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柯言?任曉萌?徐嘉爍
摘要: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兒童的社會性行為,可以引發出對兒童類真人秀節目制作的深思。本文以兒童真人秀節目為例,來探討兒童的社會性行為發展,深入探究兒童真人秀節目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影響,使兒童真人秀節目更好的引導兒童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兒童;真人秀節目;社會性行為
一、兒童真人秀節目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引導
兒童真人秀節目發展迅速,特別是現在很多兒童節目的收視率普遍下滑,人們在不經常觀看這種節目的時候,兒童真人秀作為一個新的媒介開始活躍到人們的視野中,兒童真人秀的發展,對兒童的心理和性格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制作一個好的兒童真人秀節目就更為重要,不單單是為了娛樂,而是要對社會兒童教育產生影響。兒童真人秀節目的制作不是消費兒童本身,而是發揮兒童真人秀節目引導作用。
電視節目是給兒童傳播信息的橋梁,但是電視的節目環境和真實環境是不同的,所以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影響。這就要求節目的嚴謹性、客觀性、真實性。
所以,兒童真人秀節目的引導,也可能是有利有弊,一個好的節目會帶來好的影響,而一個不嚴謹庸俗的節目肯定也會對孩子的成長和認知帶來偏差。這就表明了做好一個真人秀節目的重要性。
二、兒童真人秀節目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作用
兒童真人秀節目的火熱發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在娛樂化的同時,更多的關注了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社會學理論認為,人的社會發展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則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會帶來一系列的個人成長問題。兒童的過早或過于社會化會不會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或者是面對社會有更強的競爭力還有待研究。
兒童作為看電視節目最多的群體,他們接觸電視的時間和機會都會很多,而好的兒童真人秀節目使得孩子在觀看的時候發現相似的自己,所以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增加兒童的社會性行為,讓孩子或者家長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引人深思,發現自己孩子的不足,從而促進孩子的正確成長,促進社會化的進行。就比如《一年級》的播出,里面的教育行為和家庭問題肯定可以引起社會的討論和共鳴,這點從微博話題就可以看出,引發全民討論,這就是真人秀節目的力量,它或多或少的都在影響著社會,影響著人們的思想。
電視媒介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使兒童了開始解社會化的行為,兒童真人秀節目無疑促進了社會更多人了解兒童的社會性行為和心理發展,使社會開始關注兒童,用正確的方法制作兒童真人秀節目并促進兒童社會化發展。
三、兒童真人秀節目與兒童社會化發展的融合
真人秀節目和社會化的融合使得一個兒童真人秀節目得到更好的發展。在《一年級》中,我們可以看到萌娃從第一天到來出現的各種問題,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有不同的育兒理念,其中有中西文化差異的、有和媽媽不能分開的、有留守兒童問題、單親家庭等。在電視節目中,都把這些敏感的問題放了進來,通過電視節目傳播給大眾,讓大眾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能有一些啟示。
《一年級》是真人秀節目和社會化結合的成功典范,節目不僅注重效果也更加注重教育性,這是當下很多真人秀節目所缺失的,所以《一年級》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更加注重社會,更加注重兒童教育的結果。
兒童真人秀節目的制作越來越好,對社會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兒童真人秀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融合很多社會需要的知識、教育禮儀或者平常重要的但是人們容易忽視的問題,在電視節目中表現給觀眾,使觀眾看到這些教育問題,然后用來實踐,用電視這種傳媒,會間接影響很多人,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給兒童帶來更多的認知,這種把社會化的一些重要行為和兒童真人秀節目的融合,是現在兒童真人秀節目發展的趨勢,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后肯定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四、小結
電視媒介作為獨特的影響力,更是作為兒童大多觀看的節目,所以對電視節目的制作要求就會更嚴格,其中在電視節目中添加教育色彩更是節目的成功。在兒童真人秀節目制作中,把兒童真人秀節目和兒童社會性行為結合起來,就會使節目更加具有教育性,使兒童真人秀節目的影響更為深遠。
參考文獻:
[1]裴博瑞,楊仕茹.淺議電視兒童真人秀節目中的兒童形象—以深圳衛視《飯沒了秀》為例[J].青春歲月,2013(15).
[2]趙魏,劉利明.談中國兒童真人秀娛樂節目的現狀[J].電影文學,2013(03).
[3]李文麗.《爸爸去哪兒》熱播現象分析[J].電影評介,2013(19).
[4]龍俊達、馮靈楷.對當下兒童電視娛樂生態的思考[J].中國電視,2011(05).
[5]莊序芃.淺析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J].東南傳播,2008(11).
[6]郭路.淺談“以兒童為本”電視少兒節目制作理念[J].東南傳播,2009(10).
[7](美)尼爾·波茲曼(NeilPostman)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04.
[8]卜衛著.大眾媒介對兒童的影響[M].新華出版社,2002.
[9]歐環.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0]孫曉宇.淺析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制作及創新[J].當代電視,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