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圣青 孫洋馨 李遠 邵亮
中藥湯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
谷圣青 孫洋馨 李遠 邵亮
目的 研究中藥湯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方法與效果并做出系統評價。方法 66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甘草瀉心湯加白芨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常規西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當中,采用中藥湯劑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中藥湯劑;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系統評價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疾病,多發于人體十二指腸、胃部等位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潰瘍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是酸性胃液的作用[1]。幽門螺桿菌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一個重要原因,此類細菌對于生長條件具有較為苛刻的要求,具有微厭氧性,呈螺旋形的結構存在。在相關疾病患者胃黏膜活檢組織中,能夠對該病菌進行分離獲取[2,3]。消化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相關研究證實,在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患者中,都檢測到幽門螺桿菌的存在[4,5]。因此,本文對幽門螺桿菌的中藥湯劑治療方法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有效的防治此類疾病,確保患者的身體健康。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月醫院收治的66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其中男39例,女27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38.6±8.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37.4±8.5)歲。所選患者經檢查均符合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其中包括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1例,胃潰瘍22例,復合性潰瘍3例。所選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不包括合并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常規西醫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口服雷貝拉唑腸溶片、膠體果膠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克拉霉素緩釋片,2次/d,連續服用10 d為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采用甘草瀉心湯加白芨的方法進行治療:甘草瀉心湯藥方為12 g灸甘草、9 g黃芩、9 g黨參、9 g干姜、6 g黃連、9 g清半夏、4枚大棗,加12 g白芨,每日取1劑,用水煎為400 ml藥汁,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服用10劑為1個療程。如果患者伴有喜溫喜按、胃脘部隱痛、神疲乏力等癥狀,藥方中加入吳茱萸、炮姜;如果患者伴有舌紅苔黃、口干易怒、胃脘脹痛、有灼熱感等癥狀,藥方中加入茯苓、蒼術、滑石;如果患者伴有遇情致不舒加重、噯氣頻作、兩肋脹滿等癥狀,藥方中加入木香、青皮、枳殼、香附;如果患者伴有大便干燥、手足心熱、納少口干、胃脘隱痛且午后加重等癥狀,藥方中加入麥冬、沙參;如果患者兼有瘀血,藥方中加入赤芍、郁金、桃仁、紅花。
1.3 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治療效果,采用胃鏡檢查的方法檢查治療效果,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的方法檢查幽門螺桿菌。治療效果評定標準[6]: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顯示正常,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陰性;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胃鏡檢查顯示有所好轉,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弱陽性或陰性;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好轉或加重,胃鏡檢查顯示未好轉或加重,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為陽性。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在中醫的領域當中,認為消化性潰瘍屬于呃逆、嘔吐、吞酸、嘈雜、心痛、胃痛、胃脘痛等范疇,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寒溫失調、情志失和、脾胃虛弱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人體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外邪入侵[7,8]。其中,“外邪”主要指的就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最早發現于1983年,是由澳大利亞人在胃活檢標本當中所發現的。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率,與患者所處地區、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關,其中發展中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了50%[9-11]。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病原菌,在消化性潰瘍當中,是最為重要的重病因素之一。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具有十分復雜的病理變化,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多寒熱虛實夾雜,同時常常伴有瘀血內阻、升降失常、氣機壅塞等癥狀。以往常采用傳統的常規西醫方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但總體治療效果不夠理想。相比之下,采用中藥湯劑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取得更為有效的治療效果[12,13]。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采用自擬中藥湯劑的方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多發的疾病,現傳統四聯療法可根除幽門螺桿菌,但耐藥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易復發,治療上缺乏有效、可靠的方法,目前中醫藥在胃潰瘍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14,15]。依據中醫“治則治法”、“分期論治”和“ 兼顧本虛標實”理論,可以采用甘草瀉心湯+白芨的中藥方劑,聯合傳統四聯療法來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通過研究,本方劑對中醫癥候緩解、幽門螺桿菌的殺滅、胃潰瘍的愈合及預防復發,效果均優于傳統四聯療法組,能更有效的治愈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潰瘍,并預防其復發[16]。
綜上所述,在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當中,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采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能夠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
[1]袁耀宗.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3):243-246.
[2]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中國醫刊,2007,42(2): 17-18.
[3]胡伏蓮.中國幽門螺桿菌耐藥研究現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8,17(7):517-518.
[4]祝頌.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志,2013(10):2084-2085.
[5]邱智輝,陳春雷,黃毅斌.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28): 3115-3116.
[6]魯昌輝,朱慶偉,葛廣德.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時珍國醫國藥,2013,24(3):724-725.
[7]劉華一,張濱,姜立根.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三聯藥物根除幽門螺桿菌63例.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18):1780-1784.
[8]謝民棟,梁劍凌,朱霞.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研究.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6):1068-1069.
[9]王婷,楊勤.半夏瀉心湯在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中臨床運用與作用機制研究進展.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243-246.
[10]王東升,吳麗波,胡中橋.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療效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921-923.
[11]劉夏,蘇成程,李桂賢,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與中醫辨證分型關系探討.山西中醫,2009,25(3):44-45.
[12]卓越.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7):34-35.
[13]鄭洪昭.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療效觀察.醫療裝備,2015,25(16):145-146.
[14]鄭輝.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臨床研究.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2):131.
[15]賀湘,林琳,馬志勝.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療效分析.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12):92-94.
[16]高爽.中藥湯劑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評價.遼寧中醫藥大學,20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96
2016-12-20]
262700 壽光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谷圣青 邵亮),兒科(李遠);濟南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孫洋馨)