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媚
摘要:西方現代派文學,是20世紀西方世界各種危機的反映,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一方面,20世紀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等,使人們變得悲觀失望,煩悶頹廢;另一方面,叔本華、尼采、伯格森及薩特等的哲學思想,弗洛伊德、詹姆斯等人的心理學,都影響甚至指導了現代派文學的產生和發展。
關鍵詞:西方;現代派;文學
現代派文學起源于19世紀初期,在德國的霍夫曼、美國的愛倫·坡的消極浪漫主義文學中就已經出現了。從法國的波德萊爾開始,經過巴納斯詩派,到魏爾倫、蘭波、馬拉爾美,象征主義漸漸成了一個頗大的文學流派。而且,現代派文學還包括唯美主義、印象主義、自然主義與新浪漫主義等。
20世紀現代派文學的發展主要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和兩次高潮:第一階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現代派文學萌芽階段:第二階段是20至50年代,現代派文學的鼎盛時期;第三階段是六七十年代以后,現代派文學沒落時期。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至20年代,是現代派文藝發展的第一個高潮,現代派文學就是在此階段得到了明確的確立。四五十年代是現代派文學發展的第二個高潮階段。70年代以后,西方文學與當時社會的多元化趨勢相一致,呈現出出多元、創新和具有活力的趨勢。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的現代派文學主要是后期象征主義,它是19世紀象征主義文學的繼續
(一)后期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的作家認為,藝術是表現事物本質或最高真實的一種形式,而這種最高真實不存于與現實世界只存在于主觀世界之中的;外界事物與人的內心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之間有著對應的聯系。所以,作家不應該直接描寫事物,而應該尋找“客觀對應物”,以象征的手法來間接表現內心世界的隱秘情緒。后期象征主義的詩人主要有美國的艾略特、英國的葉芝、比利時的維爾哈倫、奧地利的里爾克、法國的瓦萊里等。后期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人物是比利時的梅特林克、法國的克洛岱爾等。
二、20世紀30年代的現代派文學包括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等
(一)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德語國家、北歐、美國等地的文藝流派,同時在繪畫與戲劇上成就突出。瑞典的斯特林堡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人物。雖然二三十年代的表現主義作家立場不盡相同,但都提倡在藝術上表現個人主觀直覺。這一派的代表詩人有德國的貝希爾,奧地利的威弗爾;戲劇作家主要有捷克的恰佩克,美國的奧尼爾。表現主義小說的杰出代表則是奧地利的卡夫卡,著有《鄉村軼事》、《判決》、《變形記》、《地洞》等。
(二)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產生于法國,他是后期歐美各種藝術的主要影響者。創始人布勒東提出自動記錄法,描寫夢幻,隨意拼湊想象。法國的超現實主義文學家主要有:路易·阿拉貢、保爾·艾呂雅等。他們聲稱自己反映夢幻與理性這兩個并列的世界,不取決與邏輯,而取決于心理,即無意識的觀念過程。出于對下意識的崇拜,他們企圖從“夢”與“瘋”中獲得靈感。所以,超現實主義者的寫作采用純粹無意識的文字拼接方法,這雖然可以得到一些新奇的意象,但大部分都是莫名其妙的東西。
(三)意識流小說
意識流小說雖在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已出現,但作為現代文學流派,意識流文字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風行于20—30年代。意識流小說家主張將主觀世界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人物的下意識活動,他們認為下意識活動最能表現真正的“自我”。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家有:英國女作家維吉尼·沃爾芙、詹姆斯·喬伊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等。
三、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現代派文學包括了后現代主義、新先鋒派等。其中,存在主義文學是戰后影響最大的現代流派
(一)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文學的誕生是受到了存在主義哲學的深刻影響。在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的保爾·薩特首先樹立起了存在主義文學的大旗。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從人道主義出發,探討人的價值問題,揭露社會的丑惡,同時也宣揚了悲觀絕望的情調,美化了個人主義思想。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惡心》、《自由之路》第3卷《死無葬身之地》、《可尊敬的妓女》等劇作。1964年,薩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荒誕派戲劇和新小說派
荒誕派戲劇和新小說派的小說都產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法國。他們用荒誕的形式和夸張的手法展示描述生活,但對生活的描寫通常缺乏連貫、完整的情節,而且語言混亂空洞?;恼Q派戲劇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法國的尤奈斯庫,他的主要作品有《禿頭歌女》、《椅子》、《犀?!?。
參考文獻:
[1]方漢文.西方文化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沈之興.西方文化史[M].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
[3]沈福煦.現代西方文化史概論[M].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