斷的能力。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語感是對語音、字形以及內在所透露的思想等感知的能力。語感包含了不一般的感覺,其對事物的感知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其可以感知事物的內在聯系及內涵等。
最后,語感是一種人欣賞優美文章和鑒賞詩詞句的一種能力。是一種潛在的可以隨時反應的穩定能力。其是人類心理感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具體表現。是人類天生的一種能力,后期的強化和差異主要體現在洞察能力、記憶能力以及思維理解能力等。
3.語感體現的是人的綜合素質能力,其表現的具體特點如下
3.1即時性。人們在日常的言語表達過程中表現的語感是即時性的,所謂的即時性就是具有瞬間性特點,是無意識的以及習慣性的,在一定的場合和情境下自動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因此,語感保證了人們在語言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的正常化。一旦人們缺乏語感,那交流將會異常困難。
3.2完整性。語感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完整性,是人們對言語活動中所表達的各個要素感知的一種能力,體現完整性的一面。因此,語感在日常的言語活動中表現出不可分解。
3.3長期性和穩定性。人們對言語活動的感知能力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這體現了人們語感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有研究發現70歲的老人依然有很好的語感,這就說明了語感可以長期穩定的存在,即使像其他能力一樣會衰弱,但不會消失[1]。
3.4個體的語感存在差異性。小學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語感的重要性以及個體在語感上的差異性。有的學生語感比較好,有的學生語感相對較弱。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與訓練,做到因材施教。
4.語感是語言表達及交流的核心,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軸心
語感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高,這源于語文是一門注重聽說讀寫的學科。而聽說讀寫的重要前提是廣大中小學生對語感的把握和理解。只有廣大中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感,其言語能力才會相應的提高,其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才會提升。因此,語感不但是言語能力的核心,也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軸心,側重于廣大中小學生語感的培養,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學習效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作用表現如下:
首先,語感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語文知識的組成單位就是漢字、詞語以及短句等。如果學生的語感能力不好,不具備正常的口語能力,則語文教學就無法開展。
其次,語感是掌握語文教學內容的核心因素。廣大中小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語感能力,才能夠充分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及內涵。才能將優美的文字語言變為自身的財富,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2]。
最后,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廣大中小學生的語感,而不是提高學生的分數。分數只是學生語感提高以及文學素養達到一定程度的外在表現之一,并非決定性因素。因此,廣大中小學生的語感是否得到有效的培養是衡量當下語文教學質量的唯一考核標準。
5.結語
總而言之,語感是培養學生提升自身文學素養及語文知識學習效率的唯一途徑。作為廣大中小學生言語能力的核心及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軸心,語感能力的提升對于廣大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考文獻:
[1]傅建麗.韓銀秋.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與強化[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3,6:102-103.
[2]王旭明.馮淵.龍祖勝.等. 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 語文建設,2014,2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