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娟
摘要:《澹仙詩話》是第一部女性詩話體著作,在《澹仙詩話》中對女性詩歌和事跡的記載,不是簡單地記錄下這些女子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生平事跡,而是蘊含著一個女性作家對才女淵博學識的贊賞,對紅顏薄命女性的惋惜,對整個社會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擔憂。
關鍵詞:澹仙詩話;熊璉;女性
熊璉,字商珍,號澹仙,又號茹雪山人,江蘇如皋人。根據(jù)曹龍樹作于嘉慶二年即1797年的《澹仙詩鈔序》,可推知熊璉生于1758年,她的一生歷經(jīng)清乾嘉兩朝。熊璉的一生充滿悲苦凄涼的色彩,幼年喪父,丈夫陳生又患有廢疾,后陳生去世,熊璉在照顧舅姑下世后,回到母家,老而無子,生活貧困凄涼,后為閨塾師。《澹仙詩話》就是在熊璉回歸母家后,與弟弟熊瑚論詩所編撰而成的,《澹仙詩話》是第一部女性詩話體著作。
從清代女性紛紛涌上文壇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清代女性在文學上得到部分男性的支持與鼓勵,這種規(guī)模和盛況是前代無法超越的。據(jù)胡文楷所著《歷代婦女著作考》可知,清代女性文人已達三千多人,胡文楷也說:“清代婦人之集,超軼前代,數(shù)逾三千”,可以說清代女性文學非常繁榮,才女紛紛涌現(xiàn)。熊璉生活于才女輩出的江南,所以在熊璉的《澹仙詩話》中也記錄了這樣一群才華橫溢的女性,記錄下她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保留了熊璉對這種才女文化的態(tài)度。
在《澹仙詩話》中,熊璉記載了一個個富有才華,詩意盎然的女性,如袁枚的妹妹袁機,熊璉評價其詩“神韻飄逸”,不僅是熊璉就連袁枚對袁機的詩才也是贊賞有加。對閨秀洪素,熊璉評價其詩清逸。還有丹徒愛蘭女史王瓊,熊璉只是聽說王瓊的著作很豐富,卻可惜一直沒有見過,但是熊璉見過王瓊所輯的《名媛同音集》,熊璉形容這個集子中所收的詩“類皆清超澹遠,不落脂粉艷習”。熊璉能夠將她們記載進詩話中,足見熊璉對她們詩歌的喜愛與贊賞。
清代的才女不僅僅會作詩,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澹仙詩話》中,記有一個叫石貞的女性,她工于繪畫,即使是剩墨零片,人人都競相以之為寶。還有吳騏的母親鄒懷潔,也是非常善于繪畫,熊璉對鄒懷潔繪畫的評價是“工繪事,尤精蝴蝶,間以小草幽花,極飛舞回旋之妙”。可見,其繪畫造詣之高。熊璉還作有《沁園春·題蒲塘女史鄒懷潔畫菊》一詞來贊賞其畫作。更有繆玉佩,工于書畫六法,實在難得。
清代的女性文化更是形成了一種家族文化。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之下,一家之內祖孫、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都是詩人的情況并不少見,比如,沈宜修就是培養(yǎng)了自己的女兒葉紈紈、葉小紈、葉小鸞、葉小繁和兒媳沈憲英。又如商景蘭一家,她的女兒德淵、德瓊、德茞及甥女徐昭華,四人被稱為“祁家四女”,這樣的家族女性文人群體,就可以形成吟詠團體。熊璉在《澹仙詩話》中也記載了許多家族才媛,比如,工于繪畫的石貞,她的侄媳黃碪亦能詩。愛文墨的羅霞綺,她的次媳陳昆生也能詩,熊璉對這些家族女性文人的記載,也反映了當時的女性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熊璉在《澹仙詩話》中對這些才女的記載,一方面表現(xiàn)了她對女性才華的稱贊與喜愛,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她對這些女性不幸遭遇,香消玉殞的無限惋惜之情。如,武進王采薇,孫星衍的妻子,有慧才,熊璉對其詩的評價是“語意幽冷如李長吉”,如此慧才竟不幸早逝,年僅二十四歲,熊璉也感嘆“或亦玉樓中人歟?”又有商畹蘭,七歲即能賦詞,九歲離世,熊璉說:“如此早慧,未竟其才,曇花一現(xiàn),可嘆可惜”《澹仙詩話》中記載這樣有慧才竟不幸早逝的還有鄭蘊芳、李絳玉等人。
在詩話的記載中,熊璉以其自身的苦難經(jīng)歷,去觀察整個社會的女性處境,熊璉發(fā)現(xiàn)與她同病相憐的女性有很多。這種才女的不幸遭遇不僅僅局限于過早離世,還有她們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生活的不幸,備嘗艱辛與貧窮。在這些不幸的女性身上,熊璉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熊璉對她們充滿惋惜之情,也讓她憐及自身。她發(fā)現(xiàn)越是品質優(yōu)秀,才華卓越的女子,生活越是不幸,言語中能看出熊璉內心積郁著一種紅顏薄命的無奈,這個發(fā)現(xiàn)讓她痛苦。
整個社會中的多數(shù)女性都處于這種紅顏薄命與病態(tài)的貞節(jié)觀下,不得不讓熊璉對自己以及所有女性的處境有所思考,并尋求女性在脫離男性經(jīng)濟下個人獨立生存與發(fā)展之路。在婚姻中女性處于被動弱勢的地位,在經(jīng)濟方面,女性幾乎沒有經(jīng)濟來源,依賴于男性,當失去男性這個經(jīng)濟支柱后,女性的基本生活便難以保障,在《澹仙詩話》中,熊璉記載閨秀洪芝崖孀居海上“課蒙度日,雖四壁蕭然,不廢吟詠”,的確,很多像熊璉這樣的知識女性會選擇閨塾師這條道路,但是那些沒有文化的女性呢?更讓她對女性自身命運充滿了同情與擔憂。
注釋: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377.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424.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454.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383.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383.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390.
張寅彭主編.清詩話三編[M].上海古籍,2014:2472.
參考文獻:
[1]張寅彭.清詩話三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肖亞男.清代閨秀集叢刊[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
[4]南京師范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江蘇藝文志·南通卷[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