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苗紅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幼兒的表征能力越發引起大家的關注。分析解讀研究幼兒表達思想和感情等表征能力,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整體及可持續的發展。本文結合我園開展的"提高大班幼兒表征能力"的課題研究,在分析、解讀大班幼兒表征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幼兒表征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班 幼兒 ; 多元表征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58-02
表征或表征系統,是人們知覺和認識世界的一套規則。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特別提出"幼兒的一百種語言",即幼兒以他們特有的方式來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幼兒需要借助自身直接參與的活動來認識和了解事物。因此,在主題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學會運用自己的方式表征內容是十分必要的。為了讓大班幼兒學會運用多種表征方式,我在分析、解讀大班幼兒表征特點的基礎上,嘗試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多種策略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
1.解讀幼兒圖象和符號語言,研析幼兒表征特點
1.1 幼稚性特點。縱觀幼兒的圖象語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既童真和稚氣,有閃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它的幼稚性表現在承認所不能看懂的圖畫和符號,而當他們在于同伴交流時所涉及的語言又是稚嫩的。
1.2 生活性特點。它是幼兒圍繞一個主題,讓幼兒進行自主觀察,探索現象和事物。而這些主題的選擇,往往是幼兒熟悉的周圍生活中所常見的現象,感興趣的,愿意去觀察和表現的內容。所以,他們的表征所體現的將也是生活性的。
1.3 多樣性特點。這里所指的多樣性,是指幼兒的圖象表現為文字、數字、圖畫、符號、制作、撕貼、剪貼等不同的方法。幼兒能運用這些多種方法表達對事物的認識、感受和設想等。綜觀幼兒的圖象表征內容極為豐富多彩。
1.4 創造性特點。圖象語言更象凝結創造能力的一條紐帶。它可以使學習的游戲不會結束,讓發現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延續。幼兒的圖象語言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觀察和感受表現得富有想象。
2.支持幼兒的多元表征行為,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
2.1 提供豐富表征材料,支持幼兒多元表征行為。教師可為幼兒創設一個由多種類型的表征材料構成的區角活動環境。對照勒什等人的表征分類,不同的表征形式分別對應不同的材料:(1)與實物情境表征相關的材料,即解釋學習內容或問題情境的真實世界中的物品,如糖果、蘋果等。(2)與教具模型表征相關的材料,即能表示學習對象的內在關系的具體物,如積木、手指、扭扭棒等。 (3)與書面符號表征相關的材料,即一般使用的書面符號以及數學中所使用的特殊符號,如數字卡片、記錄紙、筆等。(4)與其他表征(如身體動作、聲音、手勢等)相關的材料,如手搖鈴鐺、響鼓等。
2.2 運用多種有效策略,促進多元表征能力發展
2.2.1 環境互動策略。我們所指的幼兒表征是圖象和符號的語言,而幼兒的圖象是建立在與周圍環充分互動的基礎之上。為此,我們在幼兒進行表征之前,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獲得感受,在體驗和獲得感受的過程中,幼兒才能把自己的記憶、感受的等用幼兒自己理解的圖象和符號進行表現,然后又把非語言在老師啟發和引導之下轉化為能與他人交流的語言。所以環境互策略動它幼兒進行表征的基本策略。
2.2.2 注意強化策略。所謂注意強化策略是指幼兒的觀察不僅需要成人的指導,而且還要強化幼兒有意注意,只有當幼兒的注意的品質提高了,才能促使幼兒對周圍事物引起注意,才能使幼兒在有意注意之中發現問題,才能去探究,最后才會有表現的愿望。
2.2.3 鼓勵支持策略。幼兒期的思維具體形象,他們用自己所理解的圖象和符號進行對事物認識的記錄是稚嫩的,而且是成人有時無法理解和讀懂的。為此,作為教師當幼兒在表達時,面對幼兒童言無忌只有鼓勵和支持,才能促使幼兒保持其積極性,讓他們大膽地交流自己的記憶、想法和感受。因此,鼓勵和支持策略是幼兒通向成功的營養劑。
2.2.4 技能提高策略。我們要求幼兒對事物認識后的記憶、想法和感受用圖象和符號等非語言進行表現,然后轉化成語言進行交流。因此,要適當培養幼兒繪畫等有關技能和方法,使幼兒在需要表征時得心應手,也不會產生由于技能問題而影響他們表現的積極性、創造性。
2.3 依據兒童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多種表征形式
2.3.1 培養幼兒合作式的表征能力。師幼合作式表征。在主題探索活動中,當師幼產生共同的研究命題時,在師幼共同收集材料的基礎上,教師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可選擇的材料和環境,鼓勵幼兒借助不同的材料、運用不同的方法,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生生合作式表征。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有所增強,他們不僅注意自己的活動,而且還喜歡關注同伴的活動。如果有共同的興趣或目標,幼兒間會有很好的分工與合作,他們還會主動向同伴學習。如在"制作小鳥的家園"活動中,同一個小組的幼兒按照計劃書收集材料,共同制作小屋。在制作過程中,幼兒不僅詮釋了小組原先的設想,還借助材料發揮想象,融入了新的想法。
家園合作式表征。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表征方式,教師可以在展示每個家庭表征內容的同時讓幼兒相互模仿,既可以拓寬教師的教育內容,又能提高幼兒的表征能力。因此,在實踐中我們加強家園合作,讓家長走進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參與主題探索,共同表征。如在"你看你看月亮的臉"的調查記錄中,有的家庭用照片、剪紙記錄,有的家庭用圖畫記錄,還有的家庭用文字記錄等。家園合作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表征方式,促使幼兒的表征能力不斷提高。
2.3.2 鼓勵、支持幼兒的個性化表征。幼兒最初的表征手段是單一的,表征結果是稚嫩的,所表征的內容局限于對真實生活的反映。二期課改的實踐為幼兒表征帶來了新的活力,幼兒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索和記錄,使表征的形式豐富多彩。但由于幼兒抽象概括能力較弱,往往會導致難以表征或所表征的內容讓人難以讀懂。面對這種情形,教師一方面要多鼓勵、支持幼兒,激發幼兒表征的熱情;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強化幼兒對各種表征符號的靈活運用,豐富幼兒的表征方式。
參考文獻:
[1] 《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瑞吉歐與中國幼兒教育改革研討會 Carolyn Edwards 、 Lella Gandini、 George Forman 編著
[2] 《學前教育新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陳幗眉 劉焱主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大學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