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麗
摘 要:創新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最為關心的話題,創新教育也是時代發展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也是一門自然科學,創新教育是生物教學的義務與責任。因此,我們要多措并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
關鍵詞:生物課堂;異彩紛呈;創新;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73
地球上五彩斑斕的生命體,生機勃勃,絢爛多姿,蘊藏著無窮的奧秘。這就需要人類用科學的手段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作為生物教學工作者,我們有責任為人類的生命科學的發展盡綿薄之力。創新思維在生物課堂上的普及與應用,會讓生物課堂異彩紛呈,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
一、創新實驗方案,讓生物課堂異彩紛呈
八年級上冊“根對水分的吸收”中的“根的吸水、失水原理”這一知識點,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這部分內容如果采用課本推薦的方法,課堂結構過于繁瑣,且學生很難接受。因此就這部分內容,我們做了如下處理:(1)選取一個約600克重的白蘿卜。(2)把它沿中線縱剖,使其成為兩個體積幾乎相等的細長部分。(3)選取其一作為實驗材料,用打孔器打出等間距的五個孔。編號分別為a、b、c、d、e。直徑比10毫升的試管口徑略大,深度為2厘米。(4)把去底試管(10毫升大)分別插入孔中,深度為1厘米。(5)分別注入15毫升的食鹽水(濃度分別為0.5%、1%、5%、10%、20%,鹽水中已加入了等量的紅墨水,即顏色相同)。(6)1分鐘后,觀察的液面高度變化和液體的顏色變化。(7)師生歸納觀察到的現象:a孔液面下降、顏色變深。c孔、d孔和e孔液面升高了,顏色變淺了。液面高度的順序是c孔 二、融合課程資源,讓生物課堂異彩紛呈 在處理教材的拓展環節時,我還多次運用了文學知識。比如,在處理“家禽”一節中的“多種多樣的鳥類”這一板塊時,我就啟發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與鳥類有關的成語。學生表現得相當踴躍,在我的適時啟發下,我們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現就其中有代表性的答案概述如下:飛鴿傳書,鴿是和平的象征;啄木鳥又叫“千千木”即用嘴啄之義。它使用尖細的嘴在樹干和樹皮上勘探、捕敵;鴛鴦實際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鳥類;丹頂鶴又名仙鶴,是延年益壽的象征,“丹”字得名的原因是它的頭頂上沒有毛覆蓋,皮膚又呈紅色。與它有關的成語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學生的收獲確實不少,這樣的處理手段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考習慣,又開拓學生的視野。 由此可以看出,語文基礎知識可以用到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比較全面的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知識。這無疑體現了語文學科與生物學科的融合。實踐證明在教材的處理過程中多動腦筋是沒有錯的,這無疑能鍛煉他們對信息處理的能力。 三、創設故事情境,讓生物課堂異彩紛呈 在講到“曲霉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的關系”時,課本上只用了草草的一句話,說“生長在稻米上的青霉和花生、玉米上的黃曲霉產生了毒素不能吃”。針對這一知識點,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梗概簡要介紹: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坐著一家三口。為了哄小女兒開心,爸爸隨手從食品袋里抓出來一把剛從老家拿來的炒花生?!懊让?,爸爸給你包花生吃。”爸爸笑吟吟的,邊說邊包花生。這時出現了一個出了芽的花生,爸爸隨手把這顆出了芽的花生丟到了垃圾桶里。女兒用疑惑的眼睛瞪著他,“爸爸,為什么不要了?”身為醫務工作者的爸爸告訴她:“出了芽的花生已經生了黃曲霉,它是不能吃的。”“哦,謝謝爸爸。”女兒說著咯咯地笑了。由此,我們引出主題“什么樣的食物生了青霉或黃曲霉是不能吃的。這些小小的細節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是必須要重視起來的。生物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認真學習,生活得更健康,更科學。 四、優化教學方法,讓生物課堂異彩紛呈 在講到“關節的結構和作用”時,我引用了春晚上令人折服的“千手觀音”這一節目作為話題的切入點,在學生中展開討論,一位男生說:“在聾啞的條件下,她們能跳的這樣精湛,真的不容易?!币晃患毿牡呐f:“她們手指的指尖太神奇了,能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傳遞美,令我們震撼!”我說:“首先她們克服自身的殘障,練就了舞蹈,令人感嘆。另外手指的關節,在長年的鍛煉下,能做出這種出神入化的表演,鍛煉是品質的歷練,是成就夢想的基石,是耐力強度的考驗,又是關節靈活性的功勞。那么什么是關節,它又有什么特點。課堂講授把此作為切入點,慢慢展開這一新穎奇特的引入方式,令人眼前一亮,效果明顯增強,這無疑讓課堂熠熠生輝! 以上是我在生物教學方面,應用創新思維的點滴體會,教學效果比較明顯?!盁o創新無以求發展”,創新會令你的課堂異彩紛呈,讓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利用創新這把有力的武器,攻下一座又一座知識的堡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