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瑪
摘要:學生獲得的知識主要來源于課堂的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的效率成為了學生學習效率的評判標準。高效課堂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過去的課堂教學多"牽引",少"引導",學生完全被動地"接受" 知識,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低效狀態。作為教研員應冷靜思考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所謂"高效"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界定,一是效能與效率,著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與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綜合體現。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課堂教學;素養;有效措施;模式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61-01為滿足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鞏固學生的人文知識,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以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身素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以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小學語文教學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予以高度重視。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不少的挑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教學狀況來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教授學生更多的知識。結合我區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和諧課堂,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學習等具體建議。
1.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從近幾年中小學學業水平測試情況來看,我區語文教育教學質量基本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區雙語教師現代教育觀念較薄弱,仍然是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手段為主。在教學中老師只注重生搬硬套的要求學生背誦知識點,不能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因材施教,制約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筆者認為,雙語教師應改變現有"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利用優質高效的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語文教學領域,真正落實到課堂,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樣既能真正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和諧課堂
縱觀以往的教育過程,嚴重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反而成為了教育的附屬品。學生與教師之間明顯出現了隔閡,學生懼怕教師,當學習中遇到難題輕易不敢向教師尋求幫助,課堂上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遏制,課堂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理念發生了改變,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因此,教師應該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融入到學生當中,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其具體做法首先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將重心放在教學活動形式的設計上。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所有教學活動都必須要伴隨著情感,要關愛學生,從而創建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因為,對于教育而言,環境的影響程度非常重要,一個好的環境是學生學習最基本的條件。
3.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既要關注言語內容,更要關注言語形式
大家知道我們的語文學科不同于數理學科。數理學科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了這門學科。而語文學科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需要解決的是如何運用一定的言語形式去表達一定的言語內容。當然,掌握了言語內容利于學習言語形式。但不能在掌握了言語內容后丟棄了言語形式,也就是不能得意而忘言。而目前的許多閱讀課,多以"得意"為主,恰恰是"得意"而忘"言",也就是只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寫了什么,說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是怎么寫,怎么說的。正如崔巒老師在全國第六屆閱讀教學大賽總結發言時所說:當前一個傾向性的問題是閱讀教學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內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視語言的理解與運用,甚至以"得意"為唯一目標,忽略語言的學習,特別是忽視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忽視揣摩作者是怎樣用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的,忽視從讀學寫,了解文章寫法。這種失衡的做法,不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養,而且會把語文掏空。他還說:出現這種重人文輕語文、重言語內容輕言語形式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老師們對"語文"性質的理解偏差。語文教學是干什么的?語文教學是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做人。崔巒老師的話,諄諄告誡我們,學習語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學科性,既要立足工具,又要弘揚人文;既要得意,也要得言。那種"拔出蘿卜必定帶出泥"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為在言語內容與言語形式之間,任何一方都不能把另一方作為購買正商品時的饋贈品。
5.自我激勵,自我評價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盡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自己最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最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也最清楚自己糊涂和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指導學生逐步認識自己"學會"的過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學習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調控,不斷改進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