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美蓮
摘 要:人才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是個永恒的話題。在廣納群賢、知人善任,凝聚人心、成就事業(yè)方面,《三國演義》中的人才觀對于今天的競爭與發(fā)展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可以作為古為今用的經典被借鑒。
關鍵詞:三國演義;人才觀;古為今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2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147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在爭強好勝的刀光劍影、戰(zhàn)馬馳騁的硝煙風云、鉤心斗角的宮闈運籌以及三足鼎立的疆土分合的演義故事背后,我們領略到的是作者在文學、軍事、外交和管理上極高的造詣。特別是作者將古人的用人哲學描繪得淋漓盡致,有著很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歷史走進了21世紀,社會背景、社會制度、社會環(huán)境已經截然不同。然而,人才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是個永恒的話題。在廣納群賢、知人善任、凝聚人心、成就事業(yè)方面,《三國演義》中的人才觀對于今天的競爭與發(fā)展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可以作為古為今用的經典被借鑒。
一、擁有人才,成就事業(yè)
欲想成就事業(yè),必先擁有人才。《三國演義》中人才濟濟,魏、蜀、吳三大集團都把人才問題放到了戰(zhàn)略性的高度,麾下均不乏忠臣良將,攻城略地,各顯其能。由于漢獻帝的軟弱無能、治國無方,致使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各政治集團都在搜乘補卒,招兵買馬,拼命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們在秣馬厲兵的同時,十分重視人才。劉備、曹操、孫權及司馬氏等都是善于用人的高手,他們重視人才,收買人心、愛惜人才,牽馬墜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用人之道和用人藝術,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才助力于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欲成大事的三國英雄,均具有強烈的人才意識。劉備認為“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周瑜諫孫權,“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為今之計,須求高明遠見之人為輔,然后江東可定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等。這些都充分顯示這群創(chuàng)業(yè)英雄對人才的重要性深刻認識,也詮釋了人才在三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取得光輝成就中的重要作用。
在當今萬眾創(chuàng)業(yè)、大眾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下,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與高素質的人才。在我們教書育人的教育行業(yè),更加需要大批能夠擔當為人師表的優(yōu)秀人才。如學校在招聘一線教師時就需要三國群雄的慧眼,要求受聘者具有敬業(yè)精神,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學生和學校;具有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反應敏捷的執(zhí)行力、循循善誘溝通力和明辨是非的洞察力;具有良好的人品,嚴于律己,誠信待人,團結同志,助人為樂,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同時要熱愛學習,虛懷若谷,不斷充實,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這樣就能為學校、為國家多多招收和培養(yǎng)新時期的合格教師。
二、營造環(huán)境,留住人才
人才的活力,取決于環(huán)境和機制。三國時期,各政治集團為了取得競爭上的優(yōu)勢,紛紛推崇禮賢下士、人盡其才、唯才是舉、唯才是用的用人標準。如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委以軍師重任,官居關張之上??酌鲹衩髦鞫轮?,才得以舌戰(zhàn)群儒、巧借東風、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為流芳千古的智慧化身。再如,東吳周瑜,年少有為,擔當了聯(lián)合抗曹的總指揮。李白詩曰: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甚至毛澤東都有如此評價: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tǒng)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后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
由此可見,用人單位要想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就必須營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支持人才干事業(yè)并且能干成事業(yè)的優(yōu)質環(huán)境。如可以通過重獎的形式,來鼓勵和激勵人才的崗位創(chuàng)業(yè),職務創(chuàng)新?,F在各級政府引進高尖端人才的政策就很好,但在廣度和深度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提高高尖端人才的待遇,改善其工作環(huán)境,營造學術引領的氛圍,方能更大地發(fā)揮人才的作用,促使教育更快更好發(fā)展。
三、尊重善待,凝聚人心
對人才的重視,莫過于尊重與善待。如三國曹操“跣足迎許攸”、孫權與魯肅的“榻上策”、劉備“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如此待才,謀士豈能不殫精竭慮以出良策,將士豈能不肝腦涂地以效死力?
當今社會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才的作用,就要尊重人才、珍惜人才、愛護人才、善待人才,切實做到視才如金、求才若渴、與才交友,深懷愛才之心,多謀興才之舉,多辦成才之事。任何一個單位、團體對自己的員工要有強大的吸引力,員工對所從業(yè)的集體要有向心力,團隊成員之間也要有相互吸引力。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管理過程中的難點就是管理人心。作為一個團體,若是沒有聚心、聚力、聚精神的能力,即便員工能力強悍,進入單位后也會變得軟弱無能。而一個團體若是失去了凝聚力,就一定會失去發(fā)展的內動力,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必然減弱,最終面臨被淘汰之境。在學校管理中,管理層應該善于激發(fā)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增強團隊的士氣和戰(zhàn)斗力。
四、以史為鑒,古為今用
讀經典以史為鑒,人才觀古為今用?!度龂萘x》在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選拔人才的思路、任用人才的藝術等方面給我們提供了的很多值得借鑒的思想和方法。我們要著力研究其中的人才觀,領略運用其中的精華,用于學校的人才管理。
1.用共同的愿景凝聚教師的心靈?!霸妇啊币簿褪菍W校未來的發(fā)展目標、核心價值等,也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宗旨及校風、教風、學風,是對學校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規(guī)劃、期待和希望。有了愿景,通過日常工作,逐漸讓教師認同,從而就會追隨而不迷茫,愿意受到感召和激勵,從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2.滿足教師的物質和情感需求,以凝聚人心。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別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所以,在滿足教師生存需求的同時,滿足教師的發(fā)展需要,對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搭建業(yè)務提升平臺,培養(yǎng)后備干部隊伍,這樣能留住年輕而能力強的教師。
3.用能量場感召人。激勵機制、莊重儀式、事業(yè)崇高感、文化氣場、行為習慣等都是能量場。如工作量化考核獎勤罰懶,優(yōu)秀教師評選及頒獎大會,“教師我崇高的職業(yè)”演講會等活動,都能讓教師在這樣的能量場中不自覺地受到吸引。此外,學校應推行感恩文化,帶動教師以感恩之心待人做事,互相寬容,人心凝聚,就能構建起和諧奮進的教師團隊,從而使學校獲得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