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花
摘 要:創造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生命力和推動力。作為職業學校,更應該強化創新教學,讓創新教學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才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因此,教師應在清晰了解中職電工教學中存在弊端的基礎上,尋找中職電工教學中創新能力的滲透途徑,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電工專業;創新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13
一、 中職電工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電工課是“三校生”高考科目之一。受“三校生”高考指揮棒的影響,為保證本科上線率,教師放不開手腳,仍然實行課堂教學“教師負責制”,填鴨式的教學,把知識作為像“圣旨”一樣的東西強加給學生,使學生缺乏爭論,無法進行思維的有效碰撞,完全淹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受學校辦學條件、環境和教師個人素養的影響,職校教師喜于安于現狀,缺乏創新精神,不能很好地引領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更無能力很好地指導學生創新學習。
3.職校學生大多為農村孩子,現寄宿在校,加上我校地處郊區,離縣城兩公里之遠,而且農村家中很少接入互聯網,附近幾乎沒有書店、閱覽室,而校內現有的圖書室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拓展及最新信息的接受。況且,在校期間準備實訓耗材也很不方便。
4.職校學生大多是初二后分流學生,學習電工對于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來說很有難度。再加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夠靈活,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識記;上課時,學習思維遲延,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維,不愿學習的傾向;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欠佳(定理、定義、公式等),從而導致在解題時,缺乏條理和依據,造成解題思路的“亂”和“怪”;心理壓力較大,不敢去請教,怕被人認為“笨”,日積月累,造成對學習電工存在一定的困難性,更談不上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
二、中職電工教學中創新能力的滲透途徑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習的創新動力
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在電工的學習活動中,必須克服那種教師是主角,少數電工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融洽、合作的氛圍,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創造性思維教育環境,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尊重,個性和愛好得以展示。讓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查缺互補,分組操作,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保留自己的學習空間,從而體檢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習的動力。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建立多元課堂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解答可能僅僅是數學或實驗技能問題,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則要求創造性的想象,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诮虒W中,由于學生的電工能力參差不齊,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教師態度要慎重、委婉,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時,若學生答錯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問題中的關鍵點,重新思考后再回答;在做完作業后,可先由自己對本次作業的完成情況客觀公正地給出評價,再由小組長檢查后給出評價,最后教師批閱后作出評價,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多讀點課外書。而在講授定理、公式等知識點之前可介紹或布置學生去了解該知識點的人文背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這樣,通過主動參與、自主評價、師生互評,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出創新學習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根據知識要點,設置一些智力游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利用課堂教學,鼓勵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蘇軾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彪姽そ虒W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的發散思維能力。如在日常教學中要因時、因題,適當對問題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適當發展,形成題組,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達到一題多用,多方聯想的效果,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又如在學習勾股定理之后,激勵學習閱讀該定理的多種證法,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習的信心;如探討如何確定零點位點時,可先組織學生集思廣益,展開討論:如何確定參考點?有哪幾種確定的方法?每種方法中運用哪些知識?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對比、歸納和操作,在發現探討中掌握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創造性。
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后,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帶著自己愿意探究的問題到街道、農戶、企業等地方訪問、調查,或者上網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寫出調查報告;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學具制作等等。這樣,通過教師不斷創新、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創新能力。
(四)以實訓課為載體,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培養的。在電工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習了“正弦交流電的表示方法”時,可以預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對稱的圖片資料,增強感性認識,掌握正弦波的基本特點,又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電腦設計一些基本圖案,通過平移變換設計出更多的初相不同的正弦波形,以豐富生活樂趣,進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發展。
實踐證明,經常性地開展實訓活動,能改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參與活動,也拓寬了學生思維活動空間,使他們的思維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創新教學的視野
信息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空間,把世界引進課堂,可讓學生們更多地了解現代化的技術和信息。在電工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具有的集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于一體的特點,將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靜止變為動態,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電工學習興趣,進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