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摘要: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們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童素質(zhì)教育隨之也有了非常大的起色。但是有很多問題接踵而來,就從我所熟悉的幼兒教育來講,就目前教育方法這一方面,有些讓人擔憂。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如何避免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是我們目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事情。本文作者經(jīng)過自己的了解,分析了當前幼兒的一些特點,并且提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與建議,希望對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在教育領域有所幫助,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幼兒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63-02
1.要多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認識傾向。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努力去獲得廣泛的知識,充分發(fā)揮其潛在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新大綱強調(diào)了,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誠然,興趣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動力,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幼兒天生好奇、好動,特別喜歡新奇的事物,教師應根據(jù)幼兒這種好奇心,吸引幼兒注意,激發(fā)興趣和培養(yǎng)其能力,幼兒只有處于愛學、樂學、會學的境地,他才能學到真的知識。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幼兒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幼兒期是觀察力初步形成的時期,此時幼兒觀察的有意性較差,缺乏一定的順序性和系統(tǒng)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教師有必要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并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從不同側面和不同層次去觀察。比如,觀察大公雞時,可先引導幼兒觀看雞頭、雞身、雞腳,以后進一步觀察公雞和母雞有什么異同,邊看邊引導,還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自答。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傳說魯班發(fā)明木船是受了鞋飄在水上的啟發(fā)而想象出來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起初都源于人們的想象和幻想。幼兒時期是想象力表現(xiàn)最活躍的時候,想象力是他們進行探索活動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教師要通過多種活動,擴大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鼓勵和啟發(fā)幼兒大膽進行想象,為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空間,并加以正確引導。面對幼兒神奇豐富的想象、充滿靈氣的妙答,應該放棄原先準備的"標準答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幼兒可貴的想象力,要給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還幼兒以自由的廣闊空間。
4.要抓好幼兒主動勞動的教育
當今家庭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父母和爺爺奶奶過分的嬌慣,對孩子有求必應,包辦一切,不要求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導致孩子依賴一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要想讓這些"小皇帝"、"小公主"轉變成為勤勞、勇敢、不怕艱辛的人,就要培養(yǎng)他們自己穿衣、吃飯、洗手、洗腳、洗臉、穿鞋等良好習慣。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幼兒有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級,根據(jù)班級的高低,體力的強弱,安排勞動任務。如大班,他們的體力、能力和獨立性都增強了,他們勞動的主要內(nèi)容應是做值日工作、檢查工作質(zhì)量、學會觀察一些植物、飼養(yǎng)小動物、制作手工玩具,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主動性、計劃性和勞動目的性,通過這些培養(yǎng)來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形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為孩子走向生活,成為社會上合格的勞動者奠定基礎;中班的幼兒動作比較靈活,能控制自己、獨立性強、能按教師的要求有目的地完成勞動任務,可以培養(yǎng)他們獨立穿衣、迅速洗臉、洗手、擦洗課桌椅、簡單種植一些花草等勞動,便于培養(yǎng)他們的勞動光榮感和責任感;小班的幼兒體弱,動作不夠靈活,對他們的勞動安排應簡單、時間要短,教他們慢慢的洗臉、洗手、洗腳、穿衣、自己吃飯。
5.教師與幼兒平等相處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主動去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間關系,又能使我們的目標得以實施。
6.讓幼兒從游戲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盡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nèi)容相一致的游戲。真正做到 "以游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具有自發(fā)性、自主性、體驗性與非功利性特點。幼兒受其年齡和生理的特點,尤其喜愛游戲,熱愛生活。那么,就在幼兒喜愛的基礎上,在生活、游戲中融入教育知識,使幼兒在"愛屋及烏"的傾向上,由愛生活、游戲而轉向愛學習,找到學習的樂趣,輕松愉悅的掌握知識。
7.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對一次教學活動的最終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提倡科學評價機制是教師、幼兒與家長三方參與的多主體評價。經(jīng)過一天的教學,教師通過記錄幼兒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終結性評價,對于自身教與幼兒學進行肯定,并進行教學反思,提出完善教學的措施,優(yōu)化教學效果;幼兒根據(jù)自身表現(xiàn),提出對自己滿意的地方,以增強自信心和肯定自我價值,而對于不足之處則要盡力改善,逐漸完善自己;家長雖不直接參與課堂教學,但是對于教師教與幼兒學有評價的權利,家長與教師應密切聯(lián)系,關注幼兒的發(fā)展與成長,積極與教師配合,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和有效,并根據(jù)幼兒在家的日常表現(xiàn)給予評價,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生活環(huán)境。
所以,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好幼兒的朋友,讓幼兒幸福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